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学生观察、实验的指导要适度,如果指导过于具体,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照老师说的做,结论不会错,学生就不用动脑筋思考了。 我教《种子萌发》一课时,告诉学生自选种子,自己设计条件,做种子萌发的实验,要求作好观察记录。交待完了,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有的用玉米、花生种子,有的用各种豆类种子。放置的位置也有各种打算,有的放在阳台上、窗台上、冰箱里,有的放在教室里、向阳的地方、背阴的地方等等。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也在教室里放置了几样种子。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实验指导要适度,如果指导得过于具体,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一切规定死,结论虽不会错,但学生收获了什么就很难讲了。我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教《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自选种子,自己设计条件,做种子萌发的实验,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3.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实验指导要适度,如果指导得过于具体,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一切规定死,结论虽不会错,但学生收获了什么就很难讲了。我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教《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自选种子,自己设计条件,做种子萌发的实验,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4.
用一种材料,做一系列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课堂。为了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发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材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一系列相关实验。例如,分发给学生适量黄色玉米和白色玉米种子,分别做以下实验:(1)观察种子结构,同时鉴定种子是否有生命力。(2)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同时测定种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5.
生物实验的改进(三则)哈尔滨市动力区66中学校李维卓神子的成分演示实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种子成分演示买验,是用小麦种子和面粉。可是在证明种子有脂肪存在的就不太明显,学生印象不深刻。现在我用蓖麻种子来做,效果较好。实验时先除去蓖麻种子的硬质外皮。一.将...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教学》2012,(8):48-49
上“种子发芽实验”内容时,按教学要求,我引导学生猜测阳光、水、温度等因素可能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并组织学生讨论了如何验证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要求学生在家做“种子发芽实验”。一星期后,我惊讶地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手里拿着的只是一个长满豆芽的纸杯。学生为什么更改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把一个明确的对比实验,做成简单的发芽实验?  相似文献   

7.
讲“种子的萌发”之前,我让学生做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由于学生大都生活在农村,对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都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可是讲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本身必须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时,有个同学却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8.
生物实验技能的考核,历来采用书面考核的方法。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死,而且往往不能联系实际。为此,我们在初中植物课考试时,进行了一些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一、考核内容:1.种子萌发过程;2.根的结构;3.显微镜的使用。二、考核方法: 1.在考试前半个月,让每个学生任选一种植物的种子,做种子萌发实验,要求他们每天做好种子萌发的观察,并填写人手一  相似文献   

9.
1.发现问题讲"种子的萌发"之前,我让学生做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由于学生大都生活在农村,对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都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可是讲到种子萌发的自身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实验教学中 ,根据当地学校的教学条件 ,将学生准备材料与教师制作教具相结合、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常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运用相结合 ,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1 学生准备材料与教师制作教具相结合实验课上需要的实验用品 ,如《种子的结构》一课 ,需要各种植物种子。我要求学生提前做各种种子发芽的实验 ,使他们上课能观察到各类种子的发芽现象 ,进而认识植物种子从结构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蚕豆为代表的两部分组成的种子 ,一类是以玉米为代表的三部分组成的种子。另一方面 ,实验室没有器材 ,教…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怎样做“种子发芽”实验的现在的初中学生,将成为下一世纪的栋梁之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具有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有创造能力,有丰富的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要达到这一点,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  相似文献   

12.
《种子的成分》演示实验的改进哈尔滨市李维卓在《种子的成分》一课的演示实验中,一般采用小麦种子和面粉作实验材料。实践中,我发现用这种材料来证明种子含有脂肪,效果不明显,给学生印象不深刻。后来,我改用蓖麻种子做实验,效果比较好。实验时,先除去蓖麻种子的硬...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提高实验技能是中学生物教学任务之一。如何提高实验效果 ,真正达到实验目的 ,则是实验课的重要任务 ,提高实验效果的关键是教师要认真备好课 ,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要细心具体观察小麦根尖结构的实验 ,我是这样做的 :1 上课前的准备工作1 .1 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指导。1 .2 师生课前同时开始准备。把小麦种子用温水浸一昼夜 ,播在培养皿内湿润的吸水纸上 ,把玻璃皿放在温暖的地方 ,让种子萌发。以后 ,每天打开玻璃皿检查水的干湿和种子的萌发情况 ,等到幼根长到 2— 3cm长的时候 ,剪下长约 2 cm…  相似文献   

14.
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 实验失败是科学探究中不可避免的。一次,我布置学生回家做“植物的根总是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的家庭实验。有个学生选的是黄豆种子,结果泡了几天,都泡臭了,还没发出芽来。当别人带着自己培养的植物新苗到教室评比时,他只能垂头丧气地举起烂掉的种子。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第二册《植物的种子》一课,要求学生在初步认识常见作物种子构造的基础上,完成一个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为了让学生做好这一实验,我分以下步骤进行指导。 1 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之前,让学生知道一粒种子就是一棵(株)新植物的雏型,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是认  相似文献   

16.
1 研究背景 探究实验引发的困惑和思考:(1)学生实验:在七年级上学期“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授课后,笔者分别发给每位学生20粒黄豆种子,回家做探究实验,几天后学生普遍反映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的发霉和发臭,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2)教师教研:一次市级公开课“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课后研讨时,不约而同几位教师都提到了种子发霉的困扰.立足于要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想法,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种子萌发除了满足基本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其他外界条件是不是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生物教材中 ,大多数的实验都可在课堂上完成 ,但也有一部分演示实验需要较长时间 ,仅在课堂上甚至一天内是无法完成的。如“种子萌发的条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等实验在课堂上往往只能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或最后的部分步骤 ,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 ,我们做了如下尝试。a .课堂上集中研究、组装 ,在下次课观察。根据实验的目的 ,将实验的准备过程提前在课内进行。例如 ,在学习“种子的萌发”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在上次课留下部分时间 ,讲清实验的要求和…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物》教科书中介绍用花生种子做鉴定脂肪的实验 ,花生需浸泡 3~ 4h。如浸泡时间短 ,不易切成薄片 ;浸泡时间长 ,由于组织太软 ,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在实验教学中 ,由于部分学生做徒手装片的技术不熟练 ,往往切得太厚 ,实验效果不明显。为此 ,我选用含丰富脂肪的种子———芝麻做实验材料。具体作法 :用一粒干芝麻种子放在两个载玻片的中间 ,用手挤压 ,直至载玻片的上面有一层白膜状物。去掉芝麻皮 ,滴一至二滴苏丹且染色 ,稍后盖上盖玻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 ,即可看到许多圆形桔红色 ,透亮的脂肪小颗粒。用芝麻代替花生做实验材料有…  相似文献   

19.
新编初中《植物学》“种子的成分”一节的编写,是采用先归纳后演绎,即先摆出结论,然后逐步验证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按演绎推理→归纳总结来处理教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要求教师在每做一个实验时,须交待实验过程,以  相似文献   

20.
在生物学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造力以及掌握实验技能与技术,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我们在植物学根的初生结构的实验课上,做了如下的探索: 一、做实验以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参与和动手。实验前两周发给每人若干成熟饱满的大豆种子;学生自己培养到铺有湿滤纸的培养皿内,加盖培养,保持湿度和水分,一周后胚根突破种皮长出,待幼根长至4~5cm时,开始做根的初生结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