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喻义及表现——古茶诗中茶的显喻一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喻是一种打比方的特点很明显的比喻,古代诗人的笔下,它被频繁地应用于茶或其属性的描绘。新世纪出版的两种古茶诗选可以证此。对入选茶诗中茶或其属性为本体的显喻,可从其喻义所指入手分析,按茶功、茶叶、茶汤、茶声、茶味、茶值的顺序进行。在古茶诗的审美形象世界里,由于采用了具有物象意义的显喻形式咏茶,以上所指便极其感性而又不乏诗意地表现在文本中,其各自内涵被一一"状溢"于读者"目前"。惟其如此,关于茶的显喻便获得了"轻嫩如松花"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联合国大会近期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是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捷克文学报2019年第12期以中国茶为专题做了一组报道,其中有去年到访过浙江的记者雅娜·帕夫洛娃的文章,我们来看看她怎么说茶。坐落在杭州的中国国家茶叶博物馆外观朴实无华,一对年轻人坐在长椅上眼望茶园。在中国我们首次有机会参观茶园。走入建筑内部,您会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3.
正如今,江浙一些地方举行婚礼仍有敬"三道茶"的习俗:第一道敬神灵,感谢神灵庇佑;第二道茶敬父母,感谢养育之恩;第三道茶夫妻互敬,表示恩恩爱爱、白头偕老。中国是茶的故乡,在许多重要场合,中国人习惯以茶为媒介,传情达意。比如在中国传统婚礼上,"以茶为礼"始终贯穿在各个环节,体现着茶与婚礼习俗间的人文之美。茶礼据《藏史》记载:唐太宗贞观十五  相似文献   

4.
正有道是:"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连逶迤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名山胜景,陶冶出闽北岩茶的天然灵气;峰岩高耸,峡谷深邃,岩泉渗流,云雾萦绕,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岩茶的韵味。闽北多山,夏无烈日,冬无严寒,一年四季雨雾弥漫,气候湿润,适合茶树生长。建瓯的北苑茶、武夷山的大红袍、南平的贡茶,均闻名遐迩,家喻户晓。闽北先民不但善于生产制作茶叶,而且千百年来,这里还形成了许多与茶有关的传统习俗,"喊茶"也叫"叫茶",便是其颇具人情味的独特风俗。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三大黑茶之一的六堡茶的历史,六堡茶的名字由来、生产和销售的时代轨迹。19世纪末,随着马来西亚锡矿的开采,大批闽粤桂地区的农民到东南亚谋生,六堡茶跟随他们下南洋,成为"劳工茶",六堡茶开始远销东南亚,并迎来了繁盛时期,从而形成以六堡茶产地为起点,途径梧州、广州、香港,最终抵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运输、销售的水路,成就了著名的"茶船古道"这一黄金水路。如今的六堡茶由于这段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华丽转身,转型为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茶饮。  相似文献   

6.
茶赋呈现出与宫殿赋、天象赋、昆虫赋、农桑赋等其他类别赋不同的文学特征,其在写作构造和遣词造句上也有自身独特的审美取向。本文将结合赋的理论知识,从"骈四骊六""骚体手法""骈散结合"三个角度对茶赋的审美取向进行赏析式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4,(2):188-191
<正>1942年12月,上海出版了一本《绿茶》杂志。白色封面的大半是矩形的绿色色块,"绿茶"两个反白的大字置于色块正中。史野堂发行,绿茶杂志社出版。《绿茶》第1期以钟宇洪的《从酒谈起》"代卷首语"。文章从酒与茶的比较中说茶。茶在中国,不但与酒媲美,且有过之。"酒性强烈,太刺激人,且有麻醉性,不若茶之和顺",  相似文献   

