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艳芳 《青年记者》2016,(17):88-89
全国省级党报历史报纸数字化建设现状 据统计,1995年至2004年,只有15家报社投资历史报纸数字化项目,2005年至2006年,全国投入制作的有10家.近年来,向“数字报业”转型已成为全国报业的共识.2006年以来,省级党报加大对历史报纸数字化建设的力度,全国省级党报尚未完成历史报纸数字化建设的已经不多.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报业发展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其中晚报都市类285种,占全国报纸总量的14.8%,仅次于党报.庞大的晚报都市报群体不仅是信息传递、舆论引导,也是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提出,要形成以党报为核心、各类报纸丰富多彩的报纸品种发展格局。毫无疑问,党报是我国报业发展的核心。作为党报生力军的地方党报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我国地市级党报共有370多家,是全国数量最多的一个媒体群。这些报纸背景深厚,历史悠久,是我国传媒领域一支重要的队伍。经济发展所带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辐射功能的增强,使得地市级党报在近十年内得以迅猛发展,并相继有30多家成立了报业集团,经济实力超过省级党报的也不止一二。 那么,2007年里,我国地市报业究竟发生了哪些值得记录和回望的事件?本刊编辑部进行了综合性、全方位的大盘点,力图将2007年里地市报业大舞台上演的精彩节目展列出来,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强势向读者进行一次大回放,以期让新闻界同仁了解和研究过去一年中地市报业的发展和变化,希冀对新闻界今后的实践以启迪。  相似文献   

4.
报业目前状况 中国大陆报纸目前有2000余种左右,分为三大类:党报、都市报、行业报。党报定位于政策宣传,属于事业性质,除像《南方日报》等少数党报外,绝大多数党报的发行量、广告额都不在全国报纸前列。而行业报则是以提供专业领域信息内容为主,集中于经济、金融或电子IT等新科技领域,受众特定且地域范围分散,目前行业报正由事业性质向企业改制,2005年《中国保险报》成为大陆第一家整体转制股份制企业的行业报,其中民间资本占15%。而都市报作为各地区中心城市主要服务于广大市民的报纸,由于早就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被推向市场找饭吃,在报业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受众最广,发行量和广告额占据前十名大报大部分是都市报。在中国的报业中,无论是报业竞争还是产业化发展运作,都市报都处于市场前沿。  相似文献   

5.
联盟:报业跨地域合作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5年报纸媒体联盟大量出现。在这一年之内,先后出现的报纸媒体联盟有:全国主流媒体教育联盟、中国主流媒体美丽联盟、中国汽车媒体大联盟、珠三角报业广告联盟、浙江省地市级强势媒体广告联盟、东北副省级城市党报集团联盟等6家。因此,2005年被视为报业联盟的突涌之年。而实际上,报业之间的联盟,早在2001年就已经出现。当时,西北五省区的主流都市报组建了一个互动联盟,成员包括三秦都市报、兰州晨报、新消息报、西海都市报、新疆都市报五家报纸。联盟成员在新闻宣传、广告经营、报纸发行等方面进行了合作。报业间的联盟在2003年和2004年…  相似文献   

6.
我国报业已进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开始形成一个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报业结构。这是首都新闻学会读者调查组,于1985年对全国报纸基本情况做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调查的看法。这次全国报纸调查,确定1985年3月1日为调查日,是采用统一表格、通讯的方式进行的。调查对象是:定期出版的、公开或内部发行的铅印(胶印)报纸(台湾省和港、澳地区  相似文献   

7.
我国报业已进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开始形成一个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报业结构。这是首都新闻学会读者调查组,于1985年对全国报纸基本情况做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调查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传播媒介竞争提出的课题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传播手段日益活动,报纸、广播、电视已成为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三大主要宣传工具。老资格的报纸近几年有了长足进步,全国的各类报纸由1978年的260多种发展到1700多种,形成了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种类的报业结构。广播事业虽然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20世纪中国三大媒体发展概况报纸 世纪初的1901年只有125家,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报纸总数是628家。在此后22年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全国报纸的总数徘徊在1000种左右,最多的一年是1936年,一度达到1503家。新中国成立后,改变了原来的报业架构,建立了以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报为主的报业体系。1950年全国专区以上报纸的总数为179家,1952年为276家,1955年为392家,这是建国初期的情况。此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逐年递增,1960年一度达到1274家。“文化大革命”中,报纸…  相似文献   

