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跨文化活动。翻译问题是译者在翻译活动实施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那些并非由其个体能力和技术因素造成的、具有主体间性特点的"困难"。翻译问题作为翻译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目前仍处于翻译研究的"灰色地带"。基于活动理论框架,通过解析多元语境因素制约下翻译活动的实施过程,可归纳不同类型的翻译问题、探究译者处理翻译问题的决策机制。翻译活动中,译者通常会遇到因操作"条件"而产生的语篇和规约性翻译问题,还会面临因翻译行为"目的"与操作"条件"、制约翻译活动的"社会规则"不相符而产生的情景和职业翻译问题;这些问题的决策依据分别是源语文本功能、情景性译本功能、翻译规范与规约性译本功能。  相似文献   

2.
翻译规范是指译者翻译行为的规律性。翻译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必然受到特定的历史和文化环境的制约,翻译规范研究在翻译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翻译作为一个复杂的交际活动,译者在这个活动中所发挥的主体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即使在同一社会翻译规范的规约下,对于不同的译者,其主体性的发挥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译本的生成,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可以将翻译视作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过程。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翻译规范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梳理并分析翻译家方重的翻译思想,并以《陶渊明诗文选译》为个案,从"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层次,进行译者行为批评分析。事实证明,他作为一名译者,既进行翻译外的努力,也进行翻译内的努力,内外的思想和行为一脉相承,并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既"求真"于原文和作者,又尽可能"务实"于读者和社会,符合译者的一般性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4.
姚霞 《文教资料》2020,(1):52-54
"译者行为"作为新兴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一个关键要素,在翻译行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作为研究翻译规律和译者默认翻译策略及翻译评估等方面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本文旨在通过国学经典的一个具体文本分析译者行为,通过分析比较两个译本寻求更加灵活、客观的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的代表作<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对诺德的文化规约分类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深入研究目的语和源语文化的准则与规约,可有效提高译者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6.
柳婷 《海外英语》2022,(4):32-33
对回忆录的翻译方法分析比较缺乏。运用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可以更好地评价译者行为以及译文的效果[1]。该文以《应许之地》为例,从“求真度”和“务实度”对译本进行讨论,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从而检验了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实用性,并认为开展译者行为批评研究对我国翻译批评及翻译实践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希望能为回忆录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供些许经验。  相似文献   

7.
"译者行为批评"产生于国际译学研究"译者转向"的学理大背景下,其构建经历了对翻译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作为新生的中国本土翻译理论之一,"译者行为批评"具备系统性、术语性和工具性等理论特性,它从"译者"的行为切入,对翻译文本从语言内到语言外展开综合评价,推动了翻译批评的发展。经过十年的应用实践,学界从不同角度拓展"译者行为批评"研究范畴,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理论本体三方面。后续研究仍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加强研究,尤其是理论本体的研究亟待拓展,以提高理论的解释性和工具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魏冉旭  徐未艾 《现代英语》2023,(14):120-122
文章借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从翻译内外两个角度考察了白亚仁《第七天》英译本中的译者行为。通过翻译外的考察,分析发现译者个人、读者意识、翻译选材等方面凸显了很强的服务于社会和读者的务实性;通过翻译内的考察,结合对译本的分析,发现译者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再现原文的语言艺术,展现求真与务实兼顾的语言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特点。通过审视翻译内外,分析得出译者白亚仁坚持“求真务实”的翻译准则,这种翻译行为对推动文化典籍的国际传播以及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都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译者的意志性及社会身份对翻译行为和翻译质量的影响是译者行为批评关注的对象.社会历史环境、译者自身的心理因素等多种存在决定了译者的意志性并最终导致其译者行为.19世纪初期,作为兼商人、外交官、汉学家等多重社会角色于一身的小斯当东选译《异域录》的行为反映出他是受社会人意志主导的译者,其翻译策略则彰显出他是受译者意志主导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10.
翻译批评以翻译标准为指导,应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然而,由于翻译标准并不统一,翻译批评原则的确立和选择往往带有批评者的个人主观色彩,导致在具体操作中很大程度上无法使翻译批评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译文要帮助实现这一过程,译者在译文中就应隐身幕后,避免干扰、影响读者与原作者的交流。译者隐形这一指标比较具体,便于从功能性、分析性和对比性批评等角度对译文作分析、评价。译者隐形作为文学翻译批评的一个尺度,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从翻译批评的方法论尺度衡量,译者隐形这一指标可使翻译批评标准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11.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翻译批评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翻译批评的纽带功能、监督功能和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期充分发挥翻译批评的功能,使翻译活动为译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翻译批评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翻译批评的纽带功能、监督功能和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期充分发挥翻译批评的功能,使翻译活动为译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勒菲弗尔提出的翻译改写理论强调了翻译与意识形态、诗学以及权力等社会因素的关系,译语(改写)是译者在诸多社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改写理论拓展了翻译研究范畴,标志着翻译研究从"规约性范式"向"描述性范式"的转变,使翻译研究进入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但翻译改写理信纸核心概念界定不清,对微观层面关注不够,过于凸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忽略译者主体等非主流意识形态因素对翻译的影响,这些使该理论又具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作品因其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及其担负的教化和娱乐功能,要求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对译文进行适当的操控,从而凸显译者的主体性。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对译者的各种制约迫使译者"显形";同时,译者的儿童观和个性特征也让译者主动"显形"。处理好这些关系,译作将会更受读者欢迎,也更加具有持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胡长文 《文教资料》2008,(30):63-65
描写翻译研究是西方翻译研究的最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规范".本文分析了Troury、Chesternan、Hermans 等人的翻译规范研究,指出描写翻译学将翻译当作受规范制约的行为,这种观念对当代翻译研究做出了四个贡献:一是提供了一个可描写的具体对象,二是打通了翻译的文本研究与社会关系背景之间的联系,三是将译者的行为特点与语言特点统一在"规范"的概念下,使得翻译研究更具整体性,四是激发了后来的译者行为研究和翻译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乐 《文教资料》2006,(34):104-105
翻译批评的主体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随着读者的反馈和意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双语专家不再是惟一有资格进行翻译批评的群体。读者的心理活动时刻制约着对作品的接受程度,对译者的翻译活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蓬勃发展。该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打破了以前原文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也为翻译批评建立了一种新的动态模式,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将在概述该理论的形成及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着重例证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旨在说明其对文学翻译批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功能翻译学派认为,翻译是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交际行为,翻译目的是实现译文的功能。人类的交际行为会受到文化环境的制约,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必然受到源文和译文文化的双重制约。为实现译文的功能,译者在翻译文化因素时,会根据译文接受者的文化背景,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作者分析《茵梦湖》两个中译本,探究其对文化因素的翻译处理,将其分为三类,并从功能翻译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言语行为的发生是一种个体行为,但任何个体都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独立存在,它必须受到特定文化规约的制约。批评言语行为也不例外。那么,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对批评言语行为的发生有何制约作用?这种文化的影响又是如何体现在批评言语行为中的?文章从行为发生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人批评言语行为模式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批评研究是国内学术界的热点之一。黄勤教授的《王际真中国文学经典译介之译者行为研究》一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而深入的探索。本文结合该书内容,归纳了该书的研究视角、理论运用与研究方法的创新之处与启示意义,以期为建立更加全面具体的译者行为批评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