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宛志亮 《档案》2022,(2):3-9
数据归档是《“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任务。运用文献分析法,从定义、政策、理论三个方面,对文件(文书)、材料(资料)、数据三个档案来源的形成轨迹进行梳理,可以看出我国档案的形成来源,经历了从文件(文书)到档案、从科技文件材料到科技档案、从数据到数据归档(数据档案)三个不断递进扩张的发展阶段。《“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大规模、多种类数据归档任务的列入,标志着继文件、科技资料之后,数据已经成为我国档案的第三大形成来源,因此,档案界应重视和加强数据归档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究“十五”以来档案数据工作目标任务及演进规律,在对“十五”以来各个五年计划规划中数据工作目标任务进行梳理比较后,指出“十五”以来档案数据工作按照从数据库到档案数据再到数据档案的节律推进,档案数据化、数据档案化和数据能力建设是“十四五”期间档案数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沙柳 《档案》2022,(1):15-20
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规定的数据归档任务,文章采用文献定量比较分析方法,梳理“数据归档”的演进过程,勾勒出“数据归档”从实际工作运用到文献使用、再到学术研究对象,直至五年规划任务的递进发展脉络和趋势。可见“数据归档”已成为《“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的新高频词,这预示着数据正在成为档案的又一新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档案数据是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新对象和档案学研究新论域。立足档案与数据协同视角,从档案数据化与数据档案化双层维度透视破析档案数据本体质性、生成机理与运行规律,探索档案数据理论内涵与管理策略。[方法/过程]聚焦档案数据内涵深化与实践创新,通过文献梳理、辩证分析、比较研究与系统建构,归纳档案数据研究题域分布,构建档案生态演化矩阵,洞察档案数据研究发展态势,探究档案数据化与数据档案化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档案数据是档案与数据的双向延伸、协同交互和内在统一。档案数据化层面,重在引入数据科学知识与数据管理技术工具,从资源转化、技术赋能、服务创新、伦理规制、素养提升等方面构筑档案数据化生存空间,推动档案事业数据化转型;数据档案化层面,重在运用档案学思想与档案管理专业方法,以全景观、法制观、协同观、系统观、平衡观为指引,重塑数据档案化管理体系,促进数据有序归档与安全保管,为数据管理注入档案智慧。  相似文献   

5.
郭小磊 《档案》2022,(5):55-60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对“档案来源”的使用与理解进行梳理,发现档案来源有主体来源和客体来源两种理解,有来源原则和档案形成来源两种用法。两种“档案来源”在适用范围、主客类属、应用场景、与档案的关系、有限与无限、指向多寡、种属关系上各有涵义。讨论档案来源的主客体之分及各自涵义,不仅有助于我们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期间数据归档任务,还能为日后应对不断扩充的、新的档案来源,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客体归档提供建设性启示。  相似文献   

6.
解析档案数据化的进展及基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的表现,旨在明确档案数据化的内涵,进而提出面向未来的档案数据化实现策略。通过梳理档案数据化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总结出基于数据拓展的档案与档案管理相关认知与档案数据化框架下的管理方法与策略等两方面成果。基于此分析《“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可发现档案数据化一是作为基点显示于顶层设计,二是贯通于档案数据治理、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等方面的行动部署。由此提出档案数据化的实现策略:定位档案数据治理以引领顶层设计、优化档案工作组织架构以拓展数据职能、融合数据科学以保障数智化规范实践。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完成《“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部署的数据归档任务,在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归档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归档研究状况、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探讨数据归档研究的内容、观点、重点、思路和方法。认为数据归档是数据成为档案第三大来源的标志,数据归档任务的完成需要规划,需要实施,更需要理论、法律、技术保障。提出当前研究的两大难点为数据归档相关标准、规范及管理办法的研究与数据归档规范性文件的起草;破解数据文件归档难题方法的研究与结构化数据归档。解决了这两个难题,数据归档研究就会向前推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8.
