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正 《武当》2011,(7):11-12
练太极拳一定要"放松",这是任何一位初学者入门都会听到太极拳老师强调的问题。然而,练习者往往会在这个"松"的要求下,变得更紧张,动作更僵硬,更笨拙。于是,什么是"松"?为什么要"松"?如何才能"松"?就成了太极拳练习者最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练太极拳要讲大松大柔,有人甚至将松柔强调为太极拳的灵魂,这是有道理的。要松,要松,要松,初学太极拳要从缓慢松柔入手。当代太极名家郑曼青教导弟子时亦如是强调。郑曼青的师兄,另一位当代太极名家李雅轩亦强调,练太极拳要大松大软,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虽然很多人主张练太极拳要大松大柔,但为什么练不出功夫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松柔有很多诀窍,其中有方法问题,也有层次上理解的问题。讲松柔若不得法,同样很容易走入误区。有许多人讲松柔,但练来练去仍然只是在肌肉的动作上做文章,有些人虽然常常觉得自己松开了,实际上是懈了,而自己并不知道。太极拳讲大松大柔,首先要明白松柔的种种层次和不同境界。从我们这个体系的训练方法上去讲,太极拳的松柔首先是要讲松开,然后是松散(读第四声),再往下是松沉、松静、松化,就是大而化之,神而明之。这些都是太极拳松柔的层次,但这些境界都是口传身授的功夫,要用文字讲述清楚,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3.
“内劲”是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中常见的重要概念。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因此,也相应出现了“内劲”和“外劲”的概念。什么是“内劲”?什么是“外劲”?太极拳界的许多拳家从不同角度多有阐述。有的说“太极拳内劲是通过练内功而激发出的一种潜能”;有的说太极拳“内劲”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肌肉群收缩与伸展、紧张与放松的变化所产生的强有力的弹性力”;有的说“太极内劲的实质是意气结合、神气合一”……  相似文献   

4.
魏坤梁 《精武》2009,(9):47-52
太极拳的古代经典拳谱多次提到了“气”和“劲”,近代的太极拳前辈们尤其强调练太极拳要用“劲”,要“用意不用力”。这“气”究竟是什么?这“气”与气功之“气”、中医所说的人体生理之“气”是一回事吗?这“气”能在中医所说的十四经脉中流行吗?  相似文献   

5.
张锦立 《武当》2023,(10):19-20
<正>怎样才是“松”?如何做好“松”?是太极拳爱好者恒久不变的话题,有关论点文章不计其数,也不乏经典,但笔者还是想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太极拳“松”的理解。首先,我们给太极拳“松”下一个定义。把它当作名词来理解,犹如一棵苍翠劲松,舒枝展叶,傲骨挺立,安若磐石。比如太极拳在预备势时,就应聚精会神、含胸拔背、敛气静心,给人以劲松遒劲之美感与力感,并将这种精、气、神贯彻行拳始终。再把太极拳的“松”当作形容词来理解,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思想拳、是哲拳,向来有"三分练,七分悟"之说。学太极拳必先明太极之理,通修炼之路,理清路明,方有所得。文章从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太极拳到底练什么,太极拳为什么要稳静、缓慢,松与紧的辨证关系,太极拳运动如何放松,太极拳与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目的在于与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7.
法国当地时间2018年1月24日晚上7点30分,康伟老师在法国诺曼底勒阿弗尔大学结束了第一次太极文化交流活动,当地勒福莱太极拳俱乐部总教练勒福莱先生兴奋地说:“你讲的太极我听懂了,以前我只知道要慢练,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练,明天我还来,向你学习推手。”  相似文献   

8.
论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的“松”与“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英 《武当》2006,(9):14-15
人们在论述太极拳理时往往强调一个“松”字,这是因为各派太极拳的最大的特点是讲求松柔。但也不能不谈或疏忽一个“紧”字,疏忽了“紧”,就会不符合太极拳的原理。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对“松与紧”都是非常讲究的,“松”在外表可以看见,“紧”在外不明显,主要是在内的意会。正所谓“柔中求刚,刚柔相济”。那怎样才能在玩拳时做到“松与紧”的相连呢?  相似文献   

9.
穆克利 《精武》2007,(5):52-53
我学练传统太极拳多年。最早学练陈式太极拳,只知道跟在老师的身后练,如何伸曲、折叠都不知道,跟着模仿划道。后来看了不少祝大彤老师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讲“太极脚”、“阴阳变化”、“动静开合”、“松柔、松空、松无”、“八方线”、“上下相随”等。似乎听到过,又觉耳生。  相似文献   

