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与演进,媒介传播技术的变迁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发展空间.以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技术、博客、IPTV技术、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形态层出不穷,加速了社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步伐.尤其是微博的异军突起,建构了—个以“碎片之链”为新形态的“微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2.
姜笑君 《传媒》2016,(2):67-70
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观点和看法,既是政府赢得公众的必要条件,也是政府行政的重要资源.在“微政务”时代,政务微博和微信成为政府向公众展示形象的重要媒介平台,这类媒介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传播内容“微小”、传播速度“快捷”、信息阅读“碎片”、信息反馈“即时”等特征.分析“微政务”时代地方政府形象传播要素的新变化,找出彼此之间的关联,确定它们对政府形象传播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据此提出地方政府形象传播的策略,对于树立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1935年,中共中央跟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在延安寻找到了“家”,在陕北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对外传播工作走向成熟、取得成就的一个重要时期,党在对外传播工作机制方面日益完善,取得了古今中外鲜有的成效,成为中共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4.
其一,微博“碎片化”的“症候学”与正面价值之争。彭兰在《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中提出,建立在碎片化社会基础上的微博信息碎片化代表着传播模式的变革,其正面价值的发挥通过‘全民投票”的信息碎片筛选机制、“自组织”内的信息碎片优化机制、专业媒体的碎片整合机制三种途径得以实现。这为客观、全面看待微博的碎片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传统媒体是新闻传播的1.0时代,“门户网站+PC”是新闻传播的2.0时代,那么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移动智能终端+4G”的3.0时代。为了应对新闻传播3.0时代的挑战,深圳商报10月20日开始进行了新一轮改版,笔者试着对这轮改版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五四”运动85周年,本文从启蒙主义视角观照和分析“前五四”、“五四”、“后五四”三个时期中国新闻传播的主流话语。认为“前五四”时期新闻传播的对象是“国民”,新闻传播的主要任务是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服务;“五四”时期新闻传播的对象变为“公民”或“公众”,主要任务是培育现代公民社会;“后五四”时期,“人民”、“大众”、“群众”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对象,新闻传播的主要责任是动员民众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业。“五四”时期新闻传播中“人的发现”和“立人”的启蒙使命并未完成,直至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晓兰 《新闻窗》2013,(4):74-74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媒体多样的时代,传统媒体、新媒体群雄并起,所谓的“第四媒体”、“第五媒体”已闯入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后者突飞猛进,不断蚕食传统媒体市场,瞬息万变的传播环境对媒体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受众和客户的需求变化、新的传播手段、新的传播平台,都在改变着媒体的生产和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帅瑜 《新闻前哨》2002,(4):46-46
21世纪,“读图时代”向我们走来。在这个时代里,不仅仅是新闻报刊担负着“读图时代”的传播重任,更重要的是新闻报刊向人们传播什么样的图片,新闻摄影记者向报刊和人们提供什么样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狄根斯《双城记》“时代”  相似文献   

10.
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坡  周洋 《军事记者》2009,(11):22-23
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世界都会为之震颤”。2009年10月1日,这头“醒来的雄狮”成为全球传媒关注的焦点。在这场媒体盛会背后,我们能看到传播技术、传播观念乃至传播体制的改变,传媒的竞争已经开始由多媒体时代逐渐进入全媒体时代。如何在全媒体时代打造媒体专属的“杀手锏”,是媒体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王鑫宏 《编辑之友》2015,(10):93-98
“轴心时代”是人类主要文明都经历过的关键变革时期.春秋到汉初是中国的“轴心时代”,变革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主流思想和传播媒介.思想的变革与书写媒介共同发展.作为思想传播的新载体,书写媒介加速旧时代礼乐思想的瓦解与转向,推动百家思想的融合,促进新思想的相对普及.书写媒介迎合变革时期的思想传播要求,给予了书写媒介对思想变革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受众获知信息的渠道也不断丰富,可以说,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人人参与的传播多元化时代.但是,无论何种传播媒体,其核心依旧是“内容”,即传播的关键在于信息,“内容为王”依旧是媒体发展的根基. 恪守“内容为王“ 传播媒体进入多元化时代,受众往往可以通过手机等自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多元化的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而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影响受众.  相似文献   

13.
王丹容 《传媒》2016,(11):48-49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海量化与碎片化、网络传播的即时化与个性化,构成了一个信息尘埃和思想碎片漫天飘荡、甚嚣尘上的舆论广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党报要想更好地履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48字职责使命,必须明确内容定位,以深度、温度、力度赢得媒体竞争的先机,占据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使新闻报道出新出彩,舆论引导精准有力。  相似文献   

14.
关键 《声屏世界》2013,(9):60-60
在这个媒体纷杂、信息碎片的时代,市场竞争日益复杂,因此,广告主看重的是传播实效。与此同时,媒体种类日益丰富,传播途径和方式日益多样,受众对媒体的认识和应用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导致企业对媒体的应用愈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并定位媒体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盛芳 《东南传播》2022,(2):49-51
非虚构写作是一种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写作形态,其意义在于可以捕捉大量的生活经验和转型时期的实践,对于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具有现实情怀的非虚构写作与“中国梦”的阐释与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其问题意识导向促进了“中国梦”传播的有效性,为新的时代语境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精神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方式,在此过程中,非虚构写作自身也得以突破局限性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郑莞雨 《中国广播》2011,(11):67-70
媒体社会化赋予每个人发布信息并传播的权利,这使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向内容碎片化、传播时空碎片化、受众碎片化、人们心智和生活方式碎片化的模式发展。然而,个体在不断接触片段信息和世界时却感觉自己被切断了与整体感之间的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为“碎片症”。传媒和人类沟通的未来前景因为碎片式的传播而产生危机,在这样的情形中我们应更理性地处理好丰富的信息与不断增长的浮躁情绪之间的联系,回归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刘晓静  孙妍 《新闻传播》2023,(15):44-45
随着5G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当今人们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同时也对教育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传统的授课方式与课程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发展需要,教育方式与内容设计上都需进行一定的改革调整。在新媒体时代大潮下,艺术设计教育也正经历着传统“经典设计”到“计算设计”的理念变革,本文从新媒体视域下文化艺术传播角度切入,分析当今社会大众文化审美需求变化并研究碎片信息时代各领域知识及文化传播与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间的需求关系,对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实践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微内容在互联网上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经常有几句话或几张照片吸引大量受众,引起围观和讨论,迅速聚合意见并形成一定规模的舆论效应。在当前“泛传播”时代,自媒体话语碎片存在聚合、扩散的传播规律。微内容具备又快又广的传播力,无数个微内容的聚合与扩散就像一场核聚变,其爆发的能量足以影响国内舆论走向,甚至能达到国际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3G时代的到来,为碎片式阅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人们利用手机,在忙碌的工作、紧张的生活之余,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进行“碎片式阅读”。  相似文献   

20.
舒咏平 《现代传播》2007,(2):104-107
社会阶层、消费需求、媒体接触的碎片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碎片化”的显性表现;体现到广告传播中,“碎片化”的指向则必然呼唤一个能满足狭窄传播的媒体碎片来进行微观承接,这就是具有不可再分性、具体指向性、自由选择性等特性的“广告载具”;“广告载具”提出的主要意义,即使整合传播具有了基本元素、使广告传播更具消费者导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