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宪法司法化与新闻自由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 闻自由属于民主和人权范畴 ,从法理上看 ,主要由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三方构成。其外延天然包含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因此新闻自由是一项根本的政治权利 ,现代民主国家也大多把新闻自由列入宪法保护的权利范畴。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都需要新闻自由 ,但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危害新闻自由 ,只有通过法律的制约和协调 ,才能使新闻自由权利得以实现。综观世界主要国家有关新闻自由权利的法律渊源 ,大多停留在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层面。由于宪法的最高权威性使其在具体司法裁判中难以直接援引 ,因此宪法对新闻自由权利的保…  相似文献   

2.
德国广播电视业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像许多其他国家一样,鉴于广播电视无以取代的社会影响力,德国上下从政府到一般平民都对之呈出了愈来愈广泛的重视。迄今,广播电视运作在德国不仅得到了成熟的法律保护,而且也成了德国文化产业中一个强大支柱,构成了社会生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方面。一、一般新闻定制德国向来是一个对大众舆论和传播相当重视的国度,加之其一贯按部就班的严谨作风,迄今对一般大众传媒的运作已形成了一个从社会共识、法律定制到新闻自由的完整体系,使之在极其透明的规则下得到操作。1.社会共识为了对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性质及其重要性形成一个普遍…  相似文献   

3.
国际媒介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图片在报纸中的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媒体的认可和重视《。视觉说服和报纸读者定位》揭示欧美报纸版面图片选用的技巧和原则。《法律保护下的新闻自由》回顾美国宪法修正案保护新闻自由的历史,从对表达、传播、信息来源等方面的保护,具体阐释美国的新闻自由。国际媒介  相似文献   

4.
维护公民知情权是新闻自由的主要体现,而保证公民的个人信息及生活不受干扰是隐私权的主要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冲突的现象。本研究基于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表现,从不同方面协调二者的关系,加强和完善公民隐私权保护,将隐私权作为基本人格权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作用,限制媒体权利,保护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在德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基于对德国大众传播的深入考察 ,从体制定位、市场性操作等角度论述了德国大众传媒运作的一整套体系———社会共识、法律定制及新闻自由等 ,说明了德国大众传媒运作不仅受到法律保护 ,而且成为德国文化产业中一个强大支柱。作者还就德国政府对该行业的高度重视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产业化运作机制等方面 ,为我们提出了启发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今天,新闻自由的命题在新闻界、宣传界和理论界已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但论者考虑较多的,是对新闻自由的内容及其界定的论证,再有就是对滥用新闻自由的禁止和制裁。确实也有个别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滥用新闻自由而构成侵权行为以至诽谤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些论证和措施无疑是必要的。但是新闻自由既然作为一项公民包括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当然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那么是不是会发生侵害新闻自由的行为?怎样的行为才是侵害新闻自由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印度新闻自由的政治、法律背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的新闻自由与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试从政治、法律背景的角度,通过对政治机制、政治传统和法律承袭三方面的分析探究印度新闻自由现状形成的具体原因,并指出印度新闻自由对其社会经济连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是其他法律、包括新闻立法的依据。我国宪法包含着新闻自由的思想,体现着新闻自由的精神,并从多个角度规范了新闻自由的原则,但同时,宪法也对新闻自由的具体实践规定了诸多的限制。在新闻立法呼声日高的今天,对宪法有关新闻自由规范的探讨,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我国宪法对新闻自由原则的保障   1.新闻自由是宪政精神的内在要求。   宪政即宪法政治,指国家的机构运转、职能设置和公民权利的保障都按照宪法来进行。因此,宪政基于运行的宪法也须符合权力制约和权利保…  相似文献   

9.
信息社会注重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行为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新闻自由则要求尽可能多地获取、传播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一切信息,二者存在一定张力。法律通过个人信息的分级保护及对敏感信息的限制实现调和,有效平衡了个人信息保护与新闻自由之间的关系。我国应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个人信息内涵,合理划分个人信息中的"敏感信息"和"非敏感信息",分层保护个人信息,确立新闻自由的界限。对于新闻媒体、其他自然人已经获得信息主体同意或授权,出于重大公共利益需要等情形,可以对个人敏感信息进行一定处理,确保新闻自由的实现范围。  相似文献   

10.
新闻记者的法律保护新闻记者担负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责,通过行使记者采访权来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实现。记者维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当然应该受到法律更多的保护。社会公权力和公共价值利益取向要求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加以社会保护,这种社会对新闻记者的保护主要体现为法律层面。树立宪法权威,依法保障记者权利。  相似文献   

