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主旨: 要教育好一个孩子,绝不能仅靠教师.六年级学生大多拥有自己的偶像.本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偶像"、"剖析偶像"、"学习偶像"等环节,展开人生观、价值观的自省与冲突;正确选择自己所崇拜的人物,以"榜样的力量"指导学生的行为,以促进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钟武伟 《班主任》2010,(2):20-21
“超级女声”选秀活动热播以来,引起了青少年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追捧,我们班也诞生了一大批铁杆“粉丝”。许多学生晚上坐在电视机前密切关注评选活动的进展情况,“超女”评选成了教室里谈论的主要话题,有的学生甚至花高价买票到现场为自己的偶像加油助威,有的女生还去机场给偶像献花。  相似文献   

3.
“追星”:一种榜样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山东教育》2004,(28):61-61
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20世纪70年代,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可能是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20世纪80年代初,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可能是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技巨匠。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则主要是体育“明星”和演艺界“明星”,如贝克汉姆、谢霆锋等。这种变化是价值观念和行为功利化的表现,同时也反映出道德认同的盲目。  相似文献   

4.
何艳 《四川教育》2009,(4):14-14
在这个偶像盛行的时代,为了让积极的、英雄的偶像占据青少年的心灵,我充分开发通江县“川陕苏区首府”和“中国红军之乡”这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调查、观察与活动中领略红色文化、感受红军精神,进而在学生的心中竖起一座“红色”的丰碑。  相似文献   

5.
就目前现实而言,挂在嘴边的“偶像”字眼,常被中小学生窄化了,不少学生仅仅把歌星、影星当成自己的偶像。为此,帮助中小学生科学地认识偶像,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地选择偶像,并把表层性欣赏引导到实质性欣赏,这是时下班主任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也许,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偶像,偶像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偶像的故事激励我们前进。我们追随着偶像的脚步、行为方式乃军看待世界的眼光,偶像给我们提供着人生的范本。如果告诉你,许多名人,包括你所崇拜的偶像,他自己也有一个“偶像”,你相信吗?那么,这些“名人的偶像”到底拥有怎样强大而特别的魔力?这些“魔力”是否可以帮助你在高三更好地前进,甚至成为“新晋偶像”?  相似文献   

7.
可以说,苏教版必修四整个专题的文本都很精彩,富有活动实践性,尤其是“问答之间”模块下的《作为偶像》一文,相比较而言,更能呈示“倾听与交流”的活动特点,更能拓展语言从文本延伸至生活的内涵,更利于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参与,较能体现语言活动课的课型特征。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也应该有所体现。本文试以《作为偶像》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8.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偶像,譬如“70后”的偶像是张海迪,“80后”的偶像是刘翔,这些偶像都有极强的精神感召力。不久前,武汉大学一份针对新生所做的有关“偶像”问题调查显示,在“90后”的偶像单项排名中,周杰伦的“呼声”遥遥领先。于是,“90后”精神偶像缺失的现象遭遇质疑。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题名为《女神》。《女神》出版于1921年,当时郭沫若29岁。“神”是人建立起来的崇拜对象。面对新时代的郭沫若正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崇拜对象———这是青春的需要。虽然郭沫若已处于告别青春的年龄,而生命的青春和诗的青春仿佛刚刚开始。他以青春的血性感觉着“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梅花树下的醉歌》)他又以青春的真诚朗声宣布:“我是个偶像崇拜者。”《我是个偶像崇拜者》9行诗中,竟出现了22个“崇拜”。郭沫若体认了“偶像崇拜者”与“偶像破坏者”的双重身份。破坏的是虚饰的偶像。同时…  相似文献   

10.
[文题]常听到这些说法:“偶像崇拜”、“重塑偶像”、“推倒偶像”、“拒绝偶像”、“形同偶像”,“泛偶像时代”,“无偶像时代”,“我心目中的偶像”等等。“偶像”已成了当代中学生无法回避的话题。关于偶像,你读过、听过或见过什么,经历过什么,有些什么看法,对于不同的偶像你的感情态度如何,你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请以“偶像”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题解]偶像,原本是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者敬奉的人像或神像,多用于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由此可生发出“质疑偶像”、“还原偶像”等主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  相似文献   

11.
“追星”是追求人生的一种方式。人们往往从自己所景仰的人身上,找到或者去建立一个理想化的人生形象,并予寄托。我想这就是“追星族”和“明星偶像”的由来。追“星”看起来是在追求偶像,但这偶像却不过是理想化并放大了的自己。正因为如此,追星者才追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  相似文献   

