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23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卡娅在上海师大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作学术报告。她谈到了乌克兰的教育改革和学校教育的实质性变化,以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  相似文献   

2.
<正>O.B.苏霍姆林斯卡娅,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女,乌克兰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院士、学术总干事,资深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础教育,比较教育,同时大量参与本国教育改革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她在研究、传承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方面有独特建树,长期担任世界苏霍姆林斯基协会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3.
应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的邀请.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土、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见来到中国,参加1996年10月17日至Ic月19日在北师大召开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大使馆派官员参加了会议。我国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的同志也出席了会议。会后苏霍姆林斯卡妞去上海、天津访问,与那里的教育工作者继续研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会议期间,苏霍姆林斯卡吸院士作了三个专题报告,它们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生平(穿插播放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活动的录像);苏霍姆林斯基的…  相似文献   

4.
"你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这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卡娅对李镇西先生的评价。我认为,镇西先生受之无愧。二十多年来,他一直追随苏霍姆林斯基,以心灵赢得心灵,是一个潇洒的语文教育"诗人",一位杰出的班主任,一位具有人文关怀和民主情怀的校长。  相似文献   

5.
<正>O.B.苏霍姆林斯卡娅,教育学博士、教授,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之女,担任乌克兰卢甘斯克国立大学、中部乌克兰师范大学、尼古拉耶夫国立大学、泰诺略尔国立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卡娅院士还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荣誉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尤其致力于瓦希里·苏霍姆林斯基创作遗产的研究,迄今共发表包括专著、教材、学术文章在内的350余项教育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是中国教师熟知的一位享誉世界的乌克兰教育家,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帕夫雷什中学》是深受广大一线教师喜爱的教育经典著作.2017年11月25日,由北京明远教育书院主办的2017年明远教育论坛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举行.在论坛中,来自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基之女O?B苏霍姆林斯卡娅女士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进行了一场高端对话,为教师们奉上了一场思想盛宴.担任本次对话的主持人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滕珺副教授,担任对话现场翻译的是全国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肖甦教授.  相似文献   

7.
接触过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读者定会发现,在这位教育家主持的帕夫雷什中学(现在命名为“苏霍姆林斯基学校”)里,有一位语文女教师,名叫安娜·伊万诺夫娜·苏霍姆林斯卡娅——她就是苏霍姆林斯的夫人。从一定程度上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就,是与其夫人的帮助和合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是中国教育界最熟悉的人物之一。在苏氏去世42年后的今天,在他的故乡乌克兰和俄罗斯,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是否仍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学者从苏霍姆林斯基去世至今对他的研究状况如何?人们以怎样的方式纪念他?本文将根据全乌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苏氏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的介绍及网络资源等多方面资料来回答上述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天,是讨论我的课堂教学,我就先多说几句。呵呵!上次品茶时,老师们看了我执教《给女儿的信》的课堂实录。这里想再补充几句我的教学感受。在上这堂课的过程中,我的确被感动了,被苏霍姆林斯基感动,也被我的学生感动!上了这堂课的一周之后,我见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并把我的课堂实录光盘送给了她,还有我的学生写给她的一封信。她也非常感动,说要把学生给她写的信献给乌克兰国立苏霍姆林斯基博物馆永久珍藏。苏霍姆林斯卡娅还特意给我的学生写了一封长长的回信。对这堂课本身,我不讳言我比较满意,主要是因为我通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李镇西作为我们班主任学习的楷模是无可争议的,他卓越的教育教学成果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98年11月27日,在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教育事业上却奉献了35年。尤其在帕夫雷什中学期间,他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孩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于1989年在前苏联出版,2006年在我国翻译出版,是一部关于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的著作。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由作者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所编。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享誉世界的苏联时期乌克兰籍教育家,也是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外国教育家。在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于2018年9月26日隆重举行了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说》首发式,拉开了中国纪念苏霍姆林...  相似文献   

13.
在最近召开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上,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百姆林斯卡妮介绍了马克兰教育的变革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教育的变革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马克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建立起了自己的教育体系。与1991年以前的教育体系相比,在四个方面发生了变化。(-)教育制度组织上的变化现在乌克兰从事基础教育的学校在层次上分为三级:小学、基础学校、高级学校,即相当于我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l—3(4)年级为小学,儿童6岁或7岁入学,6岁入学者学习4年,7岁入学者学习3年。5一9年级为基础学校,10-11年级为高级学…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由世敏、寒薇合译的《爱情的教育》。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卡娅根据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手稿整理而成的。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谈教育的书籍。爱情教育,它包括怎样认识爱情的本质,怎样培养、陶冶青少年的高尚心灵从而正确对待爱情等一系列问题,本来就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在我国教育界,由于过去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一向对  相似文献   

15.
管理贵真     
1998年冬,在“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苏霍姆林斯卡娅(苏霍姆林斯基之女)展示了她父亲生前的一些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凝望着苏霍姆林斯基那双充满慈爱的眼睛,我落泪了。对簇拥在他身边的孩子们而言,那目光中传达的是一种可依可傍的力量,一种极柔软又极坚实的挚爱!至今,我仍记得那双至善至美的眼睛在那一刻给我带来的震撼。也是在那年冬天,我采访了被誉为“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的李镇西,从每个细节中感受他对学生的倾情付出、对教育的一往情深!我愿意用李镇西常说的那句朴素得近乎平淡的话来解释无数人被感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多年,我国教育界热心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的同行们,常常关注如下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成长为伟大的教育家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最为关键的要点是什么?乌克兰在当前是如何继承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笔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乌克兰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瓦·德尔卡契女士和基辅市苏霍姆林斯基实验中学校长瓦·哈依鲁莲娜(通讯)院士。  相似文献   

17.
近三十多年,我国教育界热心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的同行们,常常关注如下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成长为伟大的教育家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最为关键的要点是什么?乌克兰在当前是如何继承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笔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乌克兰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瓦·德尔卡契女士和基辅市苏霍姆林斯基实验中学校长瓦·哈依鲁莲娜(通讯)院士。  相似文献   

18.
《华章》2007,(3)
李镇西,四川乐山人。1982年从四川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在乐山一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兼班主任,1991年到成都市玉林中学执教语文课并兼班主任,1997年到成都市石室中学任教。2000年到苏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6月博士论文《民主教育论》获得通过,并完成博士学业。2003年获得四川省和成都市中小学教育专家的荣誉称号。后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到四川省新教育实验学校(原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教书(做班主任),并任该校副校长。已发表数百篇文章,相继出版了《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花开的声音》、《风中芦苇在思索》、《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等12部专著作。199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基卡娅赞誉他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18、19日,为期两天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在珠海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中国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理事长王义高教授、秘书长肖甦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乌克兰帕甫雷什中学现任校长、俄罗斯和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两百多名校长、教师代表们参加了会议,就本次会议的主题"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和谐发展"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因此,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成为优秀人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和心灵去贴近学生,感化学生,激发学生。同时,更要用自己的心去研究学生,探讨最适宜的教育方法。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