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力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在去年的雪灾和震灾中,其重要性体现尤为明显.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实施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职务分析和素质测评为基础、以员工培训开发为保障、以绩效管理为依据、以人力资源规划为指导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天水市遵循“让世界了解天水,让天水走向世界”的外宣宗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以弘扬伏羲文化为主,坚持以名城效应为主,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稳市、工业强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的战略总体发展目标,走“以经济宣传为中心,以新闻宣传为主导、以节会宣传为契机,以文化旅游为桥梁”的对外宣传路子,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内外并举的形式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  相似文献   

3.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主要表现在改变了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上.所以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是教学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相似文献   

4.
刘波 《职业圈》2014,(13):99-99
新时期工会工作要做到为大局服务,为油田4000万吨稳产服务,为天然气分公司实现“轻烃上产100万、天然气集输30亿”服务,就要动员人、鼓舞人、团结人、凝聚人,就要以员工需求为第一要务,以员工席者为第一信号,以员工意愿为决定取舍的第一因素,以员工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嘻欢、接受不接受为工作的度量仪,以保证工会工作有阵地、有作为、有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与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特征,阐明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对培育大学生政治情感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探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两课"教学为基础、以网络传媒为手段、以体验教育为方式、以校园文化为阵地的新时期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培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苏宏声 《职业圈》2008,(8):96-97
机电产品的再制造工程是指以机电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和管理为指导,以废旧机电产品实现性能跨越式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对废旧机电产品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7.
机电产品的再制造工程是指以机电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和管理为指导,以废旧机电产品实现性能跨越式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对废旧机电产品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8.
正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论文为分析样本,以"中国对非传播"为知识域,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V,展示该领域知识单元之间的结构、互动、交叉、演化等关系,对国内关于中国对非传播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未来中国对非传播研究,应以精准传播为指导思想,以合作传播为内容导向,以积极沟通、多元包容为心理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拓展研究深度,努力建构中非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致力于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职业教育坚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为突破口,以增强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落脚点,按"新、综、活、实"四字方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办学方向,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已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一定理论基础,富有适应能力、竞争能力、自学和创新精神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海侠 《职业圈》2007,(5S):22-24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办学方向,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已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一定理论基础,富有适应能力、竞争能力、自学和创新精神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保增长绝不是一般性地恢复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增长,而是努力实现总量平衡、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民生改善基础上的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在当前投资、信贷高增长的背景下,我国新一轮保增长思路应有重大转变.以结构为主线,以调整保增长;以民生为焦点,以和谐保增长;以改革为动力,以机制保增长是应选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杨爱芹 《职业圈》2012,(20):74-74
今年以来,面对资产重组和扭亏解困的新形势、新任务,德棉集团党委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内聚力量,外塑形象”的思路。以建设“和谐德棉”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归宿,团结带领广大员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为完成企业生产的各项任务和企业的稳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庆油田在向持续发展、永续辉煌宏伟目标奋进的伟大征程中,立足"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精细管理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扎实推进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三大战略任务",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为永续大庆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海侠 《职业圈》2007,(9):22-24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办学方向,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已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一定理论基础,富有适应能力、竞争能力、自学和创新精神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任翻大 《职业圈》2014,(28):112-113
所谓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与职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职工的心理需要,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其本质是以人为核心,以情绪为动力,以组织为基石,以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与创新精神为目标,以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为宗旨的全新管理模式。它是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职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情绪,  相似文献   

17.
唐芳 《职业圈》2011,(5):89-90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烟草行业话语体系是以战略话语为统领、以实践话语为基础、以精神话语为核心、以形象话语为支撑的系统话语体系。其中,形象话语是行业精神气韵和实践风貌的全面展示。文章通过对行业形象话语体系的分析,聚焦行业形象话语体系建设的独特性、面临的困境以及创新路径探析等方面,得出以创新行业形象话语体系为抓手,推动行业话语体系构建,进而提升行业软实力建设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