赵跃 《档案学研究》2019,33(5):52-60
大数据时代兴起的数据化浪潮引发档案界对档案数据化趋势的关注。档案数据化被认为是档案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它是指档案部门以用户需求和业务需要为导向,将数字档案资源转换为可供阅读、分析和处理的档案数据资源的过程。档案数据化对大数据时代档案工作的数据转型与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有助于突破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瓶颈、创新以需求为导向的档案服务模式以及推动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实现智慧化。但由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档案数据化工作同样面临困境,主要体现为政策与动力层面的困境、人才与技术层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李建军 《档案》2022,(3):37-42
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部署安排的归档任务,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归档任务体量和内容的全面梳理,发现归档工作具有基础性、整体性、协调性、拓展性等特性。这些特性的发现,以及基于这些特性建立起来的底线思维、整体观念、协同理念、创新头脑,是达成《规划》归档目标应有的思想基础,有助于推动归档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将“归档”看成是文件和档案的分界线,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则表现为,文件和档案可以同时产生。由于“实时管理”将档案管理工作渗透到文件管理工作之中,对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实时归档管理,使档案管理者于文件的形成阶段即介入管理,实现了对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文件”和“档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但它们之间又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的。实时管理,能实现文件与档案在数据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数智化是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的时代背景、驱动力量、实施路径与重要内容。融合档案信息化、全球治理与面向未来的视角,结合国家最新政策要求与浙江先行探索,从新形势新挑战、新定位新要求、新领域新探索、新成效新任务、新经验新理论五方面探讨以数智化驱动引领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与关键举措。我国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着新兴技术与数据驱动、更不确定与竞争更激烈的全球趋势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以数智化加速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挑战;档案工作的功能定位应从作为合规机制的“保护型治理”向作为赋能机制的“机会型治理”升级;档案实践创新应“档案数据化服务”与“数据档案化治理”齐头并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从“技术运用”“规范建设”向“数字赋能”“系统重塑”迈进;对全球档案治理的贡献应从各地自主创新的“中国探索”向整体性系统化的“中国方案”和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理论”升级。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库数据切片归档是一项有着标准流程和严谨规范的专业工作,是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对具备归档价值的地理信息库数据进行切片(快照)并整理形成地理信息库图层数据包,进而按照电子文件归档的标准流程进行归档,实现地理信息库数据长期保存和高效利用.文章以苏州工业园区地理信息库数据切片归档工作为例,通过梳理、归纳“园区地理信息库数据切片归档”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过程性材料,总结出具备可操作性的关于地理信息库数据切片归档的实现方式,为其它地区开展同类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档案化”与“档案化管理”及“归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档案化”、“档案化管理”、“归档”这样三个术语的关系作出解释。认为,“档案化”、“档案化管理”、“归档”并不矛盾。同时说明,电子政务的发展并不会影响到对档案“归档”的认识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王俭奎 《兰台内外》2022,(34):46-48
聚焦“四个好”“两个服务”,深入学习和贯彻新时期档案工作管理的要求,是新时期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要导向。“十四五”期间,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事业肩负着重要任务,怎样利用管理职能来促进档案体系的完备、加快相关资源的利用速度、提升档案信息化引领作用,进而驱动档案高质量发展,是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探讨提出助推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实践角度总结“十三五”期间我国企业档案工作所采取的一些值得总结的手段、措施和做法,找出若干规律性东西,在“十四五”规划中运用,从而促进企业档案事业更好地发展;基于对“十三五”期间有关工作的总结,对“十四五”企业档案工作从实践角度作了展望.分析了“十四五”企业档案工作可能的特点、方向及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从微观机理视角分析数据与记录因子的本质联系,构建档案的记录结构模型,探讨数据与档案的双轨共生机理和动态演化路径,对我国档案数据化实践提出若干建议。记录因子是逻辑上不可再分的独立记录单元。数据本质上是记录因子的结构化集合。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其壳层结构模型由“记录核”“记录幔”“记录壳”“记录表”构成,“记录核”中的记录因子以隐性或非结构化形态存在。数据与档案分别处于“信息世界”和“机器世界”,是两种彼此相互依赖、共存互补的记录资源。数据与档案的演化分为“档案到档案”“档案到数据”“数据到数据”“数据到档案”四种路径,记录因子在“隐含态”“黏着态”“离散态”“集合态”“聚合态”之间动态变化。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数据和档案双轮驱动的工作机制,开展记录因子抽取技术攻关,进行档案数据本体建设试点,推动国家层面档案数据资源中心协作网络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十分强调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为此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对件流向进行登记、列入相关人员经济责任制考核、强调全员档案意识等。但是由于件、材料在归档前,从制发到归档要经过多个部门,对于档案部门来说是处于不可控状态,各部门员工的档案意识又存在差异,因此,档案归档工作成为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而归档率、完整率又直接影响档案管理质量,也影响档案服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2000年档案界开展对传统的书立卷方法进行改革,件整理以“件”为单位,一些单位也开始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18.
任勇 《兰台内外》2022,(36):33-35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在档案管理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提高档案资源建设质量。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大有可为。档案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取代传统人工为主的材料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大大提高档案资源建设的效率;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有效改善了档案录入不全、不准、不规范的问题,推动了档案资源建设向高质量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19.
档案数据化是档案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而提高数据质量是数据化的关键,是档案数据发挥价值与档案服务转型升级的前提。系统梳理相关文献.阐释档案数据质量控制的实现价值,探究档案数据质量管控现状,发现档案数据化实践尚未成熟,受政策、组织、人员、技术等因素影响,档案数据质量整体缺乏有效控制,影响档案数据本身及其价值发挥。基于前端控制与全过程管理的思想,构建事前防控机制、事中管控机制、事后调节机制三者相配合运行的档案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并从制订档案数据质量管理战略、优化档案专业人才结构、积极探索数字智能保障技术、构建协同式质量控制生态四个方面提出实现路径,以不断改善优化档案数据质量,提升档案数据开发效率与档案数据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20.
应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由“信息管理范式”向“知识管理范式”迁移的挑战,为档案数据化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逻辑支持是当前我国档案学研究的迫切任务。本文在梳理档案数据化工程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档案数据基因系统”的概念,从逻辑框架、数据模板、数据规则和技术体系四个方面解析了其原理并对实践应用提出若干建议。“档案数据基因系统”是致力于实现大规模多源异构档案数据跨系统融合共享的逻辑框架、数据模板、数据规则和技术体系的总称,对于提升档案数据化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建设可信社会记忆基础设施,提供智能化档案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