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当前地理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 二是提出“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布鲁姆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李政道教授也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我们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加强提问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提问。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知,课堂提问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提问,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进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恰如其分地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巧提问”,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提问方式,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善于发现问题 ,勇于提出问题 ,并在提出问题后 ,能主动去寻求答案 ,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学中 ,利用“提问记录册”制度 ,能在激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勇于提出问题 ,并主动寻求答案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1 “提问记录册”的创建及应用方法“提问记录册”是指在各班的课代表手中持有一本记录着本班提出问题者姓名、提问日期、问题内容、回答者姓名和备注等栏目的一本小册子 ,用它记录学生提出的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内容。“提问记录册”记录的内容、质量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 ,期末总评…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巧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化学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因此“问题生成”就成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所谓“问题生成”,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一个是教师面向学生提问。由此而派生出四种模式:学生提问学生答,教师提问学生答,学生提问教师答,教师自问自答。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6.
据2001年第9期《上海教育》中《98与0》一文载,在课堂教学中,无学生提问、不敢提问,教师不善提出问题、缺少提问艺术,这是很多中小学课堂提问中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师生角色心理太强,对角色过分投入也会降低提问效果,其实中小学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和观察来了解学生素质的一种方法。在提问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扮演一种“导演”角色,旨在导引、评定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扮演一种“演员”角色,旨在表现、推销自己。角色心理是保证课堂教学提问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中强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文在阐述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让学生提出问题的八条措施。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出新型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与同事交流,经常会说起彼此的困惑:“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呢?”是啊,学生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的问题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呢?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笔者认为:①尊重情感,使学生有“疑”敢“问”。②激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③由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④授其方法,使学生有“疑”善“问”,对预习提示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师生提问是必不可少的。历来我们注重研究教师提问的改进,但是忽视研究学生提问的培养是不应该的,尤其在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认真探讨学生提问的问题,更有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一、学生提问的意义多问和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他们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的表现;学生的发问,反映出他对课题理解的深度,有的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看作是“思维的路标”。创新都是以发问为前提的,学生提问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九点:1.学生提问意味着学习的创新。学生之所以能提出问题,正是他们在课题的认真学习中,经过一番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化学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唯其如此,“问题生成”就成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所谓“问题生成”,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一个是教师面向学生提问。由此而派生出四种模式:学生提问学生答,教师提问学生答,学生提问教师答,教师自问自答。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2.
管利 《学周刊C版》2010,(1):43-44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提问是连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纽带,是学习者与学习文本对话的阶梯,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要让学生“善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引导学生运用分解提问法、联想提问法、比较提问法等尝试提问,不断强化,可以使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现实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往往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①提问内容过于简单化,没有思考性:比如类似“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也难于使教师从学生回答中找到学生错误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存在以下几种问题: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后进生,或者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什么都要问,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各类问题“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16.
沈小英 《教学月刊》2006,(11):24-25
问题教学是初中社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问题教学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能回答问题固然是能力的体现,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遗憾的是,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常常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往往只关心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在这种“生从师问”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学习心理,无疑是消极被动的,很难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初中社会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思想,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具体可实行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本人在教学中尝试以下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会提问。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一位同行朋友写了一篇章:《影响学生上课发言的原因及对策》,认真读过之后,觉得有两个问题。首先,题目是“影响学生发言的……”,中讲的却仅限于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是否积极。发言是一个大概念,回答提问只是发言之一种。仅仅分析回答提问这一种发言,不足以回应题目中提出的发言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爱因斯坦曾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提问”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有效提问是教师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提出恰当的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与对话、实践与反思等学习活动,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要使提问真正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我们就应该站在学生“学”的角度,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立场上研究如何有效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