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传统文化是5 000年华夏民族的历史积淀,是炎黄子孙劳动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撑。新时代,我们应加大创新力度,并借助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对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提出的将帅标准,也是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加强企业家人力资本在"五德"方面的投资,提高企业家人力资本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2023年是中国援非医疗队派遣60周年。援非60年中,中国医疗队始终秉承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非洲,为中非两国友谊、中非两国人民友谊不断续写新篇。中国医疗队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大国责任精神,其体现的不只是中国医生在非洲的群体形象,还是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的真实写照。新时代,中国将继续以中国医疗队精神为引,深化对非医疗卫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挑战,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陈成雄 《职业圈》2014,(3):15-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我们构建的企业文化是和谐、负责任的文化,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鼓励创新,要有创新意识、要有创新举措,使企业的文化环境与企业的创新文化相和谐,企业与员工双方互有责任,并共同对社会负责。笔者以为,在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中,引导、创新企业和员工价值观是关键所在,也是未来和谐企业文化的精髓之处。  相似文献   

5.
“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标识性话语口号。该话语深刻诠释了北京冬奥会愿景,推动了奥运目标的实现,体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国际传播效应。本文对这一标识性话语的顶层设计过程进行复盘研究,提出要坚持以“以我为主”为原则,传达中国声音;以“融通中外”为方法,创新共识表达;以“胸怀天下”为追求,丰富奥运精神,用活北京冬奥话语遗产,构建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体系,助力提高体育外宣水平,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新时代中国形象贡献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高校要取得竞争优势打造一流品牌,必须找准定位寻找品牌差异;提倡创新精神,保持品牌的活力;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提炼稳健的教学模式;实行品牌识别策略,加强市场行销.  相似文献   

7.
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特定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下创造并传承至今的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集体认同,即为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还能促进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公民认同,更能推动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等教育实践中,以优秀的文化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濡染和塑造青年学子的心灵与人格,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10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四精神是青年一代担当新使命,奋进新时代的重要精神力量。站在新时代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在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的同时,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五四精神对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并将这种影响持续扩大,让五四精神迸发出新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班级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班级建设的隐形力量,是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文化自信的关键举措。新时代,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班级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主体意识普遍淡薄、核心定位不清、体系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性不够等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高度重视,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加强宣传,完善物质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制度,提升班级"三自"能力;齐力奋进,打造创新显性组织文化;提升底蕴,融入中华优秀文化;精准定位,提升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性;发挥优势,建设多样的精神文化和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0.
《职业圈》2014,(19):44-46
美国麻省Babson学院的“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给出了企业家精神的定义,认为企业家精神是“—种痴迷机遇、整体把握和协调领导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这种精神可以甄别机遇,不管当前的条件是否具备;可以利用机遇在个人、公共和全球性部门创造财富”。一个企业家能够看到、评价和追索机遇,而一个管理者却关注如何利用可能的资源而实现最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又要与时俱进。基于民族复兴和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其有效传播,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将先分析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变化,接着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有益做法,以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外宣战线贯彻十九大精神,就应思考和探究,外宣工作如何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何把握新时代对外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争取新时代外宣工作的更大作为?新时代为外宣工作创造了新机遇,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风景好,世界乱象多;中国在路上,世界在路口;中国新时代,世界新愿景。新时代也对外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们葆有对外宣介十九大精神的热度,秉持从容自信的态度,保持大大方方讲中国好的风度,增加议题设置的锐度,转换回应外部关切的角度,把握展现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尺度。新时代的外宣工作更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深入学习领会新思想,要始终把握外宣主题,要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要加强外宣经验交流互鉴。进入新时代,对外宣传工作地位更加重要,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外宣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红船精神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精神寓意深刻、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围绕革故鼎新的精神气概、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精忠报国的情怀担当和以民为本的宗旨信念四个方面重点探讨红船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旨在说明,产生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历程中的红船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还是新时代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崇高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14.
张红 《文化学刊》2023,(3):166-169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楷模,他的崇高风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品质的生动结合。其“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自强不息”“崇实黜虚”“人定胜天”“公而忘私”等思想的传承和超越。分析焦裕禄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契合点,不仅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也为党员领导干部汲取传统文化养分、提高自身修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发展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不断促进民族进步、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根脉所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水平高的优秀人才,能有效提升广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拓宽大学生德育思维。该文通过调研走访、翻阅资料得知当前部分高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形态,旨在为二者的教育融合提出些许参考建议,以期强化传统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促进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严静怡 《职业圈》2007,(18):185
"锡商精神"具有尚德、务实、开放、创新等优秀品格.其中的创新品质更是"锡商精神"的精髓.在锡商创新精神的引领下,无锡成就了当代的辉煌,同时也必将激励无锡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当代大学生要自觉地继承锡商精神,特别是创新精神,完善自我,敢为人先,致力成长为创新型商才,以成就辉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时代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既要与时俱进倾力发展,又要坚定党的优良作风不动摇;新时代的党建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开展时段性工作,创新工作方法,从"四个坚持和""四微工作法"八个方面入手,强化党建引领.  相似文献   

18.
煤老板缺失的是什么? 不久前,南都周刊刊登的一篇<煤老板,为何无法成为企业家?>的文章引起人们的热议.文章指出,山西盛产煤老板,却鲜见企业家.煤老板为什么当不成企业家,因为煤老板一无商业文化内涵,二无信仰,三无创新精神.我们看待煤老板现象如同看待一场瘟疫,不明白如此野蛮的经济组织和经济现象如何在现代社会重演…他们不是企业家,而成为暴发户与血汗工厂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9.
地域精神是地域历史、文化的长久积淀。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域内设房县以来,盘锦人世世代代在这里耕耘,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特别是盘锦建市36年来,盘锦人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着盘锦精神。新时代盘锦精神可以括为:和合、励志、开放、创新、超越。盘锦精神是对盘锦人民艰苦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是引领盘锦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目标发展的强大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20.
选题是图书出版的灵魂和核心,文章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了专业类图书编辑的选题能力:一是专业知识和行业敏感性;二是创新精神;三是富有联想力,具备发散思维能力;四是要学会倾听,要有沟通能力;五是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要具有自我挑战精神;六是要有市场调研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