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每一位老师,也曾经是学生。在他们心里,不论是入学时的第一声“老师好”,还是初为人师时的第一句“上课”,都是人生里最难忘的记忆。在这个九月,这个教师节,让我们听老师讲述他们的学生时代,他们和老师的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况发秀 《山东教育》2005,(31):62-62
表扬批评都慎重美国学校的老师表扬学生很“慎重”,很少突出表扬某个学生。老师们认为,突出表扬有两方面不宜:一是重点表扬某个学生,会暗示别人比他差,使受表扬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傲气十足,增加学生间的不平等感;二是担心受到表扬的学生因太过重视“名”,只顾“取悦”老师,对学生的成长造成误导,当得不到表扬时就会有失落感和受伤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姑息,美国老师通常会对他们特别“关照”的。  相似文献   

3.
虽说从教多年,没少与学生打过交道,可我实在不知道该选用一个什么样的词儿来称呼这样一类学生:他们的身份是学生,但他们却是时时刻刻想老师之所想——想着怎么让老师修理自己的“同类”,想着怎么使老师在学生中能够说一不二具有绝对权威……而正因为他们是学生,所以也就更能洞悉其“同类”的心理,更容易帮助老师直抵学生的软肋置其于“死地”.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再次提醒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确,只有树立起学生的主人意识,才有可能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遗憾的是,在漫长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又有多少学生做成了“主人”呢?在“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师面前,他们只有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更无权选择。课堂上,尽管他们还有许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得竟如此之深。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老师是大人,个子高,站起来看,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近学生。什么叫“走近”?走近学生,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蹲下来,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学生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子把毛毛虫放在女孩子的衣领里,就不会…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所以,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向老师“刨根问底”,甚至提出“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见解,对于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小小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差,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等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  相似文献   

8.
“老师,请多笑一笑”,这是学生心灵深处的真诚呼唤。前不久某报记者采访了一部分中小学生,让他们敞开心扉,说说他们心仪的老师该是怎样的。他们开口就说:“我们喜欢的老师,一定是幽默、可爱,从不绷脸的。这样的老师上课,课堂气氛好,教学效率高。”同学们这番“无忌”的“童言”,这一热切的呼唤,很值得老师们的深思。老师的微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当学生在课堂上举起手要求发言时,当他们或对或错地回答完老师的提问时,当他们向老师交上自己的作业时,老师的微笑,会使他们觉得受到了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因而…  相似文献   

9.
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然而,老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最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并不神圣也不伟大,去掉“师道尊严”的面孔,老师和学生一样,也有自卑、有短处,也会犯错误。学生正经历的一切烦恼,也曾是他们的老师所经历过的。让学生分享老师的经历,是老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特快列车,这是一列精神直通交往的直达快班,它能使教与学和谐前行。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在学生习作选集的编后中写过:“冬日严严,那一行行贫乏苍白慌乱的字曾使我苦闷,我常常在苦闷中昏昏睡去。春日阳阳,那一篇篇新美灵动和奔放的情思又叫我喜上眉梢,夜不能寐。”我可能是一个情绪型的老师,在对学生作的指导上,我不仅用口,也用笔,我将自己的感情诉之笔端,诉之我的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发现,学生们懂得老师,他们“领情”,他们按照老师的期望在向前走,在成长。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一种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而在教学中如何去引导学生成了我们必须要探讨的话题。俗话说“兴趣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在很多方面都还没有成形的高中生来说,好奇心、兴趣能帮助他们自觉的去寻找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2.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试验。他们从某小学各年级中选出十几个班,对这些班的学生进行“发展预测”。之后,把“优异学生名单”告知有关教师。所谓的“发展预测”只是摆样子,而“优异学生”的名单则完全是随意指定的。通过老师的言行、态度等把这种喜爱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这些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更加自爱、自强、奋力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最终取得了进步。可见,学生的成长进步与教师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期待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促使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并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消除师生之间情感障碍的保证,“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学生的感情,使师生成为”知心朋友”的桥梁。”爱心”是转变后进学生,使他们良好地发展的灵丹妙药。学生能够对老师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4.
杨启迁 《课外阅读》2011,(4):101-101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核心内容是指:只要对学生们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期望的效果。一般地说,表扬能使学生产生自豪感,而批评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就提醒教师经常创设一种“老师在期待着我”的心理情境,让学生从老师的表情、眼神、微笑、语言、语调中感到振奋,受到鼓舞,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无数的教育事实证明了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某方面存在着问题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渴求是相同的一期待着老师对他们的热情期待和肯定。  相似文献   

15.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就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由“有趣”向“乐趣”发展,再从“乐趣”向“有趣”升华。游戏式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技巧和手段,游戏式的教学能使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同时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16.
试教     
一日观师范学生试教,一人扮演教师,其余扮演学生。这些学生虽然扮演学生角色,但更像教师,他们或表现出专心听讲;或明知故问,让台上的教师试着处理困难;或故意出难题甚至扮演捣蛋鬼刁难老师,看老师如何处理。只有老师方法恰当,才能够“摆平”他们。这并非“教师”教学生,更像“学生”教“教师”。这样的试教,能使教师角色学到实际的教学本领。   我常认为,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所组织的每一次教育教学活动何尝不是一次试教呢 ?教师及各种各样的学生角色共同完成着教育过程,通过教师对各种情况的认真处理,使师生一同提高,实…  相似文献   

17.
虽说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没少与学生打过交道,可我实在不知道该选用一个什么样的词儿来称呼这样一类学生:他们的身份是学生,但他们却是时时刻刻想老师之所想——想着怎么样让老师修理自己的"同类",想着怎么让老师完全钳制学生的肉体与思想从而维护自己的尊严,想着怎么使老师在学生中能够说一不二具有绝对权威……而正因为他们是学生,所以也就更能洞悉其“同类”的心理,  相似文献   

18.
朱晓婷 《河北教育》2007,(10):23-2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对小学生来说,快乐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对老师来说,引导学生轻松、快乐地学英语是我们永远要研究的课题。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让英语学习成为他们的快乐之源,并使他们乐“此”不疲呢?  相似文献   

19.
小干部受夹板气,比较普遍。同学骂他们是“大红人”、“马屁精”、“叛徒”、“特务”、“窃听器”、“克格勃”,老师又责备他们“知情不报”、“不讲原则”、“缺乏是非观念”、“管不住同学”、“不负责任”,甚至“与坏学生同流合污”、“以权谋私”。他们既害怕同学的讽刺和孤立,又害怕老师的批评,上下隐瞒,左右为难,活得很累。   这里的症结是教师给小干部的定位有问题。   小干部应该是学生利益和要求的代表,而不是“二老师”;小干部应该是体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角色,而不是老师的“代言人”;小干部应该是为同学服务…  相似文献   

20.
黄曾 《四川教育》2001,(4):19-19
学生可以当同学的“老师”,也可以当老师的“老师”,课堂教学中不妨试着让学生走上讲台来当当“老师”,让学生过把“教师瘾”。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幕后组织者,教师事先给学生指定主讲哪一节课的内容,并给主讲的同学提供相应的备课参考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备好课,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讲到哪些重难点问题等。总之,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思考有准备地上讲台当“老师”。 让学生过把“教师瘾”,首先,对于听课学生来说,由于是自己的同学当“老师”给他们讲课,这样相对于教师的权威讲课来说,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他们感到较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