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迄今所发现的一颗最遥远的超新星的研究 ,美国科学家为爱因斯坦的“暗能量”理论找到了第一个直接证据 ,并证明了在“大爆炸”后 ,宇宙的膨胀先是减速 ,然后进入加速阶段 .这颗超新星的编号为“1997ff”,于 1997年被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 .“1997ff”爆发于 110亿年前 ,当时宇宙的年纪只有现在的 1/ 4 .超新星即爆炸中的恒星 ,它发出的亮度是几十亿颗恒星亮度的总和 .测定超新星的亮度 ,可以用来判断宇宙膨胀的速率 .科学家们经大量计算和分析确认 ,“1997ff”的亮度是预计正常亮度的两倍 ,比距离更近、更年轻的超新星爆炸发出的光还要亮 .科学家们据此判定 ,这颗超新星爆发于宇宙的减速膨胀阶段 ,从而证实了宇宙膨胀先减速后加速 ,同时也证明宇宙中确实存在负引力 .负引力的概念由爱因斯坦在 2 0世纪初提出 ,也被称为“暗能量”.爱因斯坦提出暗能量时自己都不相信其合理性 ,科学界至今对负引力也还几乎没有什么认识 .但科学家估计 ,暗能量可能占据了宇宙成分的2 / 3,对它的了解对于理解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具有关键作用 .有关“1997ff”的新发现为暗能量的存在提供了新的佐证 .科学家认...  相似文献   

2.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表彰了两项成果,一项是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和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探测宇宙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导致了中微子天文学的诞生;另一项是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在“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导致了X射线天文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到宇宙的其他地方建立生活,是地球人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对此,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令人神往的设想。 地球悬于太空中,是一个巨大的圆球,它具备特殊的优越条件,致使几百万种生物能在该星球上安家乐业。科学家们正是以地球为蓝本,设计了一座“宇宙岛”。它是一个直径500米的空心巨球,球的内壁有住宅、树林、河流等,将这座人造太空球放入宇宙,它每分钟自转两周,在“赤道”处产生几乎与地球相同的引力,生活在其中的人感觉象在地球一样。不过“宇宙岛”的  相似文献   

4.
开心暑假来临,你有找到新鲜玩法吗?科学家们倒是有一个爆炸性的发现,位于南极的天文望远镜探测到了一种叫做“引力波”的东西,证实宇宙是由一场“大爆炸”产生的.也预示着一种可能性: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存在着无数个“平行宇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为线索,紧密结合该时期科学家理论创造活动的切身体验,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毕达哥拉斯主义在哲学上的两大主张即“万物皆数”和“宇宙和谐”给近代科学家理论创造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艳 《江西教育》2006,(6):12-14
前不久,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在省科技馆看完“宇宙科技展”后,写了一篇作文——“昨天下午,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省科技馆,我们饱含热情地观看了宇宙科技展。宇宙科技展讲述了宇宙学研究的历史,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宇宙科学知识。以后我一定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名宇宙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物理教学探讨》2007,22(1):F0003-F0003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评出了人类自诞生以来提出的十个影响最大的“理论”。1.宇宙大爆炸宇宙学家们指出大爆炸之后几秒钟宇宙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表彰了两项成果 ,一项是雷蒙德·戴维斯和小柴昌俊长期致力于宇宙天体物理学研究 ,在“探测宇宙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一成就导致了中微子天文学的诞生 ;另一项是里卡多尔·贾可尼在“发现宇宙射线源”,这一成就导致了 X射线天文学的诞生 .仅在几十年前 ,人们还认为宇宙是平衡而缓慢运动的 ,由于这些科学家的杰出贡献 ,这种思想只能停留在历史教科书中 .下面对这三位科学家所获得这一成就的科学背景作一介绍 .一、改变了人类认识宇宙的方式太阳为什么会发光 ?早在 19世纪 ,科学家们就曾对太阳的能量来源做…  相似文献   

9.
宇宙在“婴儿期”时,光子和物质结合在一起,宇宙是一片黑暗。宇宙大爆炸之后约30万年,宇宙降温,光子摆脱物质的束缚发散出来,星球开始发光。随着宇宙的膨胀,一部分光子转变为微波,天文学家测量这些宇宙微波后绘出宇宙微波背景图。美国航空航天局新近发表了最新的微波宇宙全图,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早期的宇宙面貌。这张新的微波宇宙全图是美国科学家查尔斯·本勒特和大卫·斯佩格尔共同整理来自微波异向性探测卫星的最新资料而成的。微波异向性探测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了形成于大爆炸后38万年的宇宙微波背景辐…  相似文献   

