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居于一方的地市级晚报,怎样保持特色、应对挑战是个需要探讨的课题。近几年来,《淮海晚报》在办报实践中,坚持以“时代特征、地方特点、晚报特色”的“三特”新闻为突破口,推进晚报创新,赢得读者好评。 一、坚持“三特”新闻立报 当前报业竞争的多样化、同质化、同源化(同一新闻源),和以互联网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城市晚报对文化新闻的重视程度不断消减,大量的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以及其他实用类民生资讯,在数量、篇幅、版面等压缩了文化新闻的空间。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逐渐遭到冷落,主要还是文化新闻自身缺乏创新的缘故。且看一些城市晚报的文化新闻,有的将“娱乐”、“星闻”资讯作为主要卖点,缺乏地方特色与品位;有的文化活动的报道,读起来像“温吞水”。读者对文化新闻需求的口味与层次在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文化新闻档次、重创晚报“文化品牌”,让这些文化新闻像其他许多主流新闻类别和资讯一样,广受读者的欢迎呢?从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在这方面作了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张林 《传媒观察》2008,(1):35-36
目前,地市级晚报面临的竞争空前激烈,既面临省级或者省会城市晚报、都市报的大兵压境,又面临本地各种媒体的相互竞争。以《淮海晚报》为例,《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报纸在淮安掀起从发行到广告、新闻的全面竞争,他们在人力、财力方面具有地市级报纸无可比拟的优势;本地的《淮安日报》是市委机关报,电视、网络又具有传播手段上的优势。怎么办?笔者认为只有一条路:  相似文献   

4.
为营造浓重的国庆报道声势氛围,报社领导在系列报道上匠心独运,精心选材,巧妙构思,策划了多个大型系列报道。60年前,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在商丘打响并在这里“收官”。为此,报社8月初启动“淮海故地行”大型跨省采访活动。《商丘日报》和《京九晚报》两报联动,记者从商丘出发,采访了淮北、宿州、  相似文献   

5.
你不仅是做新闻长春是全国新闻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城市之一.上世纪90年代起,《城市晚报》《新文化报》《东亚经贸新闻》《长春晚报》四家都市类报纸“挤”在长春这个人口总量仅280万、经济总量几千亿的中等城市.“白刃战”“惨烈”……这样的词汇曾经是这四家报纸老总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1999年,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名词刚刚引发新闻学者关注,记得很多人还在研究“下水井冒水”是不是新闻的时候,在《吉林日报》的强力支持下,吉林省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报纸专栏——“杨光帮你办”出现在《城市晚报》上.  相似文献   

6.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7.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积极开发中小城市报业市场,推动报业经济良性增长。纲要及时准确地抓住了当前报业运行规律,为快速城镇化浪潮中的中小城市指明了报纸发展方向和市场重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以正确的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在城乡文化的融合中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地市晚报如何认识城市发展带来的办报机遇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三峡晚报》2012年推出的“三峡地理”周刊,创新城市历史文化报道模式,立足挖掘本土人文地理内涵和城市发展脉络,以建设性的态度关注历史、现实与未来,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再现一座城市鲜活的历史,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新颖的报道方式和鲜明的人文主义风格,让报纸从冗繁的社会新闻中脱身而出,大大提升了报纸的阅读品位和品牌价值,赢得读者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9.
6月18日—21日,由大连晚报社做东,国内12家知名晚报的社长、总编辑聚首“北方明珠”大连,共商晚报发展大计。这12家晚报是《北京晚报》、《新民晚报》、《今晚报》、《齐鲁晚报》、《扬子晚报》、《钱江晚报》、《大河报》、《楚天都市报》、《新晚报》、《城市晚报》、《沈阳  相似文献   

10.
报纸     
《新闻实践》2006,(3):58-59
《衙州晚报》开展“寻找城市角落里的贫困老人”活动;丽水日报社举办“感动报人”征文比赛及演讲活动;《宁波晚报》开展“双休日我为晚报献好稿”活动;报网联动——网上对话“解难创优”;《萧山日报》策划小记者“春节消费”调查;……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27日,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告停刊。霎时间,在我国内地新闻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人们疑惑:内地晚报是否也要走下坡路?内地晚报还能火多久?2001年元旦,广州“黑马”《南方都市报》发出了“明年只有两人争夺冠军”的宣言,锋头直指《广州日报》,把老牌大众化报纸《羊城晚报》远远“抛在脑后”。倒是《广州日报》在发现主要竞争对手已经不是《羊城晚报》之后,流露出了惺惺相惜之意。一度如日中天的晚报事业陷入四面楚歌了吗?究竟我国晚报业的前途与命运怎么样?晚报将如何发展,何去何从?本文拟就这些问…  相似文献   

