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西方"普世价值"论者带着鲜明的政治意图,曲解党的十八大凝练出的"三个倡导",推崇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观念,制造思想领域的混乱。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的思想来源、价值追求,把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才能有效抵制西方"普世价值"的持续流行和消极影响,保持意识形态领域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研究成为高校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有效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不仅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实现高校为社会发展培育健康向上的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所产生的影响,提出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多元化背景下,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和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并对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多样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高校在帮助大学生应对非主流意识形态时要正确区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深入剖析其产生的根源和影响,采用去粗取精的方式,选用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对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从科学处理意识形态工作和新媒体的关系、大力宣传巩固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成果和努力提升国企意识形态工作管理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给出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并且肩负着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责任。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人才,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施过程中承担着中流砥柱的角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高校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对学生们知识与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了学生们文化素养的培养。红色文化当中蕴含着深厚、浓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将红色文化渗透到高校教育工作当中,具备极大的育人功能与价值。该文针对红色文化内涵以及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意义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现存问题,并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一、"中国例外论"产生的背景对"中国例外论"的讨论要在客观中立的基础上展开,即"例外"并不带有价值判断。但凡讨论"例外"的事物,必须承认存在另一个与之对应的概念——"常规"或"普适"(普世),"中国例外论"亦是如此。一般而言,"中国例外论"有"国内发展模式"和"对外战略"两个分析视角,本文重点讨论"中国例外论"中的对外战略问题。(一)古代中国的"普世"与当下"中国例外论"观点相反,古代中国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2,(3):80-80
薄明华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汶川大地震期间,中国思想界围绕着“普世价值”是否存在,西方自由、民主、人权、宪政是否是“普世”的价值,中国改革开放是否是向”普世价值”回归,抗震救灾是否彰显了“普世价值”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关于“普世价值”争论具有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它凸显了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艰巨性,也凸显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紧迫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反映着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信息的传播渠道相对于传统媒介的传播有所增加。新媒体日益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传播模式,逐渐波及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思想领域。对大学生生活的渗透也是无处不在,这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的、复杂的、全方位的。我们将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渠道与政治社会化结合起来,探索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新媒体对青少年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便主要分析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提出新媒体时代对青少年培育与引导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对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当代大学生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自身社会适应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并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价值。同时,高校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立足主流意识形态思想阵营,借助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积极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独特的大学生适应能力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高校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党建工作有助于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二者有效结合可以完善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对党员发展、党员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了高校党建工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融合的有效措施,阐释了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新时期高校创新党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借助传承传统文化工作能够更好地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期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博的兴起,学生群体使用越来越普遍,微文化作为当下新兴热点文化,影响范围愈来愈广,"微"几乎伴随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微文化的兴起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敲响了警钟,只有紧跟微文化的潮流,创新教育载体、优化教育方法、拓宽教育途径,发挥微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使大学生入脑、入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环境愈加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波澜迭起,各类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因子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红色文化作为熔铸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种具有先进性、革命性的中国特色文化,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育人资源。从既有的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中得出红色文化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价值功能及其精神生产特征,进而把握红色文化蕴含的内在逻辑和本质规律,优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有助于高校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以军事思想、军事文化、现代国防发展历程、军事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等为内容的《军事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厚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召时代精神的重要手段。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面临着教育方式及内容单一、教育主体和客体不对等、受教育者的复杂性等现实困境,弱化了军事理论课教育实效。基于此,高校应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变化,开辟新路径,建立"微平台",培养"微队伍",强化"微内容",加强"微军事理论课"探索,以增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教育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符号,视、听、触等多种感觉通道,向大学生们提供着海量的信息,这使得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更为方便快捷,同时还能体验到一定的愉悦感。随着这些阅读方式将越发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影响也越来越大。虽然新的阅读方式能给大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定消极影响。要科学的利用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引导大学生健康阅读。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愈发凸显。从高校教育角度来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视为一项必要原则与重要工作,有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的积极构建,促进社会文化资源的整合。在高校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最强、最旺盛的生命力,是对传统文化的激活,也为新时代新媒体的传播发展提供指导,为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搭建提供智慧支持。该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其次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实施路径,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周光发 《文化学刊》2016,(4):184-186
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着关注自我、个性强烈,价值取向多元,依赖性强、受挫能力差等新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研究领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鉴于此,笔者提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积极体验、培植积极品质、优化工作环境等措施,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日常生活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受到的影响,以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对应的策略,以期提高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以来,在“普世价值观”问题上“左”、右两派发生了激烈争论,但是他们都不讲马克思主义的普世价值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者对劳动发展和无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追求的普世价值的论述,可知一般普世价值,就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人类社会里的个人和群体创造的能够向全世界普遍推广的有益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科学理论、实践方式和存在物。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有三个规定性或特性,即普适性、非独立性(或阶级性)和历史发展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反“左”防右,才能排除“左”、右两派的干扰,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顺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全人类的进步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威 《文化学刊》2014,(2):146-149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师和引导者,然而在日常生活教育中,辅导员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在愈发提高,这种职业倦怠现象直接影响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因而引起社会对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注意力提高。进而,分析讨论高校辅导员是如何产生职业倦怠现象的,探讨寻找如何解决职业倦怠的途径,进一步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