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某液态奶生产工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针对行业特征,分析工艺单元,明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设置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旨在为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本文就针对某液态奶生产工艺进行职业卫生危害因素调查和检测,分析工艺单元,明确其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保护生产力,控制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物质的存在状态和职业环境监测。提出编制生产系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与职业卫生调查工作的重要依存关系。通过实例介绍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测量方案编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的职业卫生学调查,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产生环节,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并提出针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检测检验法。结果: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矽尘、石灰石尘、石膏尘、水泥尘、其他粉尘)、噪声、高温与辐射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粉尘与噪声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影响最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污染不亚于粉尘。结论:原料破碎、水泥磨、水泥包装等环节是粉尘关键控制点,石灰石破碎、生料磨、煤磨、水泥磨岗位是噪声关键控制点。应在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采取除尘、降噪等卫生防护措施保护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某公司10万吨/年顺丁橡胶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出补充措施,让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贯彻下去,我们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其标准。我们采用现场调查、检测后得出检查表后进行分析,最终获得报告的方法,企业在试运行中,各因素导致职业病的作业进行逐一排查,职业病危害及其如何做到相应举措来防范做出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正己烷、1,3-丁二烯、可溶性镍化合物、三氟化硼、乙醚、氢氧化钠、高温、噪声等。经整改复测后各检测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有效,但在相关措施和管理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某 LED支架电镀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和职业健康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化学毒物浓度、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有关要求。结论该电镀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可行。  相似文献   

6.
卫生部卫生执法监督司副司长苏志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国涉及有毒有害品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人,以在中小企业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主,他们也是我国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11)
为了对船舶修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相关因素状况进行有效的了解,为职业病的相关防控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对某市五家船舶修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以及作业场所各岗位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对职业病防治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以及控制措施。结论:导致船舶修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的主要进行控制的岗位是焊接以及喷漆岗位,所以要运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8.
赵强  徐勇 《科技风》2013,(20):16
某企业筛料岗位在工作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危害因素是扩散的粉尘和挥发的氨,在企业进行工程防护改造前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发现粉尘和氨均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危害接触限值,经过现场调查,发现该企业筛料间在工程防护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如新风不足,回风不畅,通风口堵塞等,经过一系列工程改造措施,再次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粉尘和氨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显示,该岗位改造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粉尘和氨在工程防护设施改造后达到了相关标准的要求,卫生防护设施按照卫生设计要求和工艺特点进行设计安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矿用输送设备生产制造过程的职业危害程度,评价所采取的职业防护措施的效果,探讨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和防护要求。方法:对某矿用输送设备生产制造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分析其生产工艺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现场采样与实验室分析得出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水平。结果:某矿用输送装备制造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噪声、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苯,其中对劳动者健康影响较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和苯。各接触岗位或工作地点空气中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中短时间容许接触浓度(PC-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卫生限值要求。粉尘接触岗位中1个岗位(区域)粉尘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中粉尘容许浓度,噪声接触区域中9个工作地点超过《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189.8中规定职业接触限值,1个工作地点苯超出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矿用输送设备生产制造企业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应重视粉尘、噪声、苯等危害因素的控制。建议加强培训、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我省职业卫生工作水平,促进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强化职业人群的职业卫生意识,本文对我省职业病防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以及防治策略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我省职业卫生工作水平,强化职业人群的职业卫生意识,促进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本文对我省职业病防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以及防治策略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石膏板生产企业属于建材行业,是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为了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保障作业人员健康,该石膏板企业委托我们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相似文献   

13.
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受职业病危害的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30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6种。受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法定的职业病中,有尘肺病13种和职业中毒56种,分别占法定职业病总数的11.3%和48.7%,是两类危害最严重、分布最广泛的职业病。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进行识别,对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提出管理措施和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7)
随着我国工业行业的不断发展,职业危害越来越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而职业卫生检测的工作目的在于对作业中对人身安全产生危害的因素以及各类因素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以为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以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此,做好职业卫生检测工作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职业卫生检测方法仍存在一定问题,亟需改进。为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当前我国职业卫生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黑龙江省石墨制造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入手,分析了黑龙江省石墨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10家石墨生产企业进行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该行业仍旧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病危害。提出了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7.
职业病是一种人为的疾病。它的发生率与患病率的高低,直接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对职业病的定义,除医学的涵义外,还赋予立法意义,即由各国政府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我国政府规定,确诊的法定职业病必须向主管部门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凡属法定职业病患者,在治疗和休息期间及在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死亡时,均应按工伤保险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待遇。受经济水平等条件的限制,一些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职业多发病是否该进入法定职业病的范围,引起了广大职业人士和专家的关注,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18.
黄秋霞 《大众科技》2021,23(3):124-12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近年来,虽然企业的职业卫生培训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讨论了与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有关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完善职业卫生培训的提议,进而增强企业对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认识,并确保企业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最近,卫生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15年来我国新发职业病人在以每年一万的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达67万余例。这说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职业危害还将继续成为影响我国劳动者健康的一个主要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成宇 《百科知识》2006,(5X):10-10
进入新世纪,职业健康愈来愈受到公众和社会关注。中国在加大力度改善人们的职业环境,尽可能避免职业病的发生。尽管如此,在一些特殊行业,如矿产、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经常要面临恶劣的工作环境,难免会受到职业病的困扰。对付职业病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尽早检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