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网络直播在信息传播上具有现场感真实、内容形式自由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能够快速聚合网络用户的关注。“网络直播+”模式逐渐成为企业进行产品或品牌营销的新宠。目前品牌“网络直播+”营销模式主要有“网络直播+明星”“网络直播+线下活动”“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直播+电商”等,企业只有根据品牌核心理念、产品特质等需要,选择不同的网络直播模式进行品牌宣传,才能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
尹心航 《东南传播》2017,(12):133-135
随着网络直播如火如荼的发展,直播作为一种营销媒介被直播平台和商家经营起来,以"直播+品牌+发布会"、深入体验和实体店直播为主的形式展开。从商家在直播前的创造性策划到直播过程中出现的新课题、新思路再到直播后的二次传播,生产、消费、受众及市场中的每一环节都在商家和用户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互动性。在这种"创意闭环"的众包式营销直播下商家更了解消费者的背景,实现了话语权的下放,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沟通与协商。商家所设计的产品将更具有创造性、个性化,一种区别于传统大规模工业机械化式的生产模式逐渐走近我们的生活,并推动媒介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视频直播+综艺节目"为直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各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争相试水,期望实现新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尽如人意。本文将从"网络视频直播+综艺节目"的概念入手,并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层面分析其传播特征,提出定制综艺、素人综艺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回顾2016年,网络直播绝对是文化产业创新的热门标签.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视频直播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竞争异常激烈,其中YY Live格外显眼.通过对这一典型个案的直播生态环境和商业模式的研究,发现其"平台+公会+主播+用户"的模式建构了比较完整稳定的直播生态链,而这一闭环生态链的催生正是资本、移动技术以及观众三方需求的耦合.同时,对于网络表演业乱象的治理,也应该把握这一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5.
微博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体验,微博直播也逐渐成为人们发布信息的方式之一,但微博"直播自杀"却引起舆论的旋风,随之掀起网络语言暴力、网络戾气的愈演愈烈,对网络与现实两个空间都造成极大冲击,对社会和某些个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我们应该多考虑一下"微博直播自杀"带来的负面效应,采取措施来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6.
全民网络直播时代,出版业得以利用更多元的方式呈现内容,从而不断获得关注.但是出版业如何利用直播这一载体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内容变现还不成熟.以利润杠杆为视角,从营销杠杆、渠道杠杆、技术杠杆三个维度分析"出版+直播"的运营机制,借鉴当前行业中的成功经验,进而提出"出版+直播"发展与变革的要点,以实现出版产品最优化、出版传播最专化、出版服务最精化,完善"出版+直播"的动力机制和盈利模式,为出版业探索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下,形态各异的网络直播平台逐渐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其受欢迎程度异常火爆。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直播用户已达3.25亿,直播平台也近200家。其中,典型的网络直播平台有斗鱼、映客、熊猫、花椒、虎牙、风云等,这些网络直播在给人们带来感官刺激与无限乐趣的同时,还面临一定的社会挑战。正所谓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有两面性,网络直播也不例外。本文采用SW0T分析法,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0pportunities)与挑战(Threats)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以获得对网络直播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8.
《爱的合声——两岸家庭演唱大赛》是一档全新家庭音乐竞技直播类节目,节目网罗海峡两岸家庭"好声音",打破单向观看模式,台网并流,从网络端发力,用"直播+音乐+深互动"模式,开启原创"云LIVE秀"。强调移动优先、网台融合,以"抖音直播+头条宣发"复合模式成功打造福建首档台网联动的家庭综艺节目,第一季总决赛已圆满落幕,决赛抖音直播单场累计观看数57万+,粉丝点赞数71万+,2020年12月18日播出至发稿为止,电视端收视率也均居省网的同时段自制节目省级频道第一名。  相似文献   

9.
