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如何让一篇对外文化报道打动读者,选题这一关非常重要。笔者试结合对外文化报道的优秀案例浅析对外报道如何选题。1.文化产业或者文化经济。像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经营,国产影片和进口电影票房收入的变化等都是国外读者感兴趣的文化题材,关键要善于抓住国内文化热点中的国际元素。以中国电影的对外报道为例,对外部在电影《阿凡达》登陆中国市场后,先后播发稿件《〈阿凡达》首日票房创中国电影市场新高》、《〈阿凡达〉8天破3亿连续创造中国电影纪录》、《〈阿凡达〉成中国票房新冠军》等稿件,被法新社、路透社等外电和新加坡《联合早报》、《英国独立报》、美国《辰报》等境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理论反对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倡关注差异、尊重差异,注重对主体身份和权力的关怀。赛珍珠通过"杂合"翻译策略充分保留了边缘语言文化的异质性特征,从而彰显了边缘文化身份,消解了文化霸权。本文拟在后殖民理论视角下,分别从词汇、篇章和文化三个层面对赛译《水浒传》进行分析,肯定了后殖民主义理论对赛译《水浒传》研究的适用性,发掘赛译《水浒传》的文化和文学价值,以及对当下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钱德拉·莫汉蒂的代表作《在西方的注视下:女性主义与殖民话语》从发表至今一直被奉为经典,广泛收录于各种西方文化批评论著。莫汉蒂在该文中批判的,是西方女性主义学术话语中建构的"第三世界差异";而本文则从电影媒介入手,考察莫汉蒂"第三世界差异"在电影媒介中的个案表现和普适性,以此审视西方白人女性和第三世界女性在媒介话语生产层面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4.
该文基于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及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大致讨论了导致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差异的两大主要因素,并分别从文化层面及译者方面入手,佐以例子来解释和支撑笔者的论点,并得出文化差异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与阐释是导致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差异的两大重要原因。最后,笔者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讨论,如果译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与原文保持一致,那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续影响?文化霸权主义或许会被考虑在内,而殖民国家与被殖民国家之间的联系也会重新被讨论和定义。进一步来讲,对被殖民国家而言,文化主权的缺失也是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隐喻素材丰富多彩、寓意深刻,是译者的"试金石"。为了考察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中喻体转换模式,描述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隐喻翻译策略,笔者收集了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隐喻词条300条,建立了伊藤漱平三个译本隐喻语料库。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隐喻翻译策略七种类型以及各自所占比例。经论证得出伊藤译本隐喻翻译呈多样化特征,"保留源文本喻体"的翻译策略占主流。这是译者与原文本、原作者、目标读者视域不断融合而产生的结果,也是译者在"重视源语"与"重视目标语"之间取得的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6.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那对作为中国"国礼"回赠给美国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让人记忆犹新。36年后,美国又把"熊猫""还回"了中国——《功夫熊猫》。2008年,电影《功夫熊猫》在中国市场卷走了1.8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更是高达6.3亿美  相似文献   

7.
小说《我们》以梦幻手法描述了未来世界一个由数字和科学理性统治的国度,这一国度中不同的飞行器意象具有多种隐喻义。"积分号"宇宙飞船隐喻科学理性,代表人类文化心理中的超我;男主人公乘坐的飞行器象征着人的潜意识,代表人类文化心理中的本我。《我们》以精神分析的手法探讨了理性与灵魂冲突这一宗教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8.
2015年的国产喜剧惊喜不断,不管是徐峥导演的《港囧》,还是阎非、彭大魔导演的《夏洛特烦恼》,都获得了超高的票房,两部电影共同创造了最热"国庆档",主题和表现形式的趋同性使人们不可避免地将二者进行对比。本文力图通过对两部电影故事内核、叙事方式、情怀打造等三个方面的比较,探究原本不被人看好的电影《夏洛特烦恼》获得成功的原因,探究其中隐喻的国产喜剧的转向,寻找两部电影中值得日后国产喜剧创作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对概念隐喻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阐释了该理论的重要性。自此,众多语言学家应用该理论来分析各种隐喻表达。本文尝试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千字文》中的比喻表达,以探究其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言论集纳     
<正>外交部原副部长、首任中国G20事务协调人何亚非在2017年9月4日《浙江日报》刊发的《"一带一路"创新全球治理模式》一文中认为:全球治理开始从"西方治理"向"东西方共同治理"转变。无论是从1648年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还是从19世纪西方殖民时代算起,从20世纪下半期到进入21世纪,西方"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东西方"或者"南北方"已进入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的"战略僵持期"。国际秩序进入新旧转换期,大动荡是常态,大调整在所难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走下坡  相似文献   

