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巧妙地进行广告植入,是影视作品中广告取得成功的关键。电影《非诚勿扰2》是近年来我国植入式广告的成功代表之作,本文对这部影片中植入式广告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取得更好的广告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非诚勿扰》是一档大型婚恋交友节目,自开播以来,节目收视率一路飙升,获得众多的电视观众粉丝.那么,《非诚勿扰》栏目何以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本文试从该栏目对电视受众心理的准确揣摩,对心理效应的成功运用的角度来分析其成功原因.  相似文献   

3.
《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同为模仿《Take me out》的真人秀节目,但《非诚勿扰》显然取得了更高的收视率。通过比较《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在叙事结构和影像空间的差异,揭示出《非诚勿扰》的成功得益于其戏剧化的情节叙述和风格化的影像空间呈现,在情节方面使用主副情节线并行的叙述手法,并设置个性化的人物;在视觉影像方面突出了空间的疏离感、强调了空间的功能性与并置性,形成了《非诚勿扰》特征的影像风格,成为真人秀节目真实与虚拟标准的最好体现和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  相似文献   

4.
片名:非诚勿扰2导演:冯小刚主演:葛优舒淇孙红雷姚晨还未走出《非诚勿扰》迷人的北海道农村,冯小刚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旅行遐想。让我们一起走进《非诚勿扰2》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在充斥着广告的环境中,如何让广告做得更有效果,广告主更是绞尽脑汁。广告的"再传播"应运而生,它在广告传播的基础上经广告制作人的进一步加工将广告打造成更易于被受众接受的作品。与此同时,一种将广告"再传播"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广告宣传的种种限制,促使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加大对品牌植入式广告的投入,通过与众多的电影作品植入式广告运用的比较,探讨其传播效果,进而揭示这一"再传播"过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影植入式广告向人们展示着一种超前的广告文化形象,即它是以非广告的形式将产品、品牌隐藏于电影中并和电影情节融为一体,在受众观看电影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把广告信息展露、传播给受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是我国植入式广告的成功之作,通过对这部影片中植入式广告的表现形式和成功之处进行分析,揭示当前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广告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增幅趋缓,开始进入瓶颈期,但是精明的媒体人又找到了一种让观众无法躲避而又乐意接受的广告方式,这就是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也称隐性广告,与显性广告相对,主要是指把广告植入到电视剧、电影场景、节目中等,使广告与之融为一体,在受众无意识的情况下将商品和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地展现给受众,进而达到广告主所要求的目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广告做得不像广告,让观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  相似文献   

