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的有趣,和学生相处的一朝一夕。在我的眼里,他们就像一匹匹小马驹,那么活泼可爱;他们就像一只只小小鸟,那么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2.
临近期中考试了,仍有几个同学一点压力感也没有,星期天的作业不做,平时上课也不专心,一有空就想着玩,有时还迟到或旷课。看着他们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家长着急,老师也着急;我曾找他们谈过几次话,灌输知识的重要性,可效果不大;其他科的老师也时常做他们的工作,讲知识对自己将来的作用,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一个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那里的湾岭镇地处黎母山深处,一群花样少年时常翻到山顶,眺望远处——他们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也挡住了他们的希望。因为没有桥,许多孩子放弃了读书:因为没有桥,上学的孩子无法像别人那样按时到校。  相似文献   

4.
《世界教育信息》2004,(11):56-57
读书在我生命中占了重要的位置。自幼受到父母的熏陶,求学时期即使挑灯夜读,亦甘之如饴。课余时亦喜欢以阅读?肖闲。阅读名人自传,就像听到他们在耳边娓娓道出丰富的人生经历;阅读文学作品,就像跳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同歌共泣;阅读历史传记,就像走进时光隧道,重温人类和社会发展的过程;阅读哲学书本,就像与先贤智者分享立身处世的真谛。读书让我可以和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时空穿梭漫游,确实是一件赏心乐事。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忧患意识,但这常常被视为个体的一种人生观,而未像报告文学家那样把它作为国家民族整体的思维模式;中国文学的大部虽也时常将“忧患意识”作为文体功能,但却没有像报告文学那样角色明确和自觉,并且能一以贯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忧患意识”是报告文学主体思想情结的核心和本源,这应当被视为报告文学审美生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2010,(7):94-95
摔了一跤就大哭不止; 不能像爸爸一样搭出漂亮的房子,就把积木扔掉; 和小朋友比赛做游戏,没拿第一就再也不和他们玩了……  相似文献   

7.
方群 《人生十六七》2011,(12):11-12
摔了一跤就大哭不止;不能像爸爸一样搭出漂亮的房子,就把积木扔掉;和小朋友比赛做游戏,没拿第一就再也不和他们玩了……  相似文献   

8.
尽管学生间时常会闹些矛盾,但都很爱这个班级,甚至希望永远这样,不愿离开。大家在校园里栽了一棵树,取名为“永远的995”。学生们做事一向齐心合力,感情也格外深厚。初二上学期就有人开始偷偷写留言簿,想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他们说班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温馨而欢乐,甚至连我的批评也值得回味;大家一同照的照片,总是抢着要;连初一时转学的一位女生,他们也一直怀念着。从前做班主任时,我年轻美丽,学生们很爱与我亲近。如今步入中年,更能感受到他们那颗真诚的心。每每在他们的簇拥中,我就觉得无比幸福。我还记得,那次大动…  相似文献   

9.
我的爷爷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一头如同钢钉般一样的头发就像他坚毅的性格一样,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就好像两颗黑宝石嵌在脸上,嘴角边上有一颗黑痣,走起路来叮咚响,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爷爷。爷爷时常会在我耳边念叨他以前的一些事情,讲他们如何在战争岁月中日夜奋斗,时常用严格的话语来要求我做好每一件事。我的爷爷出生在穷苦人家,他积极参加  相似文献   

10.
《湖南教育》的大名闻之已久,却很少拜读,偶尔到同事或同行的家里去玩,看到他们案桌上的《湖南教育》,我只是随手拿起来走马观花般地浏览一遍,不曾真心实意地走进它的广阔天地,故没能领略它独特的迷人风采。自从2004年我们学校统一订阅《湖南教育》后,我才得以认真阅读它。对它,真是相见恨晚。我被它丰富多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每次读它,我就像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它像一艘小船,带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它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向知识的高山攀登;它像一名园丁,领着我到知识的果园采撷;它像一位良师,为我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企业界里,他们绝对属于一个卓尔不群的团体:或运筹帷幄,履任一方诸侯;或指点江山,被视为行业巨擘;或叱咤风云,成为资本市场运作高手。 在中国企业界里,他们又是一道另类的风景:他们的管理最个性,他们的企业最成功,他们的处世也最低调,有时,他们像一阵风,来去无影;有时,他们像一滴水,淡而无痕。 一个最优秀企业中却有着最低调的领导者,这或许正在成长为一种企业另类管理定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曾读到一则寓言:两个人各面对一杯喝了一半的水,一个说,我已经喝掉了半杯了;另一个说,我还有半杯没喝呢。前者透露了无奈和苦涩;而后者却满怀着希望。由此,我想到了教育。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不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吗?在“师道尊严”的教育中,做教师的就像第一个人通常只看到那“空的一半”。有些学生因为空的是“一大半”,就便成了教师训斥的对象。教师在批评这些学生时,因为情绪激动往往措辞严厉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结果学生自暴自弃。如果教师换个角度,像第二个人那样,盯住学生的“满的一半”,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呵护他们…  相似文献   

13.
安塞腰鼓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声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  相似文献   

14.
窗口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乡村。十几年来觉得自己就像井底之蛙,看不到广阔美丽的外面世界。随着渐渐长大,一种强烈的情感时常在我心中涌动,我渴望走出山村,渴望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  相似文献   

15.
时常会有一些家长显出一副无奈的样子说:"现在的孩子太任性,不好管,尽管我每天辛辛苦苦地拼命挣钱,千方百计地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可他们还是不听话,不但不领情,而且跟我就像仇人似的,不愿意和我说话."  相似文献   

16.
罗和香 《江西教育》2007,(11):22-23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提问常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笔者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淡淡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事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已有几年时间,每一年都要接手一年级的新生,都得面对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我时常在思考怎样将这一堂课上得有艺术,使“心如白纸”的孩子对音乐感兴趣,留住他们的心呢?一、课堂上需要一位面带微笑的音乐教师第一堂课老师是不是应带着微笑上课,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的老师说要从一开始就“板”着脸进教室,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不然孩子是不会怕你的。特别是一年级的音乐课,游戏众多,不然课堂秩序混乱,以后很难收拾。其实我觉得没这必要,要孩子真正信服你,并不是一脸凶像就能达到目的的。即使现在孩子怕…  相似文献   

18.
是骏马,就纵横千里;是雄鹰,就搏击长空;是劲草,就抗衡疾风;是梅花,就笑傲霜雪。是什么,就像什么!是对生命的延续;是什么,就更像什么!而且像得独特,像得出奇,像出了一种崭新、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就是对生命的礼赞。没什么可以阻碍自己对生命的雕塑,起作用的就看勇气与胆量,勤奋与智慧,超越与冲刺……时光如梭,能编织金梭与银梭的美丽,就只有发愤自强的自我鼓励;进步只能在继续中延伸对生命的理解和磨砺。岁月无痕,能精彩季节与年代的日记,就只有马不停蹄的风雨经历;珍惜只有在投入的忘我中凝重对过去的记忆,对未来…  相似文献   

19.
读读读     
我是一向喜欢清净的,惟一的热闹是早自习时学生那琅琅的读书声。就像我当年那样,时常沉醉于这美文妙章中,读得特别有劲。也许,学生们是不太明白我的心情,因为他们大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爹娘     
朱玲芬 《课外阅读》2009,(24):18-19
有一种农民,是土生土长土葬的农民,像我爷爷他们;有一种农民,像我父亲他们,背井离乡,抛老弃子,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城市里,从事最卑微的体力劳动,领受最低廉的工资,无论风雨,无论烈日,在那繁华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