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人物类型理论。认为中国古代人物类型典型的美学特征有三:一是在形神统一的基础上相对地重视人物的类型化,忽视人物的个性特征;二是追求经验性的普遍性、类型性,而不是本质规律的普遍性;三是追求古典式的和谐整一,相对地忽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揭示  相似文献   

2.
边俊峰 《师道》2005,(8):17-18
曾经有一家国际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了一次名为“最受你尊敬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美国13所高中的1005名学生,日本15所高中的1303名学生,中国内地22所高中的12201名学生,美国学生最尊敬的人物排名第一的是父亲,第二是乔丹,第三是母亲。日本学生最尊敬的人排第一的也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第三是板本龙马(日本维新志士),中国学生却没有将父母列入受自己尊敬的人物前10名。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历史人物要作历史的、具体的、实事求是分析,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原则,应当说是明确的。惟其如此,非要提出一个人物评价的统一标准来,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鉴于学术界存在的不良倾向,倒是需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评价近代人物(包括整个近代史研究),应当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其内涵主要应包括: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二,应当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一个本质的把握;三,应当有良好的学风  相似文献   

4.
鲁迅辞世后,郁迭夫说:“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然而在今日中国之教育界,竟有不少人不知道蔡元培。 不理解蔡元培,中国的教育是没有希望的。 不回归蔡元培,中国的教育是断无前途的。[编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近代化是指中国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过程。中国近代化进程延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近代中国民族不独立。没有实现近代化的基本环境;二是近代中国清政府不是近代化的政府,其核心人物也不是近代化的人物或集团。  相似文献   

6.
张方 《学语文》2012,(1):49-50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借鉴《红楼梦》的艺术方式写成的一部反映中国现代社会的小说.它的成功奠定了林语堂作为小说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小说塑造的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以及传达出的庄周哲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小说以人物的悲欢离合为经。以时代变迁为纬,详述了北平姚、曾、牛三大家庭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从侧面反映出现代中国的社会历史。其中穿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或褒或贬地描写了新派革新人物和民国特色人物。可以说是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全景描写。总体而言小说在以下三个方面有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小说史上,作家们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在这人物长廊中,巴金笔下的高觉新和王文宣因为作为“老好人”的典型代表而被经常提及。高汪二人虽是同一类型人物,但性格也有异同。本文立足原文文本,对二人性格的异同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两个历史人物是同样的引人注目。他们中一位是江苏南通的张謇,另一位是本文要论及的人物,安徽东至的周学熙。就其实业成就而言,周学熙应在张謇之上。周学熙是最早在中国北方采取公司制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公司制使周学熙资本企业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大量的资本,但他采取的公司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公司制,存在利与弊,本文将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学最具开创性的代表人物,“体用不二”是其最有特色的思想。“体用不二”的宇宙论解释,既为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了有中国特色的本体论学说,又为本体大用提供了哲学宇宙论前提,因而这一解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解读魏书生     
陈自鹏 《教育》2006,(6):56-57
魏书生——在中国教育界是个响当当的重量级人物,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作教师的若不知道魏书生,那叫孤陋寡闻。  相似文献   

11.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近代对外开放的先驱,其影响力“倾动东南,波及全国”。张謇积极主张“对外开放”,开展对外贸易,鼓励实业产品出口,为中国开展同世界各国的贸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中国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朔是中国当代坛颇有争议的人物。本认为,“王朔现象”是大众学在新时期发展的产物,体现出了现代大众学的特征,显示了中国大众学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活力,代表了当今大众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绘画史,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形式,对我国绘画有深远影响。本文论述了重振写意原则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国写意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浅谈陈独秀五四时期的历史功绩王才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而极其复杂的人物。纵观其一生,前期是一个站在时代前面推动历史前进的叱咤风云人物,后期从时代前进的列车上跌落下来,成为阻碍历史前进的角色。而现在有些人在评价他时,往往注重看其后期而忽略...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6.
《德伯家的苔丝》和《骆驼祥子》分别是英国作家哈代和中国作家老舍的作品。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本文运用悲剧理论和美丑原理来看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和艺术自由的提倡、个性苏醒,艺领域出现了思索的一代,其绘画领域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一批青年画家的油画和连环画,相比之下,中国画人物就有单薄了,国画人物画家应把自己的情感和意向的表现放在第一位,以这个核心目的为出发点去勇敢寻求与借鉴新形式,创造新形式,不解决形式的适应与创作这一关,内容的丰富性就是一句空话,这是当前中国人物画家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品节目,《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当年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所选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上的地位余明侠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位十分复杂的人物,是非功过,集于一身。本文拟从近代铁路建设的角度进行探讨,陈述自己的某些看法。可以说,中国近代之有铁路,是与李鸿章的努力分不开的。在他的倡导下,开始用火车站代替驿站,用蒸汽...  相似文献   

20.
李霭 《青海教育》2006,(7):42-42
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特征突出。正如金圣叹所言:“叙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较之《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水浒传》成就更高,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由类型化典型向个性化典型过渡。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为人们击节称赏的名篇章之一。在这一章中成功地刻画了这一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