10.
我国报业的改革与竞争,是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的,经过二十多年,应当说第一轮的竞争,随着整顿小报小刊顺利进展和对报业市场的规范,报纸的转型期基本告一段落。报纸从党报一体化的单一结构,发展到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层次结构,专业报纸迅速增加,报业集团不断诞生,报社开始走上了以报业为主,开展多种经营,自办发行全方位发展的路子,报纸的内容也力图贴近生活,贴近受众。  相似文献   

11.
2002年8月6日以来,南方日报六次成功改版,持续地积极推进新闻改革、报纸改革,用现代报业的运作机制和办报理念整合优势资源,坚持不懈地推动党报走向市场、将报纸做大做强,为全国党报改革探路。六次成功改版,使南方日报从内容到版式、从报纸采编到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2.
朱陆 《传媒观察》2006,(6):49-50
随着中国报业在2005年出现“拐点”,全国以北京、广州、上海为标志的一线城市和以省城和直辖市为重点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报业竞争,正向地市城市扩展并攻城掠地。地市级党报原先由国家政策法规保护形成的市场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最新的中国报业年度报告则指出“除中  相似文献   

13.
预言家的“报纸消亡论”曾风靡一时。但这或许是遥远的预测.而眼前不争的事实是: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党报优势弱化。发行萎缩。广告下滑,经营乏力,一些地市党报存在着或潜在或显露着危机,而2005年所谓报业的“拐点”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浙江省城市类报纸与全国不少省市一样发展很快,目前已有晚报、都市报及社会文化类报纸30家。这些报纸大都是党报办的子报,尽管创办时间不长,大多只有几年,但发行量在总体上已经超过了市地以上党报,可谓“异军突起”。如今,全国有关新闻主管部门和新闻理论研究单位,对这种城市类报纸的现象十分关注,一方面肯定了这支报业群体中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时期搞好党报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新闻出版总署最新数据,目前我国党报共434种,占全国报纸总数的22.4%.由于我国对党报的功能定位,其权威性与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在中国报业甚至整个传媒行业中均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6.
华西都市报走向市场研究艾风1992年在中国报业发展上出现了一个重要变化。在此之前,我国报业无论发行还是广告收入,党报占有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在此之后,这地位倾斜了,绝大多数党报的发行量急剧下降,有的降到一半以上;全国4家发行超百万的综合性报纸中,晚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完善,我国新闻传媒开始了走向市场的改革。在这场报业竞争中,地市党报面临中央、省级党报及省城都市类报纸市场挤占的双重压力,在夹缝中求发展。时下,许多地市党报都把提高报纸质量,增强可读性作为吸引读者、扩大经营创收的核心竞争力。这仅仅是地市党报应对报业竞争的一个方面,在报纸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地市党报还需要更多元化的竞争策略。必须重视自我宣传、自我塑造,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地市党报自我宣传是应对报业市场竞争的客观必然选择。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党报"一统天下"、行业报"遍地开花"、晚报都市报"群雄逐鹿"之后,经过报刊整顿和市场的优胜劣汰,报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以党报为"龙头",各类报纸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9.
戴华 《新闻导刊》2004,(6):10-11
2003年7月起,全国开展了报刊治理整顿工作。根据中央有关精神,部分地方报纸划转到省级党报集团。地方报纸以划转的方式加盟报业集团,是适应现代传媒产业激烈竞争.增强媒体自身实力,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需要;是避免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走出一条省级党报集团与地方报纸共同发展新路子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做大做强以媒体为核心的化产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张建仑 《传媒》2008,(11):88-89
2003年开展的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工作,终结了我国四级办党报的历史,所保留的县市报均退出党报序列,转而由省市报业集团或报社主管主办。由此,挂了多年党报牌子的县市报,成为了综合类服务性的区域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