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融入血脉的原始生存观念的烙印深深印刻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以及原始艺术形式之中,被称为原始艺术"活化石"的淮阳泥塑玩具"泥泥狗"具有传承悠久,古拙质朴的装饰特点,在器物造型特点、图案纹饰符号、色彩象征意义等艺术特色上都体现了远古生殖观念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尊神重鬼"是商代神权统治的重要特点,也是商代统治者借以维护统治的思想纽带,同时又影响到了文化艺术的创作.商代青铜器中的方形器物造型与商人在祭祀鬼神时所追求的庄严、神圣气氛相适应,仿生动物造型可能是图腾神的孑遗,或者是祭祀牺牲,以及出于祭祀功能的器物造型组合等,都体现出了强烈的崇神思想.商代青铜器中的纹样装饰、雕塑性装饰和铭文,其首要目的都是为祭祀神灵祖先服务的,体现了神秘、诡异的风格特征,这同样是商代崇神思想的物化体现.  相似文献   

3.
新疆伊斯兰建筑在民用、商业、宗教等多种建筑中能够易于辨认和识别,主要归功于装饰造型符号和装饰纹饰符号的明确表达。装饰符号的地方性、历史继承性、发展性等综合特征和传达给人们的特殊装饰语言的象征意义,装饰技巧和审美价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4.
在秦代之前,凤是众多民族的氏族图腾符号,人们以各种抽象符号的手法表现凤纹造型。从秦汉开始,凤纹造型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在前期凤纹艺术文化历史的积淀下厚积薄发,进入了具象写实的装饰时期。本文试图透过凤鸟纹样传统造型艺术的历史延伸,根据秦瓦当凤鸟纹样的特色,揭示秦凤纹装饰特征的演变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凤翔泥塑造型粗犷夸张,简练概括,浑圆古朴,有大汉之风,在造型上汲取和保留了汉代石刻和陶俑的造型特点、又和当地“花馍”的造型有相似之处,吸收了剪纸、刺绣、装饰纹样等各种民间艺术技法。  相似文献   

6.
凤翔泥塑造型粗犷夸张,简练概括,浑圆古朴,有大汉之风,在造型上汲取和保留了汉代石刻和陶俑的造型特点、又和当地“花馍”的造型有相似之处,吸收了剪纸、刺绣、装饰纹样等各种民间艺术技法。  相似文献   

7.
淮阳“泥泥狗”的制作工艺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淮阳"泥泥狗"是河南淮阳民间小泥塑的统称,与淮阳民风、民俗有着同构互渗的"血缘"关系.淮阳"泥泥狗"的制作工艺非常特殊,分为打泥、搓坯、成型、染色和点花五道工序,费时较长."泥泥狗"的造型十分奇特,全身黑底色,上面绘有七彩纹饰,其文化内涵皆与远古时代的生殖崇拜有关,被专家学者誉为"真图腾"、"活化石".  相似文献   

8.
几千年传统装饰艺术符号是设计师获取传统文化精髓而得到发展的关键.既有原始彩陶纹样、战国时期器物图案、汉画像石、民族刺绣、民间绘画、京剧脸谱、明清建筑彩画的“错彩镂金”的装饰符号,又有原始岩画、埃及图案、希腊瓶画、印第安图案等艺术符号设计.装饰艺术从主体艺术形式当中独立而出,其审美的意味有超脱主体性能和使用价值的趋向,具备了纯欣赏性的因素,在传承运用中显示出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瓶型造型设计概念:借用云南花腰彝-彝族图腾中"牛股骨"形状的表象特征,取名曰"牛骨瓶"。装饰主题元素运用:云南花腰彝青年女子三人组合,前景为"马樱花",背景为花腰彝寨子"土掌房"、"牛头图腾"、"土狗"、"古树"等组合的装饰运用。  相似文献   

10.
自有工艺美术教育以来,一直设有图案课.图案是我们培养的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而“图案”一词.历来有不同的解释.这可以寻根到器物造型设计初期完全依靠手工生产的远古,和由远古过渡到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漫长的进化过程.今天.“图案”一词广义的解释也就被“造型设计”所代替,“图案”也就只留下了“装饰纹样”的含义,成为“装饰纹样”的代名词.因此,图案课是无法包含所有器物的造型设计的.事实上绝大多工艺美术院系的图案课也都是以装饰纹样为教学内容的,而器物造型设计由各专业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而另行开设.我们在研究图案教学时,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给“图案”一个现实的、大众化的定义:  相似文献   

