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沧州地名见证了沧州历史文化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地域文化价值.该文从沧州人物地名文化、沧州多彩地名文化、沧州儒学地名文化、沧州文脉地名文化4个方面,对沧州特色地名文化进行了系统展示.带有特色文化的地名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同时也是一种渗透性强、影响力持久的宝贵财富,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既能够进一步完善沧州地名文化研究资料,又可以...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名历史悠久,承载了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信息,特别是一些音变类地名,更是活在地名里的老北京话,是北京地域文化的象征性符号。现如今,随着北京城区生态环境发生的快速变化,一些传统地名正随其实体的改变而消失,现存的部分音变类地名读音也开始渐失"京味儿",急需保存与保护。丰富的儿化是北京话的重要特征,也是北京特色性方言文化标志,本文专门以反映北京独特历史文化风貌和认知理念的儿化地名为例,通过梳理儿化地名文化的发展历史,指出北京地名儿化不儿化并非与所使用的字是否适合儿化相关,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和人文气息,因此更需要很好地保护,保护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自觉传承与原态保存,本文特别提出了研发有形加有声、地图加文字的北京地名文化知识库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对朝鲜-韩国半岛的巨大影响也深刻地体现在朝鲜、韩国的地名上,举凡半岛历史上的政区地名通名、地名渊源解释、地名避讳、地名别号等等,无不受到中国文化的辐射,甚至中国与朝鲜、韩国间58对同名地名的方位也完全一致,从而在朝鲜、韩国地名的各个侧面均烙下深深的印痕.  相似文献   

4.
重庆地名作为地方知识体系的历史传承,记载着城市历史演变轨迹,积淀了巴渝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等的人文底蕴,体现了重庆“山-江-城”的空间特征。面对重庆传统地名不断消亡的困境,识别地名文化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母城——渝中半岛为样本,通过建立地名数据库,采用质性研究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以及数理统计定量分析的方法,总结归纳人地关系下渝中半岛地名的历史变迁、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迁机制。结果显示:(1)各时期自然景观型地名的空间格局与渝中半岛地形地势具有较强相关性,且随时间推移变化不显著。(2)文化景观型地名分布整体由渝中半岛中部向四周扩散,同历史交通线、宗教寺院、人口分布高度契合。(3)物理环境是否发生大的改变是地名是否存在的重要因素;思想意识的转变以及经济的发展对于地名更迭起到重要推动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庆地名文化保护方法与建议,以推进重庆渝中半岛地名文化遗产的认知体系建立和保护实践开展。  相似文献   

5.
程卫琴 《文化学刊》2015,(4):184-187
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平遥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地名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主要根据《平遥县地名录》的记载,以平遥县的行政地名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这些地名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对平遥地名所反映出的平遥人民独特的重宗族心态、传统道德观念、宗教信仰,以及历史事件、民间传说、谐音雅化等文化内涵作了深入分析,力图较为全面地揭示平遥地名的文化学价值,进而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平遥。  相似文献   

6.
沧州农业地名体现着沧州人民对特定自然和人文的独到见解。梳理研究农业地名文化可以丰富和完善沧州的地域文化研究,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宣传沧州优秀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该文通过穷尽式地整理、挖掘与农业相关的地名,从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农事活动、地形地貌、政治事件、军事屯田等方面对农业地名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分析出沧州农业地名呈现出沧州独特的生产文化、历史文化、军事文化、政治文化、乡土文化和地理文化等文化价值体系。同时,该文提出4条宣传路径,以期进一步完善沧州地名文化研究资料,有效宣传沧州文化。  相似文献   