12.
“都市报”的勃兴与挑战,正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这里所说的“都市报”有特定的含义,大抵是指由省级党委机关报主办,在省会城市里出版,以省会城市报纸为主要竞争对手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京、津、沪三直辖市不计,广州有省办《羊城晚报》是特例,以前各省会城市市民主要读市办机关报和晚报。一些省委机关报创办晚报成功,特别是《新华日报》创办《扬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与晚报的因缘 据中国报业协会的统计,2002年全国广告收入名列前茅的报纸是《广州日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和《羊城晚报》。其中3家是晚报,这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晚报与城市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 城市富而晚报富。最早的城市一般都是一个地区的贸易市场与货物集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中特定的历史时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办好晚报副刊,使副刊既能成为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最佳载体,又能保证副刊的知识性、趣味性、文化味,做到老少咸宜,雅俗共赏,这确是副刊编辑面临的难题。 今年上半年,《西安晚报》副刊联合西安开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举办的《外向型城市·西安人》征文,成功地找准了读者喜爱的切入点,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称道。征文结束后,中共陕西省委副秘书长刘新文于5月30日致函主管意识形态的省委副书记刘荣惠同志:“近来浏览《西安晚报》,发现有个专栏叫《外向型城市·西安人》,办得较有意思。这个专栏已发表了几十篇小文,大都以西安人特有的心态、意识、禀赋、气质为主题,或嘻笑、或嘲讽、或委婉、或慷慨,颇为引人,从中选出  相似文献   

15.
举世瞩目的韩日世界杯,不仅在沿海城市、中心城市的媒体掀起了风暴,西部城市、边远城市同样也调动和激发了媒体的能量和才情、世界杯作为一个全球关注的新闻事件,它对传媒界的意义在于:锻炼了新闻队伍,激发了办报人强烈的新闻竞争意识,一个多月中,甘肃以《兰州晨报》、《西部商报》、《兰州晚报》、《都市天地报》等为主的六七家城市文化生活类报纸,十八般武艺尽用,共同掀起了一场“世界杯风暴”。激情勃发的举动。《兰州晨报》在5月12日就率先推出4个版的“世界杯探报”,同时作了全方位谋  相似文献   

16.
去年9月由原《雁北日报》改刊而来的《大同晚报》,迄今问世半载有余。我逐日阅读,产生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该报已逐步办出“博而精、趣而雅”的风格。 不可忘记,“晚报”首先是“报”,它是以新闻为主体,为基础的。也不可忘记,“报”而称“晚”必须具有“晚”的特点,它的新闻是以当日之“晚”为特点的。如何体现这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同晚报》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力求做到“博而精”。 《大同晚报》从自己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着力点不是在时效性上与日报争一日之短长,而是在内容上力求“博而精”。所谓“博”,就是努力拓宽新闻报道面,且使之具有更多的知识性。该报除重点报道当地要闻外,还报道全省、全国要闻,国际要闻;除报道经济、政治、文化新闻外,还尽力多报道社会  相似文献   

17.
报纸: 《衢州晚报》开展“寻找城市角落里的贫困老人”活动本刊讯《衢州晚报》近期以城市贫困老人这一特殊群体作为关注对象,组织策划了《寻找城市角落里的贫困老人》大型公益活动。整个活动分四个阶段:寻找贫困老人、征集资助人、送温  相似文献   

18.
谢驻军 《青年记者》2012,(18):61-62
“飞入寻常百姓家”,是著名老报人赵超构对晚报的定位.随着现今城市社会生活的转变,社区更多成为“寻常百姓家”的聚集地,并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生活的变化给都市类报纸提出了重要的课题,晚报怎样“飞入”社区,来增强晚报的贴近性,提升晚报的竞争力呢?近年来,地处江苏连云港的苍梧晚报在社区报道上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王玉梅 《青年记者》2012,(18):58-59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地方晚报以地域文化、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突出本地特征,牢牢抓住读者群,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生存之道.《牡丹晚报》在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积淀,着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立足本土,为沉寂的历史拂去灰尘 文化资源是新闻报道的富矿,地方晚报占据丰富的矿藏.可以说,每个地方、每座城市由于长期的文化积淀,都拥有自己特有的风土人情,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历史,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方仁 《传媒观察》2005,(11):11-13
中国报业市场硝烟四起,在中心城市上演的“城池战”正在向二线城市推进:从2003年起,原本比较平静的宁波报业风生水起,竞争日趋激烈:由新华社浙江分社主办的《现代金报》以强势之态,来到宁波安营扎寨,提出要与宁波同行展开竞争,在此态势下,《宁波晚报》的一举一动尤为各方关注,因为晚报多年来占据着本地发行、广告两个第一的位置,一直是同行关注、挑战的“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