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提升课程教育教学效果和实效性,从教育方法论应贯彻"要精要管用"等三项科学性原则;开好新课程应注意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为目的,努力实现新课程教育要素的无缝对接等四个问题;以及理性地分析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地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觉悟定位等三方面提出了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提升课程教育教学效果和实效性,从教育方法论应贯彻“要精要管用”等三项科学性原则;开好新课程应注意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为目的,努力实现新课程教育要素的无缝对接等四个问题;以及理性地分析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地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觉悟定位等三方面提出了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革命文物资源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财富,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充分认识革命文物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将革命文物资源融入学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是强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该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界定革命文物资源的内涵,分析将其融入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时代意义和基本原则,探讨如何从高校思政课、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和日常思政教育等路径将革命文物资源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长征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新形势下,以长征精神引领大学生走好"新长征路",需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求实创新教育。同时要处理好"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数据思维"的统一、长征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立体化建设应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创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参与者、课程教育内容、课程开展形式进行"立体化"建设,实现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大局意识和长远目光,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创新者。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刊》2012,(1):127-127
丁卫华在《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撰文指出,新媒体作用的发挥呈现出多元性、交互性、个性化、虚拟性等特点。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不断冲击着人们时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解与认知。面对新挑战,应认真研究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和新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研究成为高校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有效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不仅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实现高校为社会发展培育健康向上的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所产生的影响,提出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开展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个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性课程资源,将地方性课程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创造出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基于此,笔者首先阐述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意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黔南地区的地方性实践课程资源概况,以及地方性课程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原则,并提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职能,不仅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机构,而且是高校推行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图书馆应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人员队伍建设为保障,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0.
陈付龙  封福霖 《职业圈》2007,(9S):125-125,13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风险意识的主渠道。要畅通这一主渠道,必须从完善课程设置上体现风险教育的整体性,从教学内容上深化风险教育,从改进教学方法上促进风险教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风险意识的主渠道.要畅通这一主渠道,必须从完善课程设置上体现风险教育的整体性,从教学内容上深化风险教育,从改进教学方法上促进风险教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学刊》2011,(5):50-50
丁春华在《社科纵横》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以下思路和对策,推动思政课及其实践教学的创新。主要思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定位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高校人文精神;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重视高校课程育人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大思政格局",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高校的部分课程教学偏离了"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没有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提高课程育人实效需要:坚持"大思政"育人理念;实施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和教学创新计划;健全育人实效的考评、激励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树立典型示范课程,建立"课程育人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文化方面首要论述意识形态工作问题,可见意识形态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新媒体时代,西方宣扬的"普世价值"中的错误观点对我国高校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视域下"普世价值"对高校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微信作为移动潮流下的时尚流行产品,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掀起了"微时代"的到来。微信在大学生校园的风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利用微信这一新型媒体,积极探讨相关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高校重视素质教育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开展国学的具体表现,国学思想是培养学生树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头活水。本文主要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契合点及相通性,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将国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哲学课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它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论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哲学课教学质量,要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起点;以创新教学方法为关节点。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挖掘教材知识点方法论的意义;利用新媒体技术,开辟哲学课教学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8.
"微时代"的来临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及舆情监控机制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建立适合大学校园的舆情监控机制是"微时代"背景下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以期帮助学生剔除不良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课程教学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课程意识对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学校政策制定、教师素质培养、师生互动等方面探讨强化高校教师课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党建激发高校创新活力,"以党建促业务",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学生,持续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输出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媒体视域下,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厦门医学院为例探索新媒体视域下党建工作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