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华工在美国西部经济开发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工问题既是美国华侨史也是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华工问题置于19世纪中后期美国资本主义在广度和深度上获得迅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下,从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近代旅美华工在美国西部早期经济开发中的历史性活动,对旅美华工在美国西部矿藏资源开发、土地资源整治以及横贯北美大陆铁路干线建设过程中的巨大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华工的劳动对美国经济在19世纪最后30年的历史性起飞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文章还论及美国太平洋航运业同华工移美热潮二者间的渊源关系,从而在更广泛的角度上探讨了华工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出国做劳务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从1785年8名中国海员随“柏拉斯”号商船到美国的巴尔的摩港,到1847年大批华工赴古巴直至美国旧金山发现铜矿,数以万计的华工前往“淘金”,便开始了华工海外谋生的历史,那时华工的海外经历无不充满了血泪,正如作家夏衍所写:每一根铁路枕木,就是一具华工的尸骨!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华工的历史,是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对此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启发了人们的思考。但是,我感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地研讨。本文拟就美国的华工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如华工往美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最初到美国是否受欢迎、如何看待《蒲安臣条约》与《中美续修条约》、美国的华工遭歧视和排挤的原因、旅美华工与祖国、家乡的关系等问题概略地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国内外学术界。  相似文献   

4.
早期华工在美国华裔文学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占据重要位置。《天堂树》《中国佬》和《唐老亚》是三位美国华裔作家关于早期华工的代表作。三部小说在对早期华工的叙事上显示出逐渐加强的倾向。作家们用回忆、幻想、联想、文化冲突和梦境等叙事策略追寻历史传统,让美国主流文化正视华裔曾遭受的苦难,塑造全新的华裔英雄形象,呈现出从"发掘"到"修补"再到"重建"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务缘何难出国门章明中国人出国做劳务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从1785年3名中国海员随“柏拉斯”号商船到美国的巴尔的摩港,到1847年大批华(赴古巴直至美国旧金山发现铜矿,数以万计的华工前往“淘金”,便开始了华工海外谋生的历史,那时华工的海外经...  相似文献   

6.
郑藻如是清廷派驻美国等国的第二任公使。任职期间,他为维护在美华侨的合法权益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如关于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的交涉、关于洛士丙冷案的交涉、提议自禁华工赴关等。郑藻如华工交涉的事迹对华侨史及中美关系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外来移民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华工、华侨和华裔美国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华工的历史,是美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根据历史事实,对近代美国的华工,作一简略的评述。一中国人何时流入美国,众说纷云。有的说,一七九六年有五名中国人赴美,这是有记载的最早到达美国的中国人。有的说,第一个中国人是在一八二○年到达美国的。也有的说,第一批往美华人是两男一女,于一八四八年由香港乘两桅帆船(?)号抵旧金山。但近年有些美国历史学家发现,早在一五七一年就有中国人在加利福尼亚南  相似文献   

9.
华工对美国西部的开发作出了卓越贡献。1848年1月24日旧金山附近发现了金矿,随之,加利福尼亚出现淘金热急需大批廉价的劳动力。从这时起,华工就源源不断地到加利福尼亚谋生。他们孤身飘洋过海,受尽凌辱,饱经风霜。1850年,从香港到达加利福尼亚的华工有500人,1851年,在美华工达15,000人,1868年增加到90,000人,70年代华人达150,0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男性,女性华人仅占总数的7%。  相似文献   

10.
“包恩”号华工起义及琉球国对它的支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2年3月30日,美国“罗伯特·包恩”(Robert Bowne)号船上福建华工举行暴动,并在琉球国人民和政府的支援下获得了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者掠卖华工斗争的重要事件,也是中琉友好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1.
华工出洋,自古有之。虽然从明朝开始,政府就推行“海禁”,但仍禁而不绝。但因其数量极少,政府对此也疏于查验。真正大规模的华工出洋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诸国用坚船利炮为自己打开了劳动力供应的大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国势更加颓败,清政府被迫以约法的形式正式将外国人招工出洋合法化,华工出洋的程序得以进一步完善。该文从清政府对华工出洋所持的态度及所实施的政策出发,对各个历史阶段华工出洋的程序逐一描述,从而厘清华工出洋从无序逐渐走向合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由于巨大利益的驱使,法国殖民当局在福建沿海地区利用招工合同成功招募一批华工到马达加斯加做工。然而,诱人的招工合同与被招募华工的实际情况形成强大反差,这不仅揭示了招工合同的虚假性,更反映了时局变动下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相似文献   

13.
晚清政府对华工的政策经历了由严禁到主动保护的过程。保护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制定相关章程,从根源上保护华工出国的自愿性;二是通过在招工国设置领事、与招工国签订条约等方式对华工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地级崇左市下辖一市一区五县,全部为老少边山穷县市,劳动力剩余很大,其就业问题成为市委市政府极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天等县是国定贫困县,人多地少,劳动力流动的数量很大,远近闻名,在崇左市乃至广西均为比较典型。本文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原因、影响等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应当重视对其进行引导,实现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  相似文献   

15.
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就业问题研究(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既是人口大省,又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例过高,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城市工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下岗或失业人数逐年上升,城乡就业困难群体不断增大。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就业问题是我省目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依据经济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对我们通过调查所得的资料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阐明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就业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乡就业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外出就业。本文首先对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已知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模拟和预测2010-2012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人数,精度为92.15%。最后,就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私营企业主一方面作为协作劳动的指挥者,参与商品简直的创造和实现,具有劳动者的性质,另一方面同过雇佣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具有剥削者的性质。对于其中的剥削成分,应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总之,私营企业主和其他阶层一样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践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改革我国社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也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的战略问题.在此过程中,对农民工的转移培训是一个重要环节.参照国外的同类经验、结合国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应当突破体制和观念障碍,协调劳动和教育部门的关系,理顺流入地和输出地的分工,拓宽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接轨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并开展绩效评价,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源起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进入了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作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劳工权益保护。回顾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其对我国劳工权益的冲击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害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1.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各国实体经济,导致大量劳动者失业;2.美国通过金融创新手段而掠夺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3.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了劳动法规的实施从而损害劳工权益。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劳工权益保护问题不同于以往,使其具有了国际性、金融性和强依赖性的新特点。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应对和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对劳工权益保护的冲击和损害,要求政府必须将劳工权益保护视为政策调整之核心,要求政府不能出台违反劳动法律的政策和措施;更重要的是,要求政府必须拥有驾驭金融资本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本国劳工权益。  相似文献   

20.
河南既是人口大省,又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例过高,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城市工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下岗或失业人数逐年上升,城乡就业困难群体不断增大,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就业问题是我省目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依据经济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对我们通过调查所得的资料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阐明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就业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乡就业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