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碑考实     
刘真伦 《天中学刊》2002,17(1):93-93
李商隐《韩碑》一诗,记录韩愈《平淮西碑》的撰写、刻石及被毁情况,对研究韩文的流传和影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过,有关韩碑本身及其在后代流传的情况,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考察,今草成此文,以就教于海内方家。 据韩愈《进平淮西碑文表》,韩愈《平淮西碑》进献于元和十三年(818)三月二十五日,书丹上石,当在此后不久。其后宪宗命段文昌重撰,并下诏磨去韩文另刻段文(见《旧唐书·韩愈传》)。所以,此后传世的《平淮西碑》石刻为段碑。董逌《广川书跋》明确记载所跋为段碑[1],《宝刻丛编》据《复斋碑录》著录云:“唐段文昌撰,…  相似文献   

2.
唐代宪宗年间,李愬曾出兵奇袭,雪夜克蔡,活捉了地方“军阀”吴元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淮西战役。但淮西报捷后,韩愈为《平淮西碑》撰写碑文,把功劳记在分裂主义者韩弘身上,对李愬则一笔带过。韩弘喜出望外,拿出五百匹绢赠韩愈。而淮西将士对此极为愤怒,李愬部将石孝忠冒死推倒了韩文碑。唐宪宗经过调查,才下令砸碑,磨灭韩文字迹,并命段文昌重新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为此,柳宗元、刘禹锡等还作文赋诗歌颂之。后来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的方法,分析了淮西之战的性质,裴度、李皇甫、程异等人在战争中的作用,韩碑的主旨和韩愈的态度;考辨了唐安公主、石考忠等的事迹,段文昌在士大夫党派分野中的政治倾向,段碑出台的背景等,指出段文昌、韩愈《平淮西碑》的出发点和主旨的不同,还是根源于当时的人事纠纷和士大夫党派斗争之中。韩碑被毁和段碑的出台,都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裴度集团",是指唐宪宗元和年间以裴度为首,马总为副,韩愈第三,以平定、征讨淮蔡、镇冀、淄青等反叛藩镇为目的之军事行动集团。军事行动集团即为彰义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裴度之幕僚群体,在平淮蔡、征镇冀、讨淄青前后,形成一个政治利益集团兼文学创作集团。平淮西是唐代继平定"安史之乱"之后,又一次军国大事,与征镇冀王承宗、讨淄青李师道,时间上交叉平行,前后4年。"裴度集团"形成在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仍充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期间,韩愈《平淮西碑》被推倒磨毁,段文昌重撰、建立《平淮西碑》。讫止年在元和十四年(819年)四月:裴度罢相,失去中枢权力,"裴度集团"活动宣告中止。考订日期,尽可能准确至"日",采用唐代史书"日历"形式。  相似文献   

5.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十月,唐王朝平定淮西的战争胜利结束,使当时十分严峻的藩镇割据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李唐王朝的政治、军事形势因而有了复兴的转机。为庆祝胜利,褒扬功德,宪宗皇帝元和十三年(818)正月下诏,命刑部待郎韩愈撰写《平淮西碑》。韩愈亲身参加了平定淮西的战争,曾任行军司马、判官、书记,又是当时文坛名士,由他撰写碑文,当然是最佳选择。韩愈也确实不负厚望,劳心焦思,认真推敲,花了70天的时间才撰写完毕,得到宪宗皇帝的认可之后,刻于石上,立在蔡州的紫极宫。但是,韩碑立起不久,便遭到强烈反对:首…  相似文献   

6.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选自《韩昌黎集》。韩愈(768-842),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散文家、诗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贞元进士,宪宗时,随裴度平定了淮西藩镇叛乱,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为刑部侍郎。唐宪宗崇奉佛,迎凤翔法门寺佛骨  相似文献   

7.
韩愈研究中正探讨一个问题,即韩愈对藩镇的态度。《韩愈》一书认为是“又维护,又反对。在这个问题上,他也是一个骑墙派。”(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65页)所(?)韩愈收过韩宏的厚礼,以为韩愈受命撰《平淮西碑》时“对于裴度还有较公正的评(?)对于李愬的功劳说得就不那么充分,相反的,对于作战不力的韩弘,却大加赞扬,弄得连韩弘本人看了碑文后,也感到喜出望外,又是向韩愈写信道谢,又是赶送厚礼作酬劳。这就引起了李愬部下的强烈不满,终于发生了李将石孝忠冒死推倒韩碑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柳子厚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铭》)的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生活在中唐。自幼勤奋好学,精通六经百家之言。《旧唐书·韩愈传》说他“锐意钻研,欲自振于一代”。他与柳宗元,彼此呼应,倡导古文革新运动。在运动中他立下了“摧陷廓清之功”,(李汉《韩昌黎集序》)总结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创立了一套以“文道统一”为核心的古文理论,并身体  相似文献   

