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了专门阐述。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联系到省委机关报舆论监督工作的实际,我认为需要确立公平正义理念,以保证舆论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本质要求和核心价值理念。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发挥舆论监督职能、推动社会整合、推进社会法治建设、推进政治民主、提高公民民主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传播》2008,(3):100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本质要求和核心价值理念。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发挥舆论监督职能、推动社会整合、推进社会法治建设、提高公民民主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中文 《记者摇篮》2006,(12):17-18
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同时也离不开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新闻媒体承担的重要职责,舆论监督是媒体的重要社会功能,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前提下,如何积极、正确地开展舆论监督,以此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缓解社会矛盾,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是我们需要加深认识,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舆论监督是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环境,离不开导向正确的舆论监督。然而,在舆论监督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上,现在还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认识。一些人认为:舆论监督会破坏社会和谐。在一些地方,“控制不和谐的舆论”就成了某些人封锁公众的知情权,压制甚至取消舆论监督的挡箭牌;另一些人则认为:舆论监督没有必要顾及社会和谐。这些认识导致一些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的立场、态度、方式、方法等方面出现偏差,对社会的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6.
谌笛 《新闻窗》2006,(6):20-2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舆论引导工作。最近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强调“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同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突出地强调了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思想宣传战线,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因此,坚持“三贴近”原则,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是党的新闻媒体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必须努力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7.
宋国栋  梁霞 《青年记者》2006,(8):100-10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一个战略性的目标,新闻传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如何认识和发挥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从新闻传媒的基本社会功能谈起。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新闻传媒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传播渠道,除了宣传党方针政策的任务外,还有着四大基本功能:一是监测社会环境。即要及时、准确地向社会通报新近发生的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大事项,解释那些会对社会…  相似文献   

8.
刘川 《传媒观察》2007,(12):39-4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在谈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时,总书记又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良风正气,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巨大而独特的作用。地方党报作为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舆论导向器,更应把营造和谐的语境作为引领舆论之基。  相似文献   

9.
叶峰 《新闻传播》2013,(12):211
舆论监督是指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现象进行的监督,它既是人民言论自由的体现,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实现形式。公民通常通过新闻媒体对公众人物(尤其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涉及公众利益的事件进行监督,对不合理的情况发表批评建议,并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予以揭露谴责。1987年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舆论监督"的概念,伴随着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高速发展,舆论监督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心翼翼到犀利锋芒,从单一平面媒体到电视、广播、互联网、平面等多渠  相似文献   

10.
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这是当代中国新闻界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号召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出强调“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要求新闻媒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给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新闻舆论不仅向公众提供着大量的信息、资讯、娱乐和知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包括众多工人报刊在内的主流媒体,都是宣传思想战线的主要阵地,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与社会公平正义"理论研讨会(新疆日报社、新疆记协主办,《当代传播》杂志承办)7月14日—15日在乌鲁木齐召开。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本质要求和核心价值理念。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发挥舆论监督职能、推动社会整合、推进社会法治建设、提高公民民主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刊特刊登部分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中的三种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行为,受公众、政府和传媒等诸多因素制约.要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改善舆论环境,就必须对公众、政府和传媒这三种影响舆论监督的主要力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明确三者差异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协调,把三者统一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来.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和谐舆论,营造和谐舆论引导、支持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主张、人民的要求,更是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媒体——党报的重要社会责任。那么,如何才能贯彻落实《决定》精神,营造好和谐舆论呢?结合新时期的新闻实践,我认为,应该认识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党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新时期党报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但党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为如何显现,还要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看舆论引导艺术的运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闻传媒不但要大力宣传这一战略任务,更要身体力行,做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者。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对遏制腐败、消除社会不公具有重要作用,充当着构建和谐社会助推器的角色。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要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这充分说明,积极做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工作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党报承担舆论监督主阵地的群工部,在这个新时期,如何发挥群工部传统优势,创新舆论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6.
闫超 《新闻爱好者》2005,(11):10-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强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宣传力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是党的新闻工作承担的光荣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需要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决定》还强调: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无疑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党要实现自己的这个战略目标,不仅要依靠组织和行政的力量,更需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的作用,不断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本领,以自己的思想理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去影响社会和凝聚群众。  相似文献   

20.
赵浩嵩 《视听界》2012,(5):92-94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权力制约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新闻舆论监督,与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正确认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和作用(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社会监测和社会控制职能。新闻舆论监督反映时弊,反映公众对问题、事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