8.
王珍 《文化交流》2016,(9):12-15
正新茶萌芽啦、新茶开摘啦、新茶上市啦……每年一进入春天总是有许多关于新茶的消息,像布谷鸟一声声叫着春天。有关茶的信息从来就不会淡出杭城。自2005年杭州被正式命名为"中国茶都"起,一年一度的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已然成为杭州这座"生活品质之城"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之一。2016年5月6日至9日,为期4天的茶博会以"茶悦世界,分享未来"为主题,论茶、讲茶、斗茶、品茶、茶艺比赛等精彩纷呈的茶事活动,又一次让中国茶都杭州沉醉于浓郁的茶香之中,那流芳百世的茶文化更是雅到了骨子里,俗到了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茶业交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古代日本在中国制茶技术的基础上创立了径山茶制法、宇治茶制法、青制煎茶制法、玉露茶制法等新型制茶工艺,并据此发展出"抹茶道""煎茶道"等具有日本特色的茶道文化。近代日本通过雇佣中国技师、派遣本土技师实地考察、选派留学生赴华等形式,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先进制茶工艺,引进吸收了中国红茶、乌龙茶的技术工艺,改良了中国的制茶器械,提高了制茶效率和成品茶的质量,为此后日本茶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到倪元璐、徐三庚、马一浮、罗振玉、经亨颐等书画大师、收藏大家和"当代茶圣"吴觉农的家乡浙江上虞,如欲品佳茗、观雅藏,不妨到访古越轩茶社。一天,我应朋友之邀来到了古越轩茶社。一进门,抬头就看到著名作家、浙江省作协原主席叶文玲女士写的题记挂于墙上,其中一段写道:"古越轩雅集茶家书画家,以茶会友以文会友以画会友,因饮茶而赋诗作画,因品诗评画以尝茶。在茶香郁郁中得觅盎然诗意,其趣浓浓;在诗韵袅袅中品尝香醇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我国在人际传播中的处世之道体现了中国在人际传播中的处世之道,体现了我国敬让、友好、和睦的精神,"茶"在维持人际关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人们以喝茶为形式的人际交往,实际上也是在传递着对彼此的友好态度。因此说,"茶文化"传播的不仅仅是物质文明,更是在传播一种精神文明。本文探讨"茶文化"的历史溯源与人际传播,并提出现代社会中如何构建"茶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沙舟 《文化交流》2016,(2):68-69
正去年底,"东方文化论坛"之"茶与人类文明"研讨会在中国茶叶生产和中华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杭州召开。这次研讨会由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研讨会就茶与人类文明、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茶文化的传播、茶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及杭州"中国茶都"建设的转型升级等有关问题开展讨论对话。中华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  相似文献   

13.
古今茶联     
正对联是汉语重要的文学样式,古今流传着许多精妙的茶联,茶与文相得益彰,让人击案叫绝,让人回味无穷。江苏甘泉山寺有一对联:"甘味从苦中领取,泉声自远处听来。"这联有茶禅一味之意,茶叶的甜香从苦涩里品,从苦里来,而泉水的声音从远方传来,颇有意趣、意境。闲来山间,坐下品茶,在一阵阵苦后,  相似文献   

14.
茶之寿     
正健康长寿,历来是人们的美好祈盼。许多人在为老人祝寿时,为了更加形象地表达美好愿望,还引用了字谜物谜,最为常见的有"喜、米、白、茶"等,它们分别蕴藏着与寿相关的文化信息。例如喜字代表的是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稻谷之米,代表的是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象征长寿者须发银白的白字,代表的是白寿:指99岁,因百字少了一横,就是白字。百姓家居常用的茶,代表的是茶寿:指108岁。解析  相似文献   

15.
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茶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文学、美学、教育、生态、经济等多重价值,更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文化共鉴共通的纽带和桥梁。推动茶文化教育、茶文化创意产业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既是延续茶文化价值的关键途径,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先生的名篇<边城>不仅典型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生形式及社会理想,更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境界.小说充分展现了人性本质和生命的原生态,使茶峒"小社会"所体现出的和谐之美与现实社会的动荡危机形成似有若无的对比,从根本上体现了他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茶的故乡,杭州又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茶都"。本文将对浙江省杭州市30所中小学校近万名学生进行茶文化知识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的茶文化普及教育等情况,并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学生传承和弘扬茶文化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茶为国饮"的全面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茶道与人生     
正茶,亦庄亦谐,亦雅亦俗,在中国文化中虽为异数,却是个人品位的象征。古人品茗论道,煮茶听琴,为的是在袅袅幽香中揣摩世态炎凉,体味人生。自古至今,许多名人与茶结缘,不仅写有对茶吟咏称道的诗章,还留下了煮茶品茗的趣事轶闻。北宋文豪苏轼,十分嗜茶,爱茶之情常见于诗行之中。因为爱茶,才具有对茶独特的感受。"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苏轼咏茶,总是那么绘声绘色,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19.
茶友常道:"头道汤、二道茶、三道茶汤最精华、四道清甜韵味暇。"如果将知名青年企业家、儒商殷平在大连海密梯克泵业有限公司这十一年来的经历,浓缩于一壶清茶之中,那却是独有一番滋味在笔下延展。头道汤:"德国海归"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浙江以生产绿茶为主,西湖龙井更是"杭为茶都"的金名片,然而一种不少杭州人都陌生的红茶—九曲红梅,近来却"老枝新发",香飘四海。前不久,在2013中国茶业博览会暨"浙茶杯"红茶评比中,由杭州西湖区选送的天香牌九曲红梅茶荣获金奖。同时,天香牌九曲红梅茶以13600元/公斤的全场最高竞拍价成交,成为此次拍卖的茶王。"九曲红梅"茶的辉煌始于清末民初,随后在世界级的展会上屡获大奖的佳绩又曾将"九曲红梅"的美名推向了全国各地。而今,随着国内"红茶热"的兴起,沉寂了多年的"九曲红梅"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九曲红梅"这个品牌必将成为茶都杭州的另一张金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