10.
大观园     
宇宙早期有大星系中国科学家得出结论:宇宙的早期“居民”中已有大质量星系。此结果将颠覆传统的“星系形成理论”。液体防弹服美国研制出超浓液体防弹服,在受到重击时立即变  相似文献   

11.
“科学界的奥斯卡奖”——《科学》杂志评选的2002年度世界科学十大科技突破正式揭晓。这十项科学突破依次是:“小核糖核酸”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太阳中微子的“失踪”之谜揭开;基因组学研究开始为全球谋福利;科学家观测到“婴儿期”的宇宙;研究者利用阿秒激光成功观测到电子运动;科学家找到对“温度”和“化合物”都敏感的蛋白质;首次获得完整细胞器的三维照片;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天文学家获得更为清晰的宇宙图像;在哺乳动物的视网膜中发现全新感光细胞;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06,(12C):F0002-F0002
2006年11月23日,科学家们投票选出了哈勃太空望远镜16年来拍摄到的五张最佳照片,哈勃每周向地球传回约1200亿比特的停息,成为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功臣”。它发回来的照片向人们表明,宇宙是多么的神秘和美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1999年,为表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人类的贡献,中国天文学家将他们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袁隆平”星遨游茫茫宇宙,尽显中国科学家的风采和对世界科学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评出了人类自诞生以来提出的十个影响最大的“理论”。1.宇宙大爆炸宇宙学家们指出大爆炸之后几秒钟宇宙的变化:气温骤升至100亿度,  相似文献   

15.
大爆炸宇宙假说已有氦丰度和3k背景辐射等观测事实证实,成为当前科学界所公认的宇宙模型。但这一宇宙模型还有其不足,著名的“奇点”问题就是其一。英国科学家霍金等人,以量子宇宙学的理论不但抹平了大爆炸的奇点,而且说明了宇宙起源于量子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世纪前,英国深海科学考察船“挑战者”号在分析从海底采集的沉积物时.发现一种带有磁性的黑色尘埃微粒。在这之后.美国、日本的科学家也都在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具有类似性质的尘埃颗粒。科学家在鉴定其身份时惊奇地发现,它们是具有宇宙物质“血统”的天外来物。因而被科学家称为“深海宇宙尘”或“宇宙尘”。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现     
爱因斯坦没错宇宙有“暗黑能量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教授亚当·里斯近日宣布,通过哈勃望远镜,他们第一次取得了支持“暗黑能量说的“重要数据。里斯和同事利用哈勃望远镜观测了23颗超新星。由于科学家已经探明超新星爆炸的物理机制,因此天文学家不仅能用超新星现象测量星体距离,还能知道超新星消亡时的宇宙膨胀速度。里斯取得的“重要数据为爱因斯坦视为“最大学术污点的“宇宙常数”洗清了“沉冤。爱因斯坦当初在写下广义相对论方程式后,发现方程式中描述的宇宙不是在膨胀就是在收缩,但他相信宇宙处于亘古不变的稳定状态,于是在方…  相似文献   

18.
华裔科学家丁肇中日前说,中美等国科学家共同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将于2003年再次被送入太空,进行寻找宇宙反物质和暗物质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由1990年4月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近观测到的新数据表明,宇宙将像现在这样永远地膨胀下去。据1月13日召开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披露,“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高分辨率摄谱仪发现,氢的同位素氘只占星际空间氢总量的15/100万,远远低于以往估计的数值。科学家认为,当时,宇宙会在这些物质的吸引下收缩,即形成“宇宙坍塌”,如果宇宙总质量低于一定数值时,宇宙就将像现在这样永远膨胀下去。氘是衡量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物质多少的一个重要尺度,“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的数字表明宇宙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原初引力波?美国科学家发现的原初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靠谱吗? 2014年3月17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一台架设在南极的,名为“宇宙河外偏振背景成像”的望远镜,首次捕捉到了原初引力波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留下的涟漪——发现了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作为一名中学生,这条重大新闻或许会让你一头雾水,没关系,听我慢慢解释,你就会明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