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志》等史籍和《三国演义》等小说中有多个汉末三国时或虚或实的“空城计”故事,赵云战汉水、朱桓保濡须、文聘守石阳、陆逊攻襄阳为真实的“空城计”战例或具“空城计”色彩的战事;曹操攻定陶为一场伏击战而非“空城计”.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马谡失街亭后于西城智退司马懿的“空城计”故事,有历史的影子而非历史事实,它可能是赵云于汉水之滨战败曹操之役在传诵过程中的“张冠李戴”,其创作受到街亭之战中王平收拾残局史事的启发和《三国志平话》中诸葛亮“空城计”的影响.《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空城计”,既是小说创作艺术的需要,也是社会大众接受意愿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其中尤以诸葛亮最让人津津乐道.诸葛亮,字孔明,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而使其名声大噪.在人们的心目中,诸葛亮被作为“忠贞”与“智慧”的化身,尤其是对“智慧”,简直神话到了先知先觉的超人地步,即所谓“三绝”之“智绝”,对此,后世史论家有人更多地强调其玩弄权术,诡计多端,如苏轼《诸葛亮证》中就谈到诸葛亮“仁义诈力之杂用”的问题,即使是把诸葛亮塑为智绝贤相的毛宗岗,也在一些杂注中对诸葛亮略自微词,鲁迅更是批评作者“状诸葛之多智慧而近妖”(《中国小说史略》).然而,这些观点无法改变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诸葛亮的智绝贤能的形象,也无法改变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典型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实它只是作者的艺术虚构,而非历史的真实。不过,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确出现过几例“空城计”,然而皆非诸葛亮所设。现摘录几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因诸葛亮而闻名,但据裴松之所注《三国志》及有关资料考证,三国时虽出现多次“空城计”,诸葛亮却并没有设过“空城计”。然而,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空城计”,并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因诸葛亮而闻名,但据裴松之所注《三国志》及有关资料考证,三国时虽出现多次“空城计”,诸葛亮却并没有设过“空城计”。然而,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空城计”,并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历来褒贬不一。毛宗岗称赞《三国演义》有“三奇”,又可称为“三绝”即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奸绝”。而近人则认为这正是《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缺点,“三绝”是道德类型,人物是类型化而非个性化的。其实,毛宗岗是有艺术眼光的,《三国演义》里写得最好的的确是诸葛亮、关羽和曹操。刘备是“仁君”的典型,张飞则是鲁莽英雄的代表,但是,刘备纯粹地“仁”,张飞一味地“莽”,缺少独特的风采神韵。在《三国演义》之后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类似的人物。而诸葛亮、关羽和曹操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袁绍等人,并非绝对化,是与“才”敌为“不才”,与“不才”敌则又是“才”者,因而是个性化的典型,似乎比“三绝”更成功。实际上,袁绍性格虽较复杂,更接近历史人物的原型,但并非成熟的个性化典型,其艺术魅力难与诸葛亮、关羽、曹操相匹敌。  相似文献   

7.
“空城计”是广大中国民众熟悉的一个故事,《辞海》等权威辞书对“空城计”的解释都和《三国演义》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只是一个经典文学故事。尽管历史上确有利用空城计吓退敌兵的实际战例,但是历史典籍中并没有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记载。本文针对有关空城计的几个历史真实案例和文学故事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编造的诸葛亮“空城计”是颇有知名度的。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也爱读《三国演义》,非常佩服书中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他也成功地摆过诸葛亮式的“空城计”。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当时郑成功在福建东南的思明州(厦门),金门等地坚持抗清,清朝再次对他诱降。为了逼他就范,又派出郑亲王齐尔哈朗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带领三万大军会  相似文献   

9.
有人在评论《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时,提出“三绝”的观点:“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指的是关羽,而曹操则是“奸绝”。难道历史上曹操果真是阴险狡诈、无恶不作的“奸人”吗? 首先,我要说的是:曹操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0.
明初,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编写了诸葛亮西城弄险,设“空城计”,弹琴退仲达(司马懿)的故事,后人又据此  相似文献   

11.
心悦孔明     
看多了《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版本,我们不妨打开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欣赏一下《三国演义》的京剧片段.《三国演义》中的"智绝"诸葛亮,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派马谡去镇守街亭,结果呢?  相似文献   

12.
朱艳平 《文教资料》2007,(11):57-58
《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中空城计对于现代社会的军事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纵观《三国演义》,虽然人物纷纭,但在众多人物中,真正能够与诸葛亮相抗衡的恐怕也只有司马懿一人。书中九十五回,诸葛亮用空城计战胜了司马懿,成就了自己的威名,但这场较量背后也许埋藏了众人忽视的计谋。  相似文献   

13.
一部《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特别是他的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故事,更是让人们津津乐道。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不是如《三国演义》中所写的神乎  相似文献   

14.
史峰  尉学君 《师道》2006,(2):28-29
听了尉老师讲授《草船借箭》一课,大开眼界。上课了,老师说:“这一节课,我们将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节语文辩论课。《三国演义》中评价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从不用险,唯‘空城计’为生平唯一一次用险。同学们同不同意这种说法呢?”一个学生回答:“老师,我不同意诸葛亮一生谨慎的评价。诸葛亮实际上是个用险专家,他常常用险,比如‘草船借箭’,就是诸葛亮的一次险胜,甚至险于‘空城计’。”老师:“这么说来,你认为孔明此次借箭是‘险招’,对吗?”“老师,是的。”又一生起立:“老师,我认为‘草船借箭’并不是用险,而是诸葛亮胸有成竹,稳操…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历史演义小说,传统的解读多从文学与历史的角度切入。本文则以当代的博弈理论为指导,阐述三国纷争中各方策略的博弈论依据,其中主要以诸葛亮的博弈实践为例。如以“纳什均衡”理论解读华容道战役,以“智猪博弈”理论解读刘备集团之占领荆州,以“信息不对称的博弈”的理论解读空城计,以“权力指数”概念解读三国鼎立的不稳定状况,并分析诸葛亮“六出祁山”在博弈决策上的失误。揭示诸葛亮超凡的“神机妙算”后面的一种策略必然,阐明诸葛亮博弈实践的成与败。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中,关云长的“义绝”和诸葛亮的“智绝”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关云长单刀赴会,刮骨疗伤,诸葛亮弹琴退仲达等故事情节还被搬上舞台,流传甚广。然而,人们对华容道上关公纵曹一事,历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喜欢。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国那个时期想必也是人们最熟悉的。人们熟悉这一段历史,不仅是通过《三国演义》这本书,还可能是结合《三国演义》改编的戏剧或者影视等作品。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大量有趣的博弈案例,比如孙刘联盟、曹操败走华容道以及空城计等。笔者从孙刘联盟、曹操败走华容道和诸葛亮的空城计三个案例简要探讨《三国演义》中的博弈问题,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三绝”之一,历来被认为是“忠贞的典范,智慧的化身”。本文从唐诗中撷取有关咏写诸葛亮的诗篇,探析唐人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中心人物,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其空城计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这其实是诸葛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的补救措施,却充分体现出他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胆略。文章分析了导致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及得以顺利实施的三方面的因素,并指出空城计的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中心人物,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其空城计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这其实是诸葛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的补救措施,却充分体现出他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胆略.文章分析了导致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及得以顺利实施的三方面的因素,并指出空城计的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