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南宁市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38个国家级实验区中有初中毕业的17个实验区之一,迈出了中考改革这艰巨的一步,其经验和教训均值得借鉴。中考改革包括考试命题(内容和形式)改革、高中招生(高中录取的依据)改革、考务工作改革三个方面,本文主要就高中招生改革进行粗浅的分析。科学地寻求新突破———中考成绩以等级呈现南宁市实验区中考改革的出发点是既要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又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  相似文献   

2.
记者在长沙市教育局举行的中招中考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长沙2015年中考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和提前科目成绩呈现仍为等级制,维持五个等级,只是A和B等级将不再细分为A+和B+。在实施等级制的同时,针对“偏才、怪才、考试失误的考生”启动保护招生政策,对单科成绩前千分之一的学生较低科目成绩提高一个等级参与录取。  相似文献   

3.
《考试》2008,(Z1)
2008年起,济南市高中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考试采用等级评价模式,考核成绩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同时规定考核成绩为D级的考生不得被普通高中录取。同等考试分数条件下优先录取文科综合考核等级优异的考生。  相似文献   

4.
200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学业考试的成绩应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合格标准,提供普通高中录取用的学业成绩应以等级的形式呈现,等级数和等级标准应由各地根据考试结果,并结合当地优质高中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采取等级制,是按照一种新的标准评价学生,为高中多样化录取创造了条件。本文试从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的角度对等级制度进行一些新视角的理论探讨。[1]一、中考改革全面铺开,成绩等级制成趋势2005年,中考改革实验区已从去年的17…  相似文献   

5.
随着南宁市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广大市民对优质高中资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南宁市高中招生报名、录取规模逐年扩大,招生录取工作量和难度逐年增加。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中考学生提供更人性、公平、公正、公开的报名录取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根据近几年参加中考招生网上报名录取工作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对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中考远程网上报名录取,践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招生录取宗旨提出一些思路和想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5年,江西省大余县、鹰潭市月湖区、萍乡市安源经济技术开发区按国家教育部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进行了全方位的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验。其中,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引入中招成为这次改革的亮点和争议的焦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A、B、C、D四个等级,在高中招生录取中有两种功能:一是作门槛,达到B等以上才能上重点中学、达到C等以上才能上一般中学。二是作区分,学业考试成绩等级相同的情况下。综合素质相对优秀的学生优先录取。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已经带来教育的无限生机,但是作为实践者和研究者,我们也毫不讳言地说,如果处理不当,改革实验研究不深入。这种改革也可能潜伏着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考招生,关系到高中阶段学生的录取标准,是基础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教育厅根据国家要求,制订了《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对2005年12个国家和省级实验区(太原迎泽区初中毕业生没有进入课改)的中考工作提出了改革方面的具体要求,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一考多用的原则。取消单独的升学考试,初中毕业学生的学业考试(即毕业考试)既是检查学生是否毕业的基本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录取学生的基本依据。二、切实改变将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录取唯一标准的做法。录取…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7,(Z1)
主要中考改革体现于"一个改革、三个突破":改革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依据的做法。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学业考试的成绩要以等级制的方式呈现,不公布考试分数。高中学校招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作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2001年启动时首批进入课改的初中学生今年进入中考,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改革问题不容回避地摆到了我们面前,我们对此做了不懈的探索,在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均有所突破,特别是在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印度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入学考试两考合一,由社会化考试机构组织实施,考试内容全面综合,考试成绩主要以等级分呈现。印度高中招生以初中毕业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招生录取过程公开透明,并为弱势群体等安排招生配额。印度高中入学考试及招生制度对我国中考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宣武教育》2005,(4):45-45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2005年中考改革的总体思路,强调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南宁市进一步加大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力度,努力构建一个既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能科学地测量学生学业成绩,有效地选拔出各类高一级学校新生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体系,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据统计,南宁市课改实验区共有38268名初中毕业学生参加中考,其中市区考生18813名。除6县及邕宁县、良庆区外的市区内所有考生的学业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并按“择优录取、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市教委18日宣布,今年起北京优质高中分配不再"推优",完全按成绩录取,同时全面取消中考择校生,并逐年减少各类特长生的招生比例,今年该市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30%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校。(中国教育报2月19日)总体看来,北京的中考改革,着眼于扩大公平,无疑有着积极意义,但由于这是在集中录取制度框架下进行的调整,有些做法限制了学校的自主招生,同时亦强调了分数在录取中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按照十八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南通实施中考改革,基于"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改革框架的需求,着手建设集信息发布、网上报名(志愿填报)、招生录取、考试管理、统计分析为一体的高中阶段录取平台,经过近四年的建设与实践,功能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家课改实验区,2004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举行了新课程实验以来的第一次中考,同年9月,广东省第一批“新课程生”顺利升入高中。南山区中考的实验成果对于2005年全省中考改革的指导作用,及南山区中考改革的做法和经验的适用性、推广性,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命题体现新课程理念;考试成绩不再用分数表示而是以等级呈现;考试成绩不再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综合素质表现评定成为高中录取的依据——2004年南山区的中考改革在广东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南山人率先进入了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为该省即将到来的中考改革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南宁市进一步加大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力度.努力构建一个既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能科学地测量学生学业成绩,有效地选拔出各类高一级学校新生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体系。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据统计,南宁市课改实验区共有38268名初中毕业学生参加中考。其中市区考生18813名。除6县及邕宁县、良庆区外的市区内所有考生的学业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并按“择优录取、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学苑教育》2019,(8):6-6
近日,天津市教委发布《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天津中考改革正式启动。此次改革主要有3点变化: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除原有的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化学、物理外,以原始分呈现的历史、道德与法治成绩,和以等级形式呈现的地理、生物成绩,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升学录取依据;体育与健康成绩总分值由30分提升为40分。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2005年中考改革的总体思路,强调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19.
<正>沈阳市招考委、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沈招考委发[2023]8号),对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以下简称“中考中招”)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相似文献   

20.
《陕西教育》2008,(4):15-15
近日,西安市教育局出台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工作意见,贯彻中考改革精神,将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两个方面体现在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招生之中,力求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切实可行的中招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