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王跃文是当代官场小说的代表人物,他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地还原了官场生态,塑造了大量典型人物。他在小说中大量地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展示官场中一些极其细小的细节,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官场下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和生存状态,塑造了一群在道德良知与权力利益之中挣扎的人物形象,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权谋诡诈的官场亚文化,更深刻地揭示了权力意识之下,一批被腐蚀的官员们理想的堕落和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代作家白桦文学作品审美内涵丰富、故事情节具有传奇性、追求浪漫情调,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忧患意识,又充满了对人性深刻的思考,兼具现实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白桦小说作品从多角度的视角,采用讲故事的模式叙事,通过对西方现代叙事手法的大胆学习和传统叙事艺术的积极继承,将二者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了杰出的叙事才华和强烈的结构意识。本文探讨了白桦小说的审美内涵和叙事艺术,以更好地展现其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换位》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戴维·洛奇的重要小说之一,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各种时代主题。本文尝试对小说《换位》写作手法进行篇际互文性研究,从篇际互文性的转换方面和链接方面来分析小说《换位》的篇际互文性艺术,以此来加深对该小说的语言艺术和社会涵义的赏析和感悟。  相似文献   

4.
小川糸的《蜗牛食堂》是一本以美食为主基调的流行小说,其有迎合大众文化审美诉求的一面,也展现了日本民族独特文化的一面,书中以伦子母女为代表的日本民众对"爱"和"死"的态度有其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5.
《英格兰,英格兰》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最具幻想色彩的作品,小说描述了杰克爵士在怀特岛上建设主题公园来复制英格兰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的"壮举"。本文通过空间批评理论解读小说建构的空间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权力和民族身份问题,以及巴恩斯对"英国性"的阐释与反思,揭露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面临的传统身份认证危机。  相似文献   

6.
从打工文学到科幻小说,从现实主义写作到"未来现实主义"写作,王十月的创作发生了转变。本文拟从两方面对王十月的新篇科幻小说《子世界》进行叙事分析,即叙事内容风格化,仍彰显"爱"的主题;叙事视角的多元转换,使小说具有"科幻"色彩。通过对《子世界》的文本叙事分析,进而探求王十月创作转型背后的困境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丁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就是《傲慢与偏见》,这是一部非常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同时也为简·奥斯丁在当时乃至现在的世界文坛奠定了重要地位。该著作不仅表达出作者自身的婚姻观,也进一步表达出了对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等级制度的不满。作者主要通过女性的视角,详细描写了四起婚姻中所出现的爱恨纠葛,同时也间接反映出了当时英国人的生活状况。该著作全文的语言以及创作风格都十分细腻,而且大量使用了反讽的写作手法,有非常强烈的批判性。全文所使用的词语都十分细腻精准,有助于读者对小说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刘利音 《职业圈》2007,(14):107-108
费·韦尔登是一位专写女性题材作品的英国作家.在其短篇小说集《坏女人》(Wicked Women)中,韦尔登细致的把握了当代女性的心理、生活和情感,描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状态.社会风气和经济萧条的冲击,家庭和事业的两副重担使女性心力交瘁,没有余力为自己的婚姻进行抗争.这些女性迷惘于以牺牲幸福为代价换来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中.韦尔登以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把不同时代女性的生活状况展现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她的作品忠实地记录了20世纪英国妇女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孙侃 《文化交流》2016,(10):53-56
正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说,金庸小说可以作为20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20多年来,文艺评论家龙彼德凭着对金庸小说的极度喜爱和对当代文学研究的巨大热情,对金庸小说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金庸小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怕读,因为诱惑力太大龙彼德关注金庸小说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大陆掀起一股"金庸热",盛况可用"洛阳纸贵"  相似文献   

10.
朱山坡小说《荀滑脱逃》记叙了主人公荀滑为反抗"生而为贼"的命运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失败的结局,深刻反映出环境的闭塞和思想的狭隘影响下的社会的荒诞性。荀滑反抗命运的坚韧精神和积极态度超越了"零余者"普遍的虚无迷茫的状态,使小说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色彩交相辉映,在对荒诞世界导致的命运悲剧的描写中又展现出高度的人文主义风采。  相似文献   

