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语料库的发展,隐喻研究逐渐朝综合性方向发展,文化是近年来隐喻研究的重点。利用在线语料库和隐喻识别,将李白诗歌里的常见隐喻意象与雪莱诗歌里的常见隐喻意象进行比较,发现东西方浪漫主义诗歌里常见意象由于文化背景而表现不一样,但都描述出多彩大自然,呈现出了人和自然和谐相融的关系,从而激发出诗人奇特瑰丽的隐喻意象和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2.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产生表明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中国学派主张打破西方精确的圈子 ,将比较文学放置在东西方文学的平等对话和跨文化研究上。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教学视点应从“古今中外”宏观语境中发掘中西文学隐喻的人类文化模式 ,寻找本土文化、特别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来文化的“拿来”与重建 ,从而揭示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融合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语言文化中的重要构成,译者对隐喻翻译需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使用贴切语言翻译。基于此,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翻译生态学,然后对比了英汉隐喻。最后详细分析了隐喻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以期能够做出一定参考,提高隐喻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思维方式。隐喻与语言、思维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克服了人们对隐喻认识的局限,从三个方面介绍中西方文化对隐喻翻译的影响,并提出正确处理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具备东西方双重的文化身份,包蕴了复杂的主体间性。在如何对待异质文化的问题上,赛珍珠考虑到东西方的独特性,以不同的视角变化地看待东西方文化,她试图打破西方社会以自我为核心的狭隘主义,从主体间性的维度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观照。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体育文化交融与未来人的人格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综述方法 ,对东西方体育文化进行比较。旨在吸取精华 ,去其糟粕 ,进行东西方体育文化交融。形成东方独特的体育文化 ,并为塑造未来人的人格服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选取两本原创剧本中比喻为例,探讨准确传递五华采茶戏词中隐喻意象的翻译方法。笔者发现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意象图式,剧本中英文同等意象传递为少数,不同意象隐喻转译及针对文化特定隐喻进行下调处理为常用翻译方法。准确传递文化内涵为传播英译版五华采茶戏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从价值观念、表现形式、科学性质等角度探讨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认为东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是武术入奥失利的根本原因。指出中华武术要在保持自己文化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文化反应和思维方式。隐喻打破抽象思维和语言的束缚,恢复被抽象思维排除在话之外的丰富联想关系,为文学语言提供超出其本身含义以外的思想感情,从而揭示出文学艺术的内在意味和深层意蕴。本文立足于弗莱的五相位说,结合中西方文学作品片段,探究文学隐喻的模式,有利于有力地把握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特征和提升读者的文学作品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如中国古典诗词、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和象征主义文学作品等。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视角下的西方体育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哲学起源以及其演进历程的探讨,试图找寻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所在,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从自身而起,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英汉语人体词汇的隐喻也正说明了这一点。由于具有人类共同的认知基础,英汉语人体词汇的隐喻存在着很大的共性,但是也有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习语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因而也就最能体现两种文化的异同。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指出虽然历史源流和表达方式不同,但由于人类的共性,不同语言中的习语具有很多相同特征。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英、汉语常用视觉动词词义演变中反映出来的概念隐喻。英、汉语在视觉域的概念隐喻基本一致,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子隐喻上。这反映出英、汉两个语言民族在以视觉体验为基础的对世界的概念化方式上既有比较多的共性,也有各自的语言文化特点。英、汉语常用视觉动词词义演变既从视觉域(属身域)向心域隐喻投射,也从视觉域向外部物质世界域、社会关系域、以及生理知觉域内部隐喻投射。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建的《深圳特区报》小型语料库,本文从认知隐喻学角度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媒体中的认知隐喻,发现战争隐喻最为频繁,远远超出其他常用隐喻。这一隐喻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网络系统,涵盖了抗疫的方方面面,对于抗疫的性质、参与人员的构成及责任,以及各种抗疫行为作了全面、形象的描述。战争隐喻如此突显,与隐喻的相似性本质、疫情特点以及举国体制下的抗疫现实有关。  相似文献   

15.
西南是中国民族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区域之一 ,各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生态智慧。对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研究 ,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也能够为西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参照。在大力实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倡导各民族和睦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取向的今天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无疑给现代社会提供富有启示意义的独到智慧。在西南地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 ,只有坚持把科学发展理念与各民族传统生态智慧相结合 ,才能形成各民族相互尊重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 ,真正实现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隐喻中的英汉两种语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对英汉文化隐喻进行比较分析并就其翻译进行探讨,主张采用异化手段对文化隐喻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这样有助于源语言文化的保留,也有助于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论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比喻意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喻意象是诗人在物与物、情与物之间创造、设置、构结出的一种新的关系。刘勰将《诗经》到南朝的比喻意象区分为比义和比类两种类型。魏晋南朝的比义意象是索物取象以类比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意念;比类意象主要是对外在声响色貌的比拟,其中有的是缺乏主体心灵因素穿透的技巧性牵合,有的则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魏晋南朝诗人还创造出具有派生和扩展功能的比喻意象,而且出现了比喻意象中比喻关系淡化,本、喻体融合,从而向广义的隐喻转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从颜色词看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由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制度、历史变迁、思维习惯以及表达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颜色词语表现着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化,突出地反映了东西方民族语言方式的差异性。正是这一差异性,形成了民族文化“传通”的种种译名误区,致使一些少数民族风情译名寓意荡然无存。为此,文章论述其译名误区的形成及其必然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就如何有效跨越其误区的途径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雅思贝尔斯与阳明的生平和哲学思想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构成某种跨文化的链接点而促成两者的融通。此外,雅思贝尔斯了解阳明的哲学,其晚期哲学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的极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本文提出了在不同文化哲学(如雅思贝尔斯哲学与王阳明哲学)之间进行相互比较研究的初步模式,德国哲学家与中国哲学家之间可以进行跨文化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