9.
(续本刊 1 999年第 3期 )《说石烈士》略云 :  石孝忠者 ,生长韩、魏间 ,后折节事李。此言韩、魏 ,是指石某生长之地理位置。《旧唐书·李传》述领兵以前曾为晋州刺史。晋州 ,治所白马城 ,辖今山西南部的临汾、霍县、汾西、洪洞、浮山等地 ,这正是石孝忠生长的韩魏间地。韩、魏乃洛阳一带地区 ,包括晋州之地在内。因此 ,罗隐所云之“韩、魏” ,实际上就是唐代的晋州之地。李为晋州刺史时 ,就是石孝忠投效之日。这不仅在时间上一致 ,地域上也完全吻合。石孝忠随李平淮后 ,因韩愈《平淮西碑》而为李抱不平 ,推碑杀吏而遭宪宗廷…  相似文献   

10.
张籍系年考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籍是唐贞元、元和间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文当时就受到人们的推崇。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云:“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白居易集》卷四十一。下简称白集) 韩愈《病中赠张十八》云:“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一。下简称《韩诗集释》)。后人评价更有过于此者,如宋周紫芝  相似文献   

11.
正《铁弥勒像颂》,全称《大唐太原府交城县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并序》,行书,林谔撰,房妻高氏书。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立,23行,行58字。原石在山西交城石壁山永宁寺,于宋元五年(1090年)毁于火,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重刻;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又毁于火,金泰和四年(1204年)又重刻之。清道光末,碑亭倾圮,碑断为六石。碑石屡废屡立,足见其重。此碑书法简古,笔力惊绝,有虞世南书风,人称珍品。《告华岳文》,全称《祭西岳神告文碑》,隶书,韩赏撰,韩择木书。唐天宝元年(742年)刻,20行,行15字。额篆书"开元十三年六月十九日建"11字。石完好无缺,在陕西华阴市(原华阴县)岳庙内。韩择木以隶书驰名盛唐,  相似文献   

12.
在元和九年至十二年的淮西之役中,负责统领北部战线的李光颜,通过两个阶段的军事行动,打通并维护了扬州至郾城的运粮通道,保障了官军的物资供给;抗击了吴元济的主力部队,为李愬奇袭蔡州提供了条件。李光颜积极进取的军事行动,是朝廷在淮西之役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节选自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闻喜附近)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著名的历史学家。《李愬雪夜入蔡州》记载了唐宪宗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叛乱的一段史实。这场战争虽然是统治阶级内部之争,但从唐王朝来说是为了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这对人民是有利的。因此,在李愬袭取蔡州的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四年六月十九日,大野心家、大阴谋家江青在天津胡诌所谓“儒法斗争史”时,大谈唐宪宗(李纯)时期讨平藩镇吴元济叛乱的“淮西之捷”,并要人们去研究裴度、李愬,尤其要研究“武后用裴度”。虽然历史事实是当裴度讨伐吴元济时,武则天已死去一百  相似文献   

15.
元和六年 《岳州圣安寺无姓名和尚碑》(卷六) 《碑阴记》(同上) (记》云:“弘农公自余杭命以行状来,怀远师自长沙以传来,使余为碑。既书其辞,故又假其阴以记。”弘农公,指杨凭,元和四年七月自京兆尹贬临贺尉,是年迁余杭长史。 《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卷九) 《祭吕衡州温文》(卷四十)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等文章的系年,诸家有所不同。其中或有均误系者,今据有关典籍资料重加考订,如《道州文宣王庙碑》乃改系于元和十一年。亦有考其准确作年者,如认为《大鉴禅师碑》应作于元和十年十一月至元和十一年正月之间。又有考定何者为是者,如以为《陆文通墓表》之作年,最早应是元和元年初。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等文章的系年,诸家有所不同。其中或有均误系者,今据有关典籍资料重加考订,如《道州文宣王庙碑》乃改系于元和十一年。亦有考其准确作年者,如认为《大鉴禅师碑》应作于元和十年十一月至元和十一年正月之间。又有考定何者为是者,如以为《陆文通墓表》之作年,最早应是元和元年初。  相似文献   

18.
韩愈有一首《题楚昭王庙》诗:“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要解决此诗写于何时何地问题,其先决条件是考证所指楚昭王庙是哪一个。现就我所知的不同意见胪列于下: 一、清雍正年间陈景云注释的《韩昌黎全集》(民国24年12月世界书局版),认为是写于元和十四年(819)韩愈赴潮途中,庙址是在襄州宜城县(今属湖北)。他说:“公,元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散文发展史的长河中,以记功德为主的碑文源远流长,它滥觞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唐宋卷起狂澜,明清振其余波。就中尤以东汉和中唐两个时期值得注意。刘勰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文心雕龙·诔碑》)如果说,东汉曾鼓起碑文创作的初澜,其汲水者为蔡邕,那么,中唐则已掀起高潮,韩愈是弄潮儿。而《曹成王碑》正是代表韩碑最高成就的名篇。  相似文献   

20.
<正>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这时距离安史之乱已经有四十多年,唐王朝在医治安史之乱造成的创伤,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都初见成效。韩愈希望改革政治,重整盛唐大一统的繁盛局面,强烈反对藩镇割据,所以他作《张中丞传后叙》歌颂抗击藩镇作乱的英雄人物,是毫不足怪的。至于他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文章开头一段作了交代"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