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浮力的教学中,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通常教学中,多数教师只能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简单的演示浮力产生过程,整个过程时间非常短,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看清楚浮力的产生过程,实验效果很差。单纯的靠理论分析、推理使学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有必要设计和制作一种能够直接显示浮力产生过程的实验演示器。  相似文献   

2.
利用亚克力圆筒、四周开孔的立方体、橡皮膜、502胶水等材料,制作“浮力产生的原因”演示仪。通过观察橡皮膜在水中的凹陷程度,能直观地反映压力的大小,从而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以生动的现象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突破教学难点。改进后的浮力演示教具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浮力”是初二物理教学重点之一.这一章的教学难点是“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方法1]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浮力”是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对浮力的理解产生的误区,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诸多影响。下面对在教学中遇到的有关浮力理解上的几点误区提点拙见。  相似文献   

5.
“浮力”是初二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通过演示实验和适当实例的讲解来阐明基本概念是值得研究的。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初三知识,发现浮力这一章没有演示气体浮力的装置,所以开始设计这个“空气浮力演示器”。基本思路是:物体置于一个密闭容器内,空气密度发生变化,物体便会上下移动,以此证明空气浮力。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阿基米德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难点、重点,教材中所示方法并不直观,演示步骤多,学生思维跨度大,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笔者依据浮力的原理,设计了新的实验装置,采用简单直观的  相似文献   

8.
1 浮力产生的原因演示实验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一演示实验,我们用实验室配备的演示器作实验时,发觉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成功率极低。按照一些参考资料上的方法做实验,觉得效果也不够理想。我们经过思考和摸索做成了如下的浮力演示器。演示时,只须将该演示器倒置后再正置,即可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1)该演示器的结构如图1,  相似文献   

9.
针对“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利用Scratch软件设计了仿真实验平台。该仿真实验平台具有可以显示物体大小、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大小、浮力大小等功能,学生可以直接从平台中读取实验数据,从而充分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利用该平台进行辅助教学,让“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一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另外,学生还可以在仿真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复习和巩固相关的物理知识及原理。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通过一些计算来说明浮力的产生原因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学生无法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为此,我们设计并制作出如附图所示的“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现象非常明显,制作也很简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对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进行了充分利用,尝试运用电教媒体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进行教学,突破初中物理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运用实验与投影相配合,突破难点有些演示实验,可见度小,效果不佳。为提高演示效果,我们将投影与实验相“嫁接”。具体做法是:将投影仪倒转90,再加一块平面反光镜,将演示实验投射出去。这比直接演示实验可见度更大,效果更好。例如,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教材中的难点之一,仅凭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往往理解不透,印象不深。我们投影演示了一个小实验:将底部削得很光的石蜡块与烧杯底部紧密…  相似文献   

12.
浮力的基本知识,在初二物理中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尽量借助有直观效果的演示实验,化难为易,加深学生的理解。这里,介绍两则巧妙的小实验。一、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在西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新教参《素质教育新教案·物理》初中(第一册)的第290页中,提供了一个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的参考实验,但是这个实验有着致命的缺点——向上的压力实际上是瓶口内的空气施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浮力产生原因的演示实验的几种设计方法,演示效果明显,取材方便,对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演示实验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将学习进阶理论运用到“浮力”教学中,围绕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合适的进阶路径,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一章中的“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抽象难懂的典型演示实验内容,传统的教法是利用实验室中现有的仪器给学生做演示实验、得结论,从而节省出大量时间进行公式应用的强化训练。这样,学生不是亲自动手,实验基本流于形式,学生不能真正明白结论,只是停留在死记原理内容,生搬硬用公式的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现将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不管是哪种版本的教材,在讨论浮力时都会要求学生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因为课程标准中就有"认识浮力"的要求. 浮力实质上是由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而产生的.但浮力产生的原因一直是教学一个难点,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从实验演示到理论推导两种途径来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浮沉演示器的设计枣阳市杨 镇第一中学杜本武(441200)现行统编教材初级中学物理课本第一册第六章“浮力”,在讲浮沉条件的时候,介绍了模拟潜水艇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看后提出:“浮沉演示实验只在液体中进行,能否在气体中进行呢?我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设计...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中《浮力》这一章是教学的难点 ,虽然初中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浮力有粗浅的认识 ,但对浮力产生的原因及什么情况下有浮力还是比较模糊的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我作了以下三步 :第一 ,从理论入手 ,由液体压强的特点推导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 ,同时强调浮力的方向总是向上的 ,水中物体向左 ,向右的压力 ,向前 ,向后的压力是互相平衡的 ,由于上下表面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所以F向上 >F向下 ,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合力即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第二 ,演示实验 ,设置疑问 :①把蜡烛 ,木块放入烧杯中后加水 ,观察木块 ,蜡…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中《浮力》这一章是教学的难点,虽然初中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浮力有粗浅的认识,但对浮力产生的原因及什么情况下有浮力还是比较模糊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作了以下三步: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总复习应该以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物理课本为本。一、挖掘课本内容,指导学生看书。其一,根据课本内容,编写习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以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浮力”为例,我自编了一组指导读书题:包括简述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力的方向,以及涉及密度、阿基米德定律和弹簧秤的测定浮力的小综合题,判断、辨析有关物体浮沉条件的思考题等。其二、针对教材难点和学生平时作业常见的错误改编课本上的习题,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仍以浮力为例。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因感到难以理解。我首先让学生做p.116(7)小题和p.139(7)小题,使学生认识到压力差等于浮力。然后改进p.167(7)小题,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