11.
正人物名片当代著名作家、编剧,茅盾文学奖得主。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作品被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罗斯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33种语言。其中《解密》英文版入选"企鹅经典"文库,是中国首部收入该文库的当代小说;2014年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年度十佳小说";2015年获美国C A L A最佳图书奖;2017年被英国《每日电讯报》评为"史上最杰出的20部间谍小说"。根据其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暗算》和电影《风声》,是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狂潮的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是20世纪西方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曾被评论界誉为是"战后英国最有才华和最严肃的小说家"。《收藏家》和《魔法师》是他的两部得力之作,细读其作品发现,这两部小说都关乎男性的成长,男性在女性和神性的引导下,男性逐渐从极端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自《百年孤独》问世以来,其不仅获奖无数且持续再版,更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堂·吉诃德"和最杰出文学创作之一。本书中的"孤独",不仅是小说中虚幻出的各色人物终身不得摆脱的精神痼疾,更是遭受侵略后多元文化碰撞与冲击的整个拉美大陆从经济到文化、从历史到现代的"美洲式痛苦"。这部小说不仅勾画出一个想象世界的诞生和消亡,更是对拉美民族文化、历史、社会发展等客观现实的影射,形成了以文化形式出现的镜像,并展现了作者在其中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刘利音 《职业圈》2007,(7X):07-108
费·韦尔登是一位专写女性题材作品的英国作家。在其短篇小说集《坏女人》(Wicked Women)中,韦尔登细致的把握了当代女性的心理、生活和情感,描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状态。社会风气和经济萧条的冲击,家庭和事业的两副重担使女性心力交瘁,没有余力为自己的婚姻进行抗争。这些女性迷惘于以牺牲幸福为代价换来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中。韦尔登以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把不同时代女性的生活状况展现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她的作品忠实地记录了20世纪英国妇女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英国哥特式小说对现代小说的影响深远,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英国哥特式小说的艺术魅力,使其重现艺术光彩。本文主要探讨哥特式小说的发展历程、对现代小说的影响及其艺术魅力,并选择经典篇目进行赏析,通过详细分析哥特式小说,深入地认识哥特式这一经典的文学样式,以便更好地把握哥特式小说的内在魅力。  相似文献   

16.
以往评论《简·爱》与《呼啸山庄》都是聚焦于小说本身,往往忽略了文本之外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鉴照下简·爱从自我到超我的升华,希斯克厉夫与凯瑟琳在本我和自我之间游弋的心理状态分别凸显出来。《呼啸山庄》具有超前意识,用形象诠释了精神分析学中的本我,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人性中隐秘和被压抑的部分。《简·爱》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再现当时英国社会的面貌和女性受压迫的实质,其历史认识价值犹存。二者各有千秋,无优劣可言。  相似文献   

17.
威廉·迪安·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The Rise of Silas Lapham)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绘中产阶级白手起家图景的作品。在美国建国后的一个世纪,美国长期处于亚文化状态,欧洲文化,尤其是英国文化在美国占据着统治和主导地位。1865年的美国内战为美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促进了美国现实主义的出现和发展。该作品创作于1885年,处于美国试图确立自身文化身份的特殊时期。笔者从民族性角度出发,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旨在证明这部作品实质是一种对美国文化身份构建的探索。首先,该作品塑造的"白手起家"的故事正象征着美国亚文化走向文化独立之路;其次,"美国梦"和"清教主义"作为"行为指南"内化于人物内心,带有美国特质。由此可见,从民族性的角度解读《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是对该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从母语写作层面重新评价沈从文创作是个有待开拓、深化的问题范畴。沈从文对母语文学精神的传承和创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乡土"叙事是其母语写作的起点和归宿,沈从文构筑的有关湘西的"乡土"世界,既展现了其文学创作独特的时空范式和文本构成,又通过对诗意田园的营造,为现代人提供了可供遵循的人性范式和文学样式。其二,"散文化"是沈从文的为文之"道"和最具本色的创作取向,它既呈示在其小说中亦表露在其文学批评中,在沈从文那里,散文已兼容文学与人学、审美与人生,他以完美的"散文化"创作发扬光大了母语文学的千古文脉。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的战争》用细腻和诗意的语言展现了女性从女孩成长为女人的生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本文在了解"成长小说"的叙事特征及研读和品味该小说的基础上,从主人公生理和心理成长过程两方面来阐述该作品蕴含的女性成长与反思观念。  相似文献   

20.
孙频的小说以敏感透彻的视角、纤细入微的语言,描述当下社会中的人情世态,从乡村到城市,不论男女老少,通过这些描述,作者毫无保留地展现了悲欢冷暖的炎凉人生。在小说中,孙频揭露笔下人物的本真面目,解剖其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探析善恶交织的人性本质,因此其小说包蕴浓厚的人文关怀,尤其是探察时代、体制与社会的边缘,敏锐地捕捉意义失落的危机、体制变革的阵痛、社会分化的底层中挣扎生存的"边缘人",通过关怀其命运、困境与精神世界,表达知识分子对意义的追寻、对社会的观照以及对历史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