《东南传播》2020,(12):F0004-F0004
2019年7月,研发并推出了融媒体直播平台TV8E直播——主要以我们频道强大的赛事信号制作能力及公信力做支撑,通过移动网络渠道,对地方中小赛事进行直播报道。2019年11月起,团队总结了前一阶段的经验,形成了TV8 E直播+微信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海博TV的融媒体传播矩阵,并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网络购物吸引了大量人群,传统电视购物的发展则遇到了瓶颈,以东方购物为代表的多家电视购物媒体探索转型之路。传统电视购物直播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AR技术、"电视+电商"跨界直播、线上线下互动直播、全媒体融合直播等新型直播模式的诞生与发展为电视购物节目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2016年,移动直播成为整个传媒业的焦点,直播行业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市场份额迅速扩张,直播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直播平台也发展到200多家。与映客、斗鱼TV等直播平台相比,一直播作为移动直播领域的后起之秀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虽然因起步较晚追赶之路稍显艰难,但不论是在多元化内容生产、网络正能量传播还是在内容监管方面,一直播的表现都相对突出。因此,本文以"一直播"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分析一直播这一年的发展情况和突出表现,探讨移动直播行业目前发展的特征、困境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杨胜忠  陈勤 《声屏世界》2016,(12):16-18
2016年1月斗鱼"直播造娃娃"事件的爆出,加速了相关部门对于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步伐.文化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及地方文化执法部门,相续加入到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队列当中,网络直播行业进入了"管控时代".2016年9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文件《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预示着网络直播行业第一次洗牌、分流时刻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互联网技术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人们对于互联网时代的风口十分关注,现如今移动视频直播平台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风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在线直播平台已经达到十分庞大的数字,网络直播平台的用户数量更是不计其数,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大众对于新闻的多样化需求从中体现了出来,新闻网络直播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介绍当前新闻网络直播的现状,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王贞瑾 《传媒》2018,(5):52-54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的规模呈现井喷式扩张,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网络娱乐类应用用户规模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了4.22亿,年增长率最高,达22.6%.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间大约有3000多个直播"房间"同时在线,用户数可达200多万人次.业界普遍认为,网络直播平台是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风口,然而,随着网络直播平台不断爆出主播行为失范等新闻,2017年4月14日,文化部对斗鱼、虎牙直播、YY等主流直播网站的涉黄涉暴行为进行了处罚.这一系列行动使得人们在讨论网络直播平台"热"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冷静地思考网络直播平台发展过程中针对失范行为的引导与规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直播现象在2016年呈井喷式增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直播平台已经进入了"随走、随看、随播"的 3.0 移动视频直播时代。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然后从传播主体、传播模式、受众分析以及场景融合几个方面探析网络直播现象,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网络传播的引导与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晓洁 《青年记者》2017,(24):43-44
在社交媒体急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虚拟社交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直播的出现,为网络虚拟社交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直播+社交”的观念在业内逐渐形成.陌陌公司副总裁贾维认为,用户们对这类业务的追捧是源于对社交和视频的需求.“我们发现一个趋势,在直播互动情境下,社交更有价值.”①那么,网络直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交情境?它究竟是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呢?  相似文献   

17.
从2013年薄熙来案在微博直播庭审,到2016年初"快播"案在各大媒体平台上的直播庭审,网络庭审直播这一新的司法实践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本文在梳理网络庭审直播内涵和基本呈现方式的基础上,以"快播"案的庭审直播为例分析其舆论传播的模式。继而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观者心态下的后现代文化狂欢两个角度分析其产生机制,再从主体、客体、本体、载体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中舆论的特点。最后对直播庭审的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平衡做了简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网络直播具有"人人都能表演+实时互动交流"的特质,充分释放了人们的表演欲望,可视的后台暴露和由此激起的想象性景观,构成了对用户的吸引力。主播与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互动给予了陪伴感,并使人的感官重新部落化,提供了人们身临其境的现实感。在以上优势和资本的裹挟之下,网络直播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也滋生了色情、造假、偷拍等乱象。政策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陡然增加倒逼直播行业内容升级和平台转型。网络直播既非洪水猛兽,也非人蓄无害,需要有关部门在媒介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9.
科技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媒介形态和传播逻辑。这不仅推动了传统媒体的转型,也迫使主流媒体发展网络直播。基于互联网逻辑的"直播+新闻"一经推出,便成为主流媒体的"网红""爆款"。究其原因,是其满足了观众的深层次心理需求,增强了用户黏性。本文从直播抓"老赖"说起,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新闻直播蓬勃发展的原因,以期为传统媒体转型和新闻直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科技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媒介形态和传播逻辑。这不仅推动了传统媒体的转型,也迫使主流媒体发展网络直播。基于互联网逻辑的"直播+新闻"一经推出,便成为主流媒体的"网红""爆款"。究其原因,是其满足了观众的深层次心理需求,增强了用户黏性。本文从直播抓"老赖"说起,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新闻直播蓬勃发展的原因,以期为传统媒体转型和新闻直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