7.
地名,见证一域历史,承载一方文化.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东临渤海,内环京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拥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五大地形,是全国唯一兼具各类地形的省份.河北地形的这一特点为河北特色地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使其成为人们了解河北历史,领略河北风采,感受燕赵文化脉动的重要窗口.该文主...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重要地理类文化典籍《洛阳伽蓝记》涉及大量地名,中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载体之一,因而成为翻译重点。本文参照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词"翻译策略分类法,以《城内》篇中地名为样本,采用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华裔美籍学者王伊同采取的地名翻译策略。王伊同偏重文化保留性翻译策略,尤其音译、语言翻译和注释,但偶尔也采用归化法;其翻译手法灵活圆通,注释详尽可靠,颇受好评。王译有助于西方专业读者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地名是语言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地名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研究山西太原的地名可增强对太原地名的认知,探索太原地名的来历,了解太原地名的真正含义。本文将从五方面对太原方言地名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作出解读,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湖泊地名景观是武汉地域文化演变的独特产物。运用地名学中通名和专名法分析发现,武汉市166个湖泊绝大多数以"湖"为名,但通名多达16种;三分之一湖泊一湖多名,少数湖泊重名。地理景物地名、方位地名、人物地名、物产地名、派生地名,以"龙"为名是武汉湖泊命名主要方式,表现出多元的滨湖社区历史地理和民俗文化,反映了人们对人居环境的独特认知。武汉湖泊地名景观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在传承中较为稳定,但也有部分发生变化。音近音讹、雅化取向、权属变更和城市建设是湖泊地名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地名研究是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延长县地理位置独特,建县历史悠久,地名资源丰富,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如反映陕北川塬沟壑峁梁的地形地貌特点,反映当地的物产、环境,反映陕北丰富多样的文化存在。延长地名主要是基于地理、宗族、方言、心理等因素命名。探索延长地名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是陕北语言文化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地名是地域的一种语言文字代号,它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清代南疆契约文书中的地名便是南疆多民族文化的反映。本文通过对清代南疆契约文书中的地名分析,揭示清代南疆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地名,不仅标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它还以语言为载体,成为语言的组成部分。清人李斗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著成《扬州画舫录》。书中涉及大量地名,蔚为大观。这些地名共同承载了扬州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若对《画舫录》中所记载的扬州地名进行类聚分析,还将为揭示共时平面上扬州地名语词系统的构成规律和指导地名文化建设起到不可多得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成都拥有丰富的地名文化遗产资源,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之保护制度缺失,保护观念落后等因素,很多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地名逐渐被更改和废弃,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内涵。传承与保护成都地名文化遗产既需要保持老地名稳定不变,又需要做好新地名的派生扩展工作,同时还需要健全相关制度法规。  相似文献   

15.
崖州地名自宋代迁移至海南岛南端形成,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由于其为我国最南端边陲州郡治所,是各种文化南迁的洄游之地,也是海外文化及海上丝路文明交汇之处,所以逐渐发展成为琼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宋元时期,朝廷加强了对崖州的治理,明清之后,崖州文化逐渐成型,形成了中外文化交汇,中原与边陲少数民族共存的多元文化同存的边疆文化。  相似文献   

16.
河流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同样也影响着人类的文化发展。本文试以考察沿河流域的地名文化为切入点,从河流与传说、河流与灾害、河流与居住、河流与生产等方面,探讨河流与区域地名文化之间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文化学刊》2011,(2):160-160
高磊在《大众文艺》2010年第12期撰文指出,中国地名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地名不是纯粹的地理现象,而是典型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是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今天谈及普洱茶产业时,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勐海和易武这两个地名。作为伴随着新六大茶山和古六大茶山而兴起、衰落的茶业重镇,这两个小镇的历史变迁中隐藏着普洱茶产业的兴衰变迁。  相似文献   

19.
秀珍 《职业圈》2011,(34):84-85
当我们今天谈及普洱茶产业时,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勐海和易武这两个地名。作为伴随着新六大茶山和古六大茶山而兴起、衰落的茶业重镇,这两个小镇的历史变迁中隐藏着普洱茶产业的兴衰变迁。  相似文献   

20.
海岛地名记忆 舟山群岛有1390个岛屿和3360处礁石,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散落在中国东海的海面上.这些岛礁中,无居民的有1287个,大多一一有名,造就了海洋文化中独特的地名群落事象.这些岛礁之名有些出自王建富.他是舟山市地名办公室主任,1989年从杭州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毕业后,就来到舟山市民政局从事当时处于边缘化的海岛地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