11.
蚌埠双墩春秋墓出土的金箔饰件以“鸟、蛇、太阳”为图像,其装饰美感是体现钟离方国地域特色的图腾崇拜文化产物,有着深层的艺术意象发生因素。图像蕴含着宗教内涵的符号,并将多种装饰图像的艺术美感有序糅合在圆形构图中,整体图像的象征符号、图像构图及设计美感更具深邃内涵,与钟离方国的生存繁衍、器物使用、以及阴阳观念等密切联系,也是古淮夷文明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马家窑彩陶在不影响实用(包括日常使用和礼用)的基础上,逐步增添审美的附饰和纹饰,不断对造型稍加变形,以趋于美观,是实用与审美的巧妙结合。马家窑的先民们由观物取象而获得陶器造型和纹饰的灵感,由所见所感而激发创造性的模仿,并对物象加以简化和抽象化,使它们呈现为独特的几何形。与此同时,他们还近取诸身,在陶器器形和纹饰中表现人体形象,舞蹈彩陶盆就是一个典型。其他如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以及神人纹等,都体现了人体对彩陶造型和纹饰的影响,而陶器纹饰中能通过线条写意、表情,更是彩陶的精妙之处,并且在对称、韵律和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构图中自发地体现了和谐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时期(1840-1928),云南建水紫陶在"金临安文化[1]"背景下,涌现出一批以秉承和褒扬我国中原传统文人画装饰的陶艺名家,箫氏即为该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建水三王"之后把建水紫陶无釉刻填彩绘装饰艺术推向又一个巅峰的陶艺大师。本文对箫恩荣遗世作品中的艺术特征进行评析,探究萧氏作品在建水紫陶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价值,以期为建水紫陶产品装饰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儒学的推崇为陶塑明器的兴盛创造了前提条件,厚葬之风的兴起是西汉陶塑明器兴盛的主要推动力量。西汉陶塑明器艺术作品是古代艺术苑囿中的璀璨瑰宝,是西汉思想文化的鲜明的反映。在这些艺术品中,充分体现出西汉古拙而不呆板,质朴而不简陋的装饰表现风格。在图案的表达手法上,有着鲜明的剪影法的特征。西汉陶塑的艺术成就,在于表现各种物象的主要特征,形象生动简练,装饰性很强,凸显出西汉乐观积极的人生理念和希冀人神同在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15.
花腰彝服饰艺术在彝族众多支系中独树一帜。花腰彝服饰是花腰彝族的族徽,其服饰形象地体现在一个"花"字上,是花腰彝人内心情感与自然生活的智慧结晶,融入了花腰彝人拙朴天真、粗犷豪放、贴近自然的原生态意识,也是该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和外在表象。服饰上的各种装饰语言都是花腰彝族既往历史、民间传说、宗教信仰、原始图腾崇拜的缩影。其所蕴含的丰富独特的文化符号,使花腰服饰具有神秘的艺术魅力,成为花腰彝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它可以把有限空间打造得更加完美,运用上合适的装饰材料,会给人视觉有力的冲击。自然材料具有自身特殊的纹理图案,人工很难以制造出完全相同的,在应用时应尽量发挥自然材料的特殊品质。装修基础是以正确选择装饰材料为前提的,是室内装修工程的物质保障基础,才能装修出舒心、有设计感的居住空间,完美体现装饰材料的性质和功能美感。  相似文献   

17.
河南淮滨泥叫吹起源于有着太阳崇拜和鸟图腾崇拜的原始部落的东夷两昊集团,与早期龙山文化的代表沙冢长尾红陶鸟一脉相承。淮滨泥叫吹艺术的"随创性"特性体现出创作者"重本己""重心性"的认知态度。信仰观念与民间世俗功利意愿的结合是淮滨泥叫吹泥玩艺术深厚的精神渊源,民俗活动的参与更能体现人与泥叫吹艺术本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不同区域同一范畴民间艺术之间的互渗交流。  相似文献   

18.
审视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有相当一部分遵循着从写实到图案化、从具象到抽象、从再现到表现的发展规律。通过对彩陶纹饰、玉器形制以及青铜器纹饰的图案化、抽象化和表现化的历程描述,指出这一演化规律受到人们装饰技巧的提高、审美意识的深化、艺术观念的需求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9.
书法的艺术美与钱币特殊材质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美。针对书法艺术美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征,对书法的装饰钱币的装饰美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索,寻找钱币书法运用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钱币书法的装饰美。  相似文献   

20.
闽台妈祖宫庙装饰包括宫庙建筑内外的装饰和宫庙整体环境的装饰。闽台妈祖宫庙建筑装饰主要有木雕、石雕、砖雕、泥塑、剪瓷雕、交趾陶、水车垛、绘画、书法匾额等工艺技法。妈祖宫庙建筑还有牌楼、戏台、影壁、碑铭、须弥座、藻井等装饰,其中也包括了色彩的装饰,妈祖宫庙建筑装饰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