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笔者现就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了几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小学体育的教学看似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把体育和游戏结合在一起,每位学生都喜欢做游戏.体育游戏的有效运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体育游戏可以激起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体育游戏中个人和集体的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更好地利用体育游戏.  相似文献   

3.
高中学生课业繁重,有高考的压力,所以在很多学校体育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殊不知,学生学习很重要,但是身体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繁重的高中学习中,学生身体素质如果不达标,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一、课堂教学要求具体化 1.把握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习惯为目标,体育教学中始终以"健康第一"为中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灌输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体育的重要性.扭转学生以往的"体育仅仅是副科,对我们可有可无,闲时可以上上"的错误观点,树立学生体育可以强身健体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一、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基本内涵 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指的是在体育教学中,参与体育活动、完成身体练习有一定困难的"困难户"、"特困户"学生.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异体育素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趣味体育游戏的特点,有选择性、针对性的运用,能在提高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兴趣基础上,发展学生身心素质,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学也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观念.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理念、方法和过程都有了新的突破,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由此可见,人文教育也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了.  相似文献   

7.
体育学习情绪障碍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影响个体正常学习行为和体育活动效能的消极情绪状况,这在体育教学中颇为常见.能否预防和矫治情绪障碍,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体育学习任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个性的问题.体育学习的反应十分复杂,有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之分.积极的体育学习情绪能使学生增添积极向上的力量,促使学生精力集中,求知欲强.从而提高其体育学习的效率.而消极的情绪缺乏体育学习热情、体育学习情绪冷淡等等,这些是体育学习情绪的两极表现.  相似文献   

8.
王玲飞 《辅导员》2013,(4):41-42
<正>体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科目.是一门将身体素质锻炼和思想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训练外.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但体育毕竟是体育.不能上成品德课,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课本身的特点.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一、力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因"材"施"德"(一)室内课中渗透德育。室内课时,我们要教给学生很多体育知识.也会讲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比如,在认识我国体育的伟大成就时,我告诉学生:现在世界上参与最广  相似文献   

9.
一、体育教学中影响体育兴趣培养的主要因素 1.参与的活动产生的直接体育需要 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而想学习或参与的一种愿望(需要).学生一旦有了这种需要,就会对其所渴求学习或参加的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能否充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相似文献   

10.
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可见,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中,要运用体育活动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直接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可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玲飞 《辅导员》2013,(6):41-42
体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科目.是一门将身体素质锻炼和思想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训练外.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但体育毕竟是体育.不能上成品德课,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课本身的特点.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一、力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因"材"施"德"(一)室内课中渗透德育。室内课时,我们要教给学生很多体育知识.也会讲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比如,在认识我国体育的伟大成就时,我告诉学生:现在世界上参与最广  相似文献   

13.
游戏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与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科目,是一门将身体素质锻炼和思想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训练外,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但体育毕竟是体育,不能上成品德课,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课本身的特点,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5.
学生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而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运用体育活动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直接渗透其中,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每一门学科总会存在“后进生”,体育学科也不例外.在体育教学中,因为学生个体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少兴趣但不属于有伤、有病或残疾的学生我们称其为体育“后进生”,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而且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因此,重视矫治体育“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对于贯彻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体育兴趣和动机是影响学好体育知识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兴趣是体育行为的基础,学生一旦产生了强烈的体育兴趣,就会对体育活动乐此不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体育兴趣,遇到困难也会自觉克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锻炼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必须认真时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在论述思想品德教育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校体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体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中只顾玩,对于所学内容并不感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以下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一、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和参与体育锻炼时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意外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及身心健康,还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在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的产生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