11.
继好莱坞巨制<阿凡达>全球吸金十几亿美元后,不仅3D电影受到热捧,而且3D电视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就首当其冲涉足3D世界,如2010年2月1日,英超曼联队客场3比1战胜阿森纳,天空电视台就首次使用3D技术转播,球迷们在看完比赛后,无不赞叹3D给他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12.
正2019戛纳电影节第58届"影评人周"单元,一位杭州富阳人导演的电影《春江水暖》从全球1050部长片中脱颖而出,作为闭幕影片在世界首映。《春江水暖》以杭州富春江畔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三代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人情冷暖。影评人周主席夏尔·泰松这样评价:"这是一部真正让人一见倾心的作品!这部电影具有宽广、庄严的温柔和叙事性的结构,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气  相似文献   

13.
当代作家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徐则臣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京漂"系列、"花街"系列(或者称作"故乡"系列)、"谜团系列",本文将选取《紫米》这一小说,运用叙事学、文本细读等方法,对小说的文本意蕴与文化隐喻进行细致的解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身体修辞文化角度,解析汤亭亭作品《女勇士》中"割舌筋"情节。在作品中,"割舌筋"具有两个隐喻功能:华裔初涉美国社会时以沉默抗拒语言;作为华裔意识觉醒的标记,寻求文化与种族身份。笔者从身体修辞角度进行文本分析,为解析汤亭亭对种族、文化、身体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提供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一个是凭借《苍天在上》《大雪无痕》和《省委书记》等一部部激荡心灵的作品被冠以"反腐作家"称号的著名作家,一个是在经历过心灵和肉体的历练拍出了震撼人心的电影《可可西里》后声言用电影向社会说话的中国第六代著名导演。驰骋在文坛艺苑的陆天明和陆川,一对用作品代言社会和人生的父子,他们是如何"破壳"而出的呢?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项新年俗,而"科幻电影"出乎意料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的关键词,尤其是一部现象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出现,更是引起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笔者选取《纽约时报》在内的多家外媒和国内主流媒体关于这一话题的报道,对比分析中西方媒体呈现的多元化视角和报道策略,希望对中国电影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中的颜色隐喻是不同语言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射,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译者翻译作品时往往会忽略颜色隐喻框架在不同文化群中的差异,导致原作未能在目标语读者中产生相同的文学效果。鲁迅在《呐喊》小说集中赋予色彩语码诸多内涵,极具代表性。因此,本文依据框架理论将颜色隐喻分为相同框架和相异框架,对杨宪益、戴乃迭和蓝诗玲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框架下颜色隐喻的翻译方法,以期对中国文化英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在刚刚过去的2017,有一部中国电影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电影节上受到了观众追捧,不少人看后热泪盈眶;在国外知名影评网站IMDB上,更是获得8.2的高评分。这部电影,就是——《烽火芳菲》。打动人心才能跨越国界《烽火芳菲》展映结束后,罗马尼亚著名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在媒体面前表达了对《烽火芳菲》的喜爱:"这部电影在上海电影节的时候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钦佩比利,这是一部有内涵和深度的电影,成功探讨了人性。导演卓越的技巧与电影故事本身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人的共识符号,也是人类结成稳定共同体的依据和内在动力。其中,精神文化的传承或再生产,是这种共同体的内聚和认同的源泉。电影艺术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影艺术,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1948年被誉为“中国现代电影前驱”的费穆拍摄了他的巅峰之作《小城之春》,电影中浓烈的诗意韵味,透露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中国传统美学的幽香。2002年中国“第五代导演”田壮壮拍摄了同名电影《小城之春》,以跨越时空更加理性客观的感受致敬经典故事。两版《小城之春》,两代中国电影导演,在横跨54年的同题诠释中,向我们传递了如何通过电影艺术来识别民族身份的重要话题。该文拟从不同时期电影人将电影语言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不懈追求,谈对中国电影创新发展的思考与期许。  相似文献   

20.
许颜 《文化交流》2013,(9):62-65
中国电影事业的一位奠基者,在其53年短暂的人生里,共编导了31部电影和7部话剧,代表作《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儿女英雄传》,被誉为"为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基石"。他生于杭州,祖居海宁硖石横头街,小名"三宝",大名史东山。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创造了当时中国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1951年编导的影片《新儿女英雄传》,获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