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语言表达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语言产生千变万化的原因和语言使用习惯千差万别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文化意识上的差异。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其所表达的内涵也有所不同。从而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组成文化意识。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不同文化意识对其语言使用的影响的分析,以及各自文化的差异对双方交流的严重影响,进一步来探讨中美文化在个人和社会的对比关系,从而使双方的交流共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2.
颜色词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有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文化内涵,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色彩意识和文化传统.研究英汉语言中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差异有利于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当我们使用这些词汇时,应特别留意其涵义及翻译,才能达到正确运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颜色词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有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文化内涵,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色彩意识和文化传统。研究英汉语言中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差异有利于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当我们使用这些词汇时,应特别留意其涵义及翻译,才能达到正确运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表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在对 哈萨克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 意识和交际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场合得体地使用汉语,在教学中,应从汉语词汇、 语法和语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文化内涵的导入。  相似文献   

5.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是人类生活和语言使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人类的文化息息相关.颜色除了具有物理属性之外,在不同的语言、文化当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因此在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历史、社会风俗、宗教信仰.成功地与外族人实现交流,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其语言,还包括其文化.文化靠语言存储与传播,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跨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文章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跨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应遵循的原则及其主要内容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一个民族的语言体现了该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思维形式等,语言课应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新课标在英语课程任务中明确提出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英语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其文化意识,第一,使学生的文化积累与语言技能发展同步,能得体地使用所学语言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8.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从文学、艺术、信仰到风俗人情等,几乎无所不包。B.w.Robinett在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一书中写道:"语言是社会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化。"每种语言都以广泛的文化作为背景,不同的语言反映着各自不同的文化意识、文化形成过程以及文化价值体系。从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功能角度来看,文化背景知识应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栽体,也是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渠道.众所周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渊源,要把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就要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的文化内涵.因此,文化意识是成功翻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外语不只是掌握语言,还要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育必然涉及外国文化教育,没有文化内涵的语言是空洞的编码,缺乏可信度,文化知识对于成功的语言学习非常必要。一、要重视文化意识1.了解文化内涵,理解跨文化因素。理解跨文化因素,可以在不同的场合,说话对象、身份等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得体语言。比如说,中国人表示关心的“Where are you going?”“What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不受欢迎,有刺探别人的隐私之嫌。可见,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真实的英语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2.了解外国文化,加深本国文…  相似文献   

11.
每一种语言都与其特定的文化密不可分,如果对文化内涵缺乏了解,则不能很好地掌握语言.文化意识的养成是英语视听说要达到的重要目的之一.透视英语语言的文化渊源,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语言的本质和意义所在,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语言是反映特定国家、特定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的一面镜子,是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些差异往往成为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出错的重要原因。学生学习一门外国语,不仅要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应熟知特定国家的文化系统。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以扩大语言学习视野,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策略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颜色词是文化限定词,它反映了不同的民族、社会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不同的民族对同一颜色词所持的态度以及所产生的联想既有其共同之处又有一定的距离和差异.本文拟以常见的颜色词的使用来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在用语言交流思想、交换信息、表达情感时不可能脱离所处的社会环境,交际中一定会折射和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这便是语言的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学习,获得对该民族文化的认识;反过来只有了解了文化情境背景的深刻内涵,学生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语言材料的真正意义.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人们的全球化意识日益增强,不同意识形态、文化和地区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语言表达除了其表面意思外,还积淀着浓厚的文化意义、内涵及色彩。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教学应该是一体的,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不忘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在有效地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能力的同时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语言和文化,而且两者密不可分.因为语言是文化环境的产物,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是语言赖以存在的环境.然而,由于文化的多样性,生活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会发现,即使他们使用同一种语言,也很难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顺畅进行交流,因此文化及文化差异的渗透应该在语言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小学英语作为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更应该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以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秀军 《教书育人》2012,(19):44-45
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对目标语(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有人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还  相似文献   

18.
浅论文化导向型英语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对于一种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文化导向型英语教学模式把文化背景知识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使学习者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培养出使用英语准确、得体、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者.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的使用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是难以掌握其语言的深刻内涵。深层的阅读理解作为信息解码的高级形式,是文化习得的最佳手段和检验方法。由于阅读外语材料涉及到中西方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个信息处理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正确运用。阅读理解的每一个过程都涉及到跨文化背景知识。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其相关文化知识对于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涵、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不同文化下的语言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内涵,阐述了英语词汇的内涵意义,初步把英语词汇的内涵和汉语之间转化的基本模式分成三种:概念意义相同或相近而文化内涵意义不同、概念意义相近而文化内涵部分相同、概念意义不同而文化内涵相同,通过分析原因、举例比较来说明英汉词汇中文化内涵的对应关系是否一致性,认为文化内涵的差异可能源于意识观念、联想意义、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几方面的原因,讨论了文化内涵上范围的差异和异同并存的情况,并列举了文化内涵相似而表达对象相异的有趣现象,强调要重视语言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培养文化敏感和文化习得意识来真正掌握文化中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