8.
文章讨论植入式广告的生存状况,整体分两部分即植入式广告的生存的土壤与其发展面临的问题。揭示广告采用新形式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中自身的适应与调节能力,及其与营销策略的契合与对受众注意力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磊 《文教资料》2011,(1):59-61
《非诚勿扰》是相亲真人秀节目中最红火的节目之一,本文就《非诚勿扰》的文化价值、叙事策略,以及节目如何从私人化走向公共文化领域这三个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对《非诚勿扰》相亲节目2010年3月14日第10期进行分析,特别是对男嘉宾富二代刘云超挑战极具争议拜金女马诺一节进行分析。主要从节目对话内容进行语步分析。《非诚勿扰》整部作品的电视类型是相亲节目,同时具有相亲功能性和娱乐性,风格是犀利、幽默风趣。《非诚勿扰》凸现了当代男女双放方择偶意识形态的碰撞。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江苏卫视著名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大受成功的原因出发,以实例讲解了《非诚勿扰》栏目主持人孟非在其中的关键性作用,认为主持人的风趣睿智是这一档栏目在全国范围内广受好评的一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韩礼德功能语法的会话模式理论以及情景语境理论作为分析框架,试以国内典型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第252期会话作为分析语料,旨在探讨此类节目中会话参与者在交际活动中呈现的会话模式,借以浅析电视相亲节目掀起收视狂潮的原因。研究表明,在所分析的《非诚勿扰》语料中,存在四种主要的会话模式:提问-回答型合作会话模式、陈述-认可型合作会话模式、陈述-反驳对抗型会话模式及提问-拒答对抗型会话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电影植入式广告又称“隐性广告”、“嵌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广告营销方式,植入式广告自90年代随着美国商业大片进入中国,随即以蓬勃之势迅速发展起来.一时间出现许多与广告“联姻”的中国电影,其中以冯氏的“非诚”、徐峥“泰囧”为翘楚.在电影、广告携手繁荣的表象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发展之危机.如何让广告与电影这对半路“夫妻”能和谐地一路走下去,电影《小时代》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江苏卫视步步高vivo智能手机非诚勿扰精彩继续……"这句话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经典台词.人们总能在《非诚勿扰》中看到乐嘉开的玩笑,以及他对男嘉宾的调侃,节目中总是能擦出这样快乐的火花.《非诚勿扰》这个相亲服务类节目已经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甚至连外国人也"飞过来"参加《非诚勿扰》.总之,这个节目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火. 每期的《非诚勿扰》总是娱乐十足,富有趣味性.乐嘉,说话幽默风趣,又带着一些攻击性、讽刺性;而孟非语气平和,时不时会冒出经典的几句话,常常扮演"和事佬"这样的角色;黄菡老师温婉知性,能给观众许多富有哲思的话语,不过,在两位老师的感染下,黄菡老师也常常吐出一些幽默话语.我记得有一期黄菡老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在一般情况下是女人,乐嘉在一般情况下不是女人."一句话雷倒众人,而我就在电视机前笑得前仰后合,太雷人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严格的标准对《非诚勿扰》主持人插话进行了判定,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插话的原因、方式以及结果,认为《非诚勿扰》主持人插话具有鲜明的权势和性别差异,并从文化、社会、传播等角度对特点成因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影视剧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类型,自从诞生以来对我们现代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近些年来,传统媒体的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广播广告等越来越引起受众的反感和排斥,而影视剧之中的植入式广告凭借它新颖的营销模式和诉求方式,已然成为当代社会影视媒体广告的新的演绎平台,为广告主和媒介双方提供了新的合作机会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罗忠  黄朝贵 《现代语文》2015,(3):116-119
楼盘广告主为实现其广告意图——劝服广告受众付出实际的购房行为,都有意无意地去顺应楼盘广告受众的心理需求而选择楼盘广告语。根据语用综观论,广告语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因此,楼盘广告语的使用过程实际上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楼盘广告主选择广告语时顺应受众心理有一定的模式,运用它可以研究楼盘广告主在选择广告语时对受众心理顺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石 《小读者》2013,(7):28-28
我在哈佛遇到一个曾在万科工作过的留学生。有一天,他找我说想上《非诚勿扰》。我很吃惊:“《非诚勿扰》是找对象的一个节目,你一个哈佛的博士生上那节目想干什么?”他说他博士快毕业了,要找对象了。我说:“那哪是找对象的呀,那是一个娱乐节目,你到那儿能找到对象吗?”他举出几条理由说服了我。他说,第一,毕业之后他准备回国创业。上《非诚勿扰》一期节目是20分钟,以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费用折算,20分钟就是两百万。  相似文献   

19.
<正>一次偶然的机会,浏览了江苏卫视由孟非主持的节目《非诚勿扰》,欲罢不能,欲止不住。于是,每周末必守着江苏卫视,准时看完《非诚勿扰》才肯罢休。"光头佬"孟非的主持之道,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观看总是捧腹大笑、情不自禁甚至旁若无人。《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深受广大观众喜欢,这与孟非高明的主持之道不无关联。反观思想品德课堂和思想品德教师,为什么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和钟  相似文献   

20.
论植入式广告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挺进了广告帝国,并在广告大家族中夺得了一席之地。植入式广告是在影视剧情中刻意插入商家的产品或标识,潜移默化地达到宣传效果。它在电影中的应用,使广告主和制片商实现了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