11.
林婷婷 《新闻世界》2013,(8):298-299
针对判定公共场所中新闻摄影是否对隐私权构成侵害,本文首先从词源和法律意义上界定隐私、隐私权,进而基于中外法律共识层面,从公共场所的界定、公共场所中隐私权的合理期待的论证、隐私权侵害要件的判定、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协调等方面展开个案研讨,提出针对该个案以及所有公共场所新闻摄影的基本应对原则。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新闻媒介的“特许权”?简而言之,就是新闻界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舆论监督的一种新闻言论自由,并受到相关法规、法律的保护。新闻自由最早是由西方新闻媒体提出,进而成为世界新闻媒体追求的传播权利。因为只有媒体获得新闻自由,才可能行使对社会的舆论监督权力,从而有效地进行舆  相似文献   

1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奠定了国际层面非遗保护的基本框架,国际合作是非遗保护的基本要求。作为非遗保护国际合作最常见的模式,联合申遗符合《公约》以社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强调了非遗保护的整体性原则,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研究发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有的非遗保护机制的约束力不足,同时不少缔约国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理解与实施不到位。出于经济利益和文化外交层面的考虑,一些缔约国将申遗工具化。针对上述问题,缔约国需要在联合申遗的过程中加强沟通与交流,有关的社会组织也可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议新闻自由与公民名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新闻传播》2009,(12):53-54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与法律的关系日益密切.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官司也大量出现,这是新闻传播活动同公民基本权利之间的冲突.要求法律予以调解的活动。新闻自由是民主国家规定的一项基本自由.它在保障人民监督政府,政府听取民意、凝聚民智,保障和促进民主制度的发展、个人的充分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公民、法人的名誉权是我国宪法、刑法、民法等确立和保护的基本人格权利.任何人都不得侵犯,否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在现实生活中。新闻自由与公民名誉权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是追求新闻自由。还是保护公民名誉,当发生冲突时如何取舍,能否两者兼得?这样的困惑和思索无论学界或者业界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我国民主化进程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阎昭 《新闻世界》2014,(8):226-227
新闻自由思想对于中国来说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它发端于十九世纪上半叶传教士报刊活动的兴起,这些报刊最早将西方新闻自由的大致情况进行了介绍,虽传播范围不广,影响力不大,却引起了敏锐开明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注意。虽然他们对新闻自由的理解多停留在工具理性层面,并未在价值理性层面进行系统研究,但他们也完成了学习、介绍西方新闻自由思想这一历史使命,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推动民族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透视美国新闻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自由,是言论和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延伸,或者说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实现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新闻自由属于民主与人权范畴,从法理上看,主要由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三方构成,表现为人类认识自然界、人生和社会的报道权。新闻自由应具有七种基本权利:创办新闻媒介权、发表权或报道权、答辩权和更正权、知晓权和采访权、保护新闻来源权、使用传媒权、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①在美国社会,大众传播能够成为民主工具,在民主体制中发挥作用,是以对新闻自由的法律保障为基础的。美国新闻界认为,新闻媒介免受政府控制的独立性、新闻自…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是新闻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最强调新闻自由的国家,颁布了很多提倡新闻自由、保护记者采访权的法律法规,但同时,美国也对其新闻从业人员的职务行为有诸多限制。涉密信息:政府管控趋严,新闻界争议不断涉密信息的传播受媒体法而不是伦理约束,目前在这一层面约束记者的主要法律是1966年美国《信息自由法案》。该法案给予了新闻记者较大的信息自由,但在包括国家安全、国内机构资料、国内机构规则等9个方面作出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法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于明确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取向,即在保护私人的垄断利益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间实现平衡与协调。本文分析了这种利益平衡的制度基础及其国内与国际两个层面上的冲突表现,尤其体现为发达国家利用其知识强国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知识侵略,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创新。因此,对于是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应借鉴国外及国际的有关立法,坚持限制权利滥用、实现利益平衡的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取向,并在有关的法律制度及技术上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任奎菊 《青年记者》2012,(11):19-20
实现新闻法治化,一方面是对整个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也是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层面的明确.一切新闻活动都应该在法治化的环境下展开.从我国现有的有关新闻行业的法律法规出发,结合现实中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出台一部全面具体的新闻法已具有迫切的必要性. 新闻法治化是新闻自由的重要保证 新闻事业必须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0.
近年,媒体和法院关系中的紧张成分上升到二者关系中的重要层面,主要表现为法院对媒体提起诉讼及民众将诉诸媒体作为寻求正义的一大途径,并从而在社会价值取向上显现出对新闻自由的更多青睐。作为现代社会的两个基本价值,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分别是民主与法治的基本要求。然而,各自固有的缺陷又决定了无论民主还是法治,其本身都不是完美的,因此作为二者主要运作主体的新闻界与司法界之间的有序互动对民主与法治共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一、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民主与法治的平衡言论与出版自由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各国普遍承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