12.
如果用今天新新人类叛逆异常的思维来理解偶像,那么所谓的“偶像”就是“呕吐的对象”,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种“呕吐的对象”在青少年心中无可动摇的地位和异乎寻常的痴迷神往。歌迷、球迷、影迷等一系列追星族热烈、疯狂的行为举动在我们身边俯拾皆是。与成年人偶像崇拜的含蓄、深沉相比,年轻人为了自己心中坚定不移的偶像可以无所顾忌地宣泄激情与忘我迷恋。由于流行文化偶像的恣意蔓延,精英文化偶像在当今青少年心中的地位日趋轻渺,虽然在钱钟书与王菲之间,我们自有“我选择我喜欢”的自由,但偶像作为自己心中顶礼膜拜和模仿追随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挑战主持人”、“非常6 1”、“超级女声”、“闪亮新主播”、“星光大道”等选秀节目的火爆播出,“造星运动”已吸引了人们的极大热情和强烈关注,而随之出现的一批又一批的“平民偶像”也开始崭露头角、小试牛刀。在这个崇尚成功的时代,谁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公众眼中的“偶像”,展示自己,寻求快乐。那么,如何理解“偶像”一词?如何看待当前的“造星运动”?这里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反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正>【活动理念】在生命成长的历程中,个体会受到“重要他人”的影响。在这些“重要他人”中,有一类很特别的人,那就是“偶像”。所谓“偶像”,就是那些“受到人们追捧、喜爱、欣赏的人物或形象”。偶像具有时代性的特征,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偶像。“偶像”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影响是双向的,可能给处于生命困境中的他们带来巨大精神鼓舞,也可能让他们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15.
动感英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你的偶像是歌星、影星,还是球星?来信告诉ice cream,你将有机会在“star”中见到他(她)。另外,欢迎你对每期明星评头论足。请用英文书写,三言两语,点到即可,ice cream将择优刊登。来信请注明“star”。现在征集下期明星“贝克汉姆”的评头论足。来信请寄《当代学生》“ice cream收”,或E-Mail:ddxs_meidan@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6.
陈超 《河北教育》2005,(9):10-11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模式和品格特征受学校教育影响极大,在很大程度上老师对其影响甚至超过了父母。就我的经验和观察而言,青少年心中的“偶像”,常常会是自己的老师。他们对自己的“偶像”钦佩到如此程度,以致于有意无意地去模仿:思维模式、性格特点、意志、品德等等。这种模仿通常贯穿一个人意志、性格的形成期,他们成年后的许多心理特征,常常可以在自己的“偶像”身上找到影子: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一些文化名人的回忆性文字,常常以显豁的篇幅和动情的叙述来写自己的中小学老师。  相似文献   

17.
行阳 《家教指南》2005,(7):29-31,40
主持人:有一项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最关注、最崇拜的是演艺明星、体育明星,其中76.5%的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将明星们视为心目中的偶像。而女生比例更大,约占86%。从影星周润发、张曼玉、刘德华……到歌星麦当娜、杰克逊、李雯、张惠妹……再到球星迈克尔·乔丹、罗纳尔多、姚明……这些“星”们在“追星族”的心目中光芒闪耀,魅力无穷。对于自己所追的星,或者说自己的偶像所演的每一部影视片,必看;所唱的每一首歌曲,必听;所打的比赛更是一场不落。不仅如此,他们还疯狂地购买偶像的画册、唱片,收集有关偶像的一切资料:从生辰星座、身高体…  相似文献   

18.
李婧媱 《知识文库》2023,(13):119-122
<正>以徐州经贸分院为例,首先调查了当下榜样教育的现状,导致此现状的原因有学校开展榜样教育活动频率低、所选取的榜样示范产生共鸣较少、学校组织榜样教育示范活动形式单一,随即分析了学生对榜样教育的选择呈现出的特点:榜样选择的特质多样化、倾向于选择与自身价值观相符的榜样、学生价值观受偶像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偶像文化与学生价值观联系甚密,在现今自媒体发达的时代,更容易受偶像文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学生榜样教育的对策。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榜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夏令 《江苏教育》2023,(12):56-57
<正>学生小李,喜欢唱歌跳舞,极其崇拜一位唱跳娱乐艺人,课余经常和同学谈论自己的偶像,但谁要是说自己的偶像不好,小李就会用言语攻击对方,甚至多次动粗。久而久之,同学渐渐与他疏远,小李的母亲也为孩子的狂热行为而烦恼,主动向我求助。一、解析频次法:入圈须知沉迷之因在分析中小学生日常情景案例时,询问“频次”是可行之法,因为记录、分析“行为频次”是研究学生思想动向的一种有效量化研究法。  相似文献   

20.
无论选择怎样的偶像,我们都必须明白对偶像的崇拜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对偶像的选择、学习、超越,引导学生在选择恰当的偶像之后,去寻觅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