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指被网民所熟知并踊跃传播的网络语言,包括被广泛使用的图形符号,如"笑脸"等。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网络的普及,教师与学生利用社交软件在线交流越来越频繁,网络流行语在师生对话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由于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迎合或者拒绝使用网络流行语成为教师们面临的时代挑战。恰当地使用网络流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37):27-28
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催生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了。在社会语言学的视野里,网络语言也是现代语言的一部分,是现代语言中的新事物,它增强了现代语言的多样性。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流行语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同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本文以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宝宝"为例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作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时代,不同语言和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形成了新型的网络语言体系。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体系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并易于接受新事物,不太青睐中规中矩的传统语言,创造、使用和传播了大多数网络语言,是推动网络流行语泛化的主要群体。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视角,全面、客观分析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泛化的主要特征和心理原因,因势利导,不断强化网络话语权,创新大学生网络舆情建设,将有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流行语以它独特的表现魅力和丰富的释义迅速成为大学生的新宠。网络语言的发展还会继续壮大和繁荣,我们应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态度去接纳网络流行语,提高教育学生价值观的实效性,以推动网络语言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的出现,使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方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交际方式和交际环境的日益更迭,随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而受众的广泛使用,使得这些网络语言迅速走红,成为当下时尚的网络流行语。文章主要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以及对最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深度剖析,从新媒体作用、受众影响以及语境关联的推动三个方面,阐述了“沉默的螺旋”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思喆 《成才之路》2020,(10):50-51
流行语是特定时期社会变革、文化发展及人的心态的写照。文章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源起,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归纳总结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提出要理性对待和使用网络流行语,使网络语言既能积极表达公众的情绪情感,又能丰富民族语言,促进民族语言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流行语随之出现,并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开始普及。大学生作为一个爱张扬个性的群体,容易受到新鲜事物吸引,也就成为了使用和传播网络流行语的主力军之一。高校辅导员,应正确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网络流行语这一新生事物,正确利用好网络资源,树立好网络语言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19):31-3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以其独特的简短、幽默、反讽等特征,在短时间内迅速在网络上流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热门词句。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网络技术发展与普及的结果。当代中专生有着强大的创造力和创新心理,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本文就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结构形式、特点、利弊分析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从而对规范中专生使用网络语言有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的流行现象体现了人类生存的本质——对话。前人多从社会心理、语言特征等角度考察网络语言得以流行的原因,少有人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其加以审视。以网络流行语"任性"为例发现,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的热忱是由人类渴望对话这一存在本质决定的。对话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网民之间的对话,政府与人民的对话,文本之间的对话。本研究意在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网络词"杯具"一词产生的来源,其推动发展的因素,从而得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网络语言的创造开始趋于理性化,网络语言虽然仍然具有个性化,但开始遵循现实语言的发展规律走向规范之路。  相似文献   

11.
年轻的一代是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主流群体,从同学们的大量来稿中就可看出,同学们对此问题非常关注,有思考网络语言能走多远的,有回顾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网络流行语的,有探讨作文中能否使用网络词汇的,有写网络词汇所产生的趣味的.也有批评网络流行语的弊端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有大量的网络语言涌现出来,同时也有许多曾出现过的网络语言消失。网络语言的出现一方面增加了语言的多样性,丰富了语言生态系统,为语言生态系统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网络用语有时因为不受传统语法规则的限制而会对使用者的母语产生威胁。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出发,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网络流行语使用的意义进行探析。同时,生态语言学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为语言生态的平衡、规范网络语言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中职生这一素质普遍低于大学生,受网络影响更大的群体,从网络语言与流行语角度,研究了学生受网络影响的情况、结构特征、类型分布.  相似文献   

14.
近来,有一句网络流行语———"有钱,就是任性!",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一时之间成为最热门的网络流行语。网民们不仅拿来调侃那些有钱而任性的富二代们,更是不断的引申到社会当中的其它方面,最终似乎得出来一个结论:中国人就是任性!尽管网络上只是娱乐性的调侃,其实这背后确实隐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孩子真的是越来越任性了。  相似文献   

15.
景晶 《考试周刊》2011,(2):43-44
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各种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的一部分,也是一种传播符号。本文就“嫁人要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这一网络流行语,从罗兰巴特符号学思想分析网络语言在传播过程中的能指与所指.以及直指与涵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交际的工具,闯入了人们的语言交际世界,丰富了人们的语言,同时也引起了各方面专家的强烈兴趣。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当前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提出"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是模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正网络流行语,泥沙俱下,不雅之词混迹其中,对学生肯定有一定的侵蚀作用,像屌丝、草泥马等等,从学生口中爆出,从学生笔下流出,既映照出他们似乎玩世不恭的心态,也给人一种素养欠缺、教养缺乏的印象。但是,学生使用不雅网络词汇,不应如临大敌,不应过度紧张、过于担心,只要处理得当,疏导有力,则不会掀起大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西服流传到中国,相较于中山装,西服可谓奇装异服。但那时的年轻人喜爱它,纷纷  相似文献   

18.
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在网络的使用中出现了非常多的网络现象,其中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流行的一种重要表现,在各种媒介技术的影响下,流行语的使用已经突破了单纯的网络世界,逐渐蔓延到现实生活中。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对于现代社会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该如何对待,又该如何应对技术带来的各种技术异化现象。这里从技术哲学的角度通过对当下的网络流行语"火星语"的使用现象分析,来探求网络语言出现的技术原因及使用中产生的问题并寻求消解对策。  相似文献   

19.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新形式和新意义,正受到广泛关注。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新生事物、社会现象等创造出的新词、新图形等;二是日常词语经过语义变异而来。本文通过结合具体实例对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展开分析,以期深入认知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新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语言模因论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语言模因论对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迅速蹿红网络的现象进行研究,指出"舌尖上的中国"是一种语言模因,并且通过互联网这一强有力的媒介复制和传播,成为最走红的网络流行语。它的传播和影响也揭示了网络流行语与文化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