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姚崇  ;安昱霏 《新闻世界》2014,(10):103-10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五媒体",影响和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手机媒体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过分依赖和"微焦虑"等心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工作如何辩证的看待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探索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在大学思想政治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有效地融合新媒体与微媒体理念,将微传播融入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当中.但是在新的发展机遇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媒介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利用微传播优势应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发挥微传播优势,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3.
鲁双 《东南传播》2012,(6):105-107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3G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大学生是受网络影响最为深远的群体,高等学校要正视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充分认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不断创新思路,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然盛行,微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表达思想、情感及人际沟通的常态化渠道。在微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多元化、矛盾化共存的特点,这给高校思政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借助微媒体平台和大学生进行话语的有效对接以及情感交流,重构微时代下思政工作者的话语体系,由被动走向主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从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全新的微媒体时代,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并对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猛烈的冲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本文根据传播学理论中的"创新扩散理论"原理,提出借力微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阐述微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所产生的效果,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江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出江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通过对两所典型江西高校的问卷调查,我们归结出其实现途径有三个:遵循工作规律、组建新型队伍和打造传播平台。尤其是在打造传播平台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出社会化媒体的优势,让江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7.
吴雷鸣 《传媒》2021,(14):84-87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科学分析融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双重影响,将融媒体技术深度融合思政教育全过程,打造传播平台、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强化监督管理,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少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由谭秋浩编写的《"微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行与思》一书直面"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常态和新问题,既突出理论探讨,又重视经验总结.面对"微时代"带来的新的社会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微传播"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鼓励引导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等,发展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充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微博、微信等"微"产品极大的方便了高校教师和学生科研、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这些"微"产品传播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等特点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产品,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受到的影响,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唐丹  吴曼云 《传媒》2017,(24):83-85
新的网络环境下,"两微一端"作为新媒体领域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丰富了思想传播领域的疆界与触电,拓展了人际交流的渠道与途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两微一端"顺势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其带来的新挑战,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进行教育模式创新,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极大的考验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两微一端"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将直播、个性化等概念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适应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通信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媒体应运而生且得到很大的发展。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在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媒体性、超时空性、开放性、交互性及虚拟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且非常受大学生的欢迎。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在信息获取及传播方面更加的丰富多样,而且新媒体也更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媒介及观念导向方面的优势作用,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及质量。  相似文献   

12.
马进 《新闻战线》2015,(4):139-140
媒体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比课堂上更深远。《道德观察》作为一个日播谈话类节目,在这个节目之中,多元性道德观点得到碰撞和讨论,弘扬优秀道德精神,鞭挞不道德行为。通过《道德观察》节目我们来看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自身独有的特点即对新闻的基本功能就是传播信息,将媒体自身想表达的观点通过节目的制作传递给大众,有利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培育大学生自媒体主体责任意识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本文从高校思政宣传工作视角出发,研究培育大学生自媒体主体责任意识的策略,探讨建立信息素养训练、思政教育、文化引导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8,(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网民传播政治或社会公共事件等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次研究基于全国103所高校3036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传播行为还处于一种比较低的卷入状态;性别、城市等级、学校类型、民族和政治面貌可以影响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行为;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媒介信任和媒介素养也会影响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行为;除此之外,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行为还受到政治信任、政府满意度和政治效能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洪茹菲 《新闻界》2020,(2):95-95
当前,微博是我国网民获取知识和传播信息的便捷平台,早已经成为一个舆论场所。青少年和在校大学生热衷于拥抱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微博已经成为他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抒发情感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新兴媒体缺乏传统媒体那样的把关人机制,很容易出现虚假信息甚至错误信息。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急需提高对微博这个新平台的认知,用大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依靠数据化网络为媒介的一种媒体形态,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空间,增强了教育实效.目前,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刘想树教授编著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书指出:将新媒体与传统教育方式有机融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的行为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现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所催生的新型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一个蕴涵着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社会群体心理、社会群体生存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关系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新型传媒与社交生态网络,使人们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直观、便捷、及时和广泛,这也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而且从思维方式到价值取向、从审美情趣到生活礼仪等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这一切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前,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热衷的一种新的交流、交往方式,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浓厚的“微传播”浪潮。但因其参与人数日渐广泛、传播主题自主性强、传播信息辨别难度大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机遇,如有效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载体、有效提高了师生情感的认同程度、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等。同时,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日益凸显,如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导致思想脉搏掌控难、虚假信息是非观念难辨导致容易随波逐流、沉溺虚拟世界导致人际交往虚化等,必须引起重视,并积极探讨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新媒体肩负着传播载体的责任,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体所展现出来的传播速度快、信息内容丰富多样、互动性强等特点更能符合当前大学生交流沟通的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不仅要顺应这种趋势更好的利用新媒体技术,更应当注意新媒体特有的传播效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怎样能够有效掌握新媒体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愈发成为当下人们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而由传媒所营造出来的拟态环境,因其所固有的复杂性、重构性以及加工性等特点,会对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带来制约。所以研究如何在拟态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