10.
《精武》2010,(5):6-8
一、深圳读者来信、来电问:傅先生,看到您的《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研究》,读后余味犹存,总有爱不释手之感,练太极拳须经三个阶段十层功夫,确实为我们练太极拳指出了明确功法方向,请问如何能练成"劲整"呢?呼吸是否应是正常的自然呼吸?"松"和"静"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各派太极拳各有其特点,但总的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笔者以为,要打好太极拳,应注意以下三四五。三松练习太极拳必须用心用意去练,而不是靠力量。意是指意会、意识等,是心理活动。用意练习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三松。一是松心。所谓松心就是心要放松。练拳时,一定要手眼结合,眼看手,随手而转。用手和眼捆住意识,使思想集中,才能排除杂念、心态平静、心情放松。  相似文献   

12.
<正>康伟老师班的学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少太极小白。这些学员大都长时间习练太极拳,几十年如一日。有的遍访全国名家,只为寻求太极真谛;有的在太极拳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甚至已经是裁判员、教练员。然而,一些人却把膝盖练坏了,痛到没法打拳,心中的疑惑也越来越深:“我练的是真正的太极拳吗?”王宗岳描述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太极拳境界似乎是金庸小说里的想象。  相似文献   

13.
许多太极拳练习者都有这样的苦恼,学拳之初老师首先要求要“放松”,要“沉”,但如何放松?怎样为沉?得到的答复常常是南辕北辙,听者惑惑。而流传下来的拳论、拳经,又过于艰深,难以理解。我愿把多年练拳、教学的心得体会公之于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运动,要求心静用意,肢体内外充分放松。就是说,不但肌肉、皮肤、骨节要放松,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全身处处都放松。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松?因为太极拳是一项技击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它的技击要求是后发先至。也就是说在对方出击后,借对方来力作出应敌反应。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不同的要求。正如拳论中所说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平时练拳看起来很慢,慢练的目的是要把每一个细小的动作  相似文献   

15.
太极演练志     
本文强调一个“志”字,是针对“演义”而言的,“志”是事物的真实记录,是没有半点虚假的原汁原味。“演义”虽然也是以真实的事物为蓝本,但它掺有虚构成分。太极拳学“会”容易,但要学“对”,进而深入,达到“巧、妙、绝”就不容易了。如果你练的是“志”,那么,你将会延着太极拳的“内功”去理解和体会,依据理论,招招切磋,式式琢磨,步步深入,从中找出规律,摸正路子,达到理想的太极拳绝妙境界。如果你练的是“演义”,那么,练的时间越长,“内容越丰富”(多余的动作),“功法越巩固”(错误的定型不易改变)。因此,若想追…  相似文献   

16.
李品银 《精武》2009,(6):12-17
李先生大作给我的启发是,用心练太极拳,使自己融入太极拳。把太极拳作为修养人格、改善身心、服务人类的一种手段和事业。你的拳就是你。每练一遍太极拳,都要敞开你的心扉。太极拳沁进你的心灵,通过你内心进入所有人的内心,让大爱和梦想以及快乐在心中升起、流淌。这才是太极拳无边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练太极拳,每次必须练好预备式(又叫太极起式)呢? 答:太极拳是“动静相兼”、“身心双修”的功夫。太极拳要求在“静”的条件下进行运动。以达到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练拳开始,先练一个预备式,主要是排除杂念,使头脑安静下来;其次为的是作好周身松净,气沉丹田,以便于用意识引导动作。过去这个式子的站式叫“无极式”,就是指集中精神周身松  相似文献   

18.
毛敏 《精武》2009,(7):68-69
太极功夫是如何获得的?有没有神秘的内功?明师是如何教学、训练学生的?太极拳是不是只有老年人才去练?我想这诸多问题是许多拳友都想了解的。今年“五一”长假期间,我与两位好友结伴,带着我11岁的儿子张俊硕及好友6岁的侄子杜灏赴菏泽学拳,此行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更让在《由央视春晚行云流水引发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的那位朋友亲自感受到了太极功夫的神奇。  相似文献   

19.
我今年十岁,从六岁起,跟“原地太极拳”创编人胡启贤爷爷学练“原地太极拳”,至今已有五年。五年来,太极拳给我带来许多幸福和快乐。总体来说,有五点。一、伴我健康成长。听妈妈说,我幼小时,身体非常瘦弱,经常生病。我也恍惚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妈妈时常带我去医院看病,我还曾为不愿吃药打针跟妈妈哭闹过。自从学练太极拳后,身体就逐渐强健起来。这几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问:练习《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对时间、方向有何要求?每天练几次最合适?战波:这套运动疗法简便易学。既适合于中老年人,也适合于青少年人。对时间、方向也没有特别要求。每天早晚各做一次较好,如时间充足,每天多练几次效果更好。不论练几次,都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地做。问:我们在做《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时,有人一边做一边说笑,这样会对身体有害吗?战波:打太极拳必须做到“放松入静”,才能使气血通畅,这是一般要求。《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第一式就是“四线放松”,只有做到全身放松,心情愉快,精神饱满,还要体会运动时要刺激到经络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