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可就是这样一个常用字,人们有时读"shuí",有时读"sh éi",即使同一个人,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对"谁"的读音也是模棱两可,而且这种语音的差异并没有表意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实录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师:请同学们抬起头,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给予树.)谁会读?(生读课题.)真不简单,不仅读准了多音字"给",也读准了生字"予".(分别给"给"和"予"注音.)谁再来读.(生再读课题.)  相似文献   

3.
读<老王>,要跟着杨绛先生读老王. 杨绛为什么写<老王>?是因为"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这份"不安",不是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或者"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杨绛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都不是."--所以我们不要去计算"杨绛和老王谁亏欠谁"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4.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谁来读?你读的荷叶不圆,也不绿。谁来读?圆是圆了点,还不够绿……就一句话,读一次,再读一次,读出感情来,读出感情来……当前这种"以读促悟"、"以读悟情"的课堂似乎是语文回归的路标了。殊不知,在长达九年的语文学习中,如此"有感情地朗读"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间。试问,一千次没有内容的朗读能让孩子学到什么?拯救阅读教学,首先要对课堂中无休止的"有感情地朗读"说"不"。拒绝"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5.
正朗读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同时朗读也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会朗读是十分重要的,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境界一:帮助和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有"通"才有"精",初读一篇文章,肯定有容易读错、读掉字、读不顺口的地方,只有反复读,才能把文章读顺畅,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这需要采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百读不厌。如:自由读(以解决生字、新词,以及读不通顺的地方),同桌赛读(看谁用的时间短),五分钟快读赛(同一时间内谁读的遍数多),小组开火车读(看谁读的流利),在激烈的读书竞赛过程,学生始终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当前,在新课程的感召下,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正日益受到重视。备课先备"读",讲读多练"读",时刻不忘"读",自始至终以"读"开路,以"读"取胜,读中探"宝",读中得"金"。那么,怎样加强读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相对独立又紧密相关的。读是一个吸收的过程,而写是由"内"向"外"的倾吐过程,读与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读的过程中,文本的文字语言,通过内化、吸收,可以变成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达到积累写作素材、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相互促进的,又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教学中,读与写不存在谁吃掉谁,谁吞并谁的现象,读与写两者合则双美,离则两伤。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非读,无以培养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非"读",难以培养逻辑思辨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兴奋起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经过思考、借鉴、实践,我发现"实力PK、自由辩论、个性表演"三招颇有实效。一、第一招:实力PK根据成就动机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荣誉感和好胜心都特别的强,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挑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外在动机与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鉴于此,我在课堂上常运用"实力PK",掀起学习热潮。例如,在检查预习时我会组织学生比比谁记生字词快,谁的读音准,谁解决的问题多,谁最会提  相似文献   

10.
当下,感悟体验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一种时尚.课上,学生还没读几遍书,教师便迫不及待地让学生"说说你的体会""谈谈你的感受",有时还一阵穷追猛问:"你还有什么与别人不一样的体会或感受?"事后美其名曰"感悟".学语文重在培养"语感",其中的"直觉',很重要,而这种"直觉"有时是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我称之为"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11.
一、初读课文,读通故事 师:同学们,这路边的李子随手可摘,王戎为何不取?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生读课文) 师:读文言文既要读准字音,也要注意停顿.要在"谁做什么""谁怎么样"的"谁"后面停顿,(出示:王戎/七岁、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看看这几句话,谁来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把"读"当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还应利用有效的策略教会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品析、积累运用语言,从而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更要通过充分地"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3.
每个月当我收到<语文世界>这本杂志时,我都会爱不释手,放学一回家,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有时竟会废寝忘食.两年来,我从<语文世界>中掌握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语文世界>伴随我快乐成长. 我漫步<语文世界>,在"七彩读书阁"里,了解了许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翻开"人物故事簿",感知他们的传奇经历;我还乘坐"小说列车"到"海外看台"去周游世界;我还能翱翔在"科幻空间站",去探索"美丽星空"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7,(9)
语文老师恐怕谁都会说要重视"读写结合",都清楚读是写的基础。但读和写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怎么结合?什么时候结合?是否一定要在作文课上才谈结合?是否一定要按课  相似文献   

15.
邹德钦 《学子》2013,(1):66
一、创设游戏情景,激发识字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顺应这一心理特点,我有意创设一种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识字氛围。课堂上,我常常在其中贯穿着一些游戏场景,如,"摘果子""采蘑菇",字图对号"贴膏药",组字游戏"补补丁",还有抢读生字游戏"看谁成为第二名",只要有某位同学读时不认真或读错,我就指名说"某某同学是第二名"。另外,我还根据不同的课文,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让感悟叩开语文学习之门,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习得知识,陶冶情操,获得发展,更多地体会语文的魅力。"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为主线,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机会     
日前读老友苏生作<新长恨歌>,说的是杨澜"触网"的故事,十分趣致.歌末唱道:"在天愿作高科股,在地愿联网络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泡沫绵绵无绝期",不禁捧腹笑倒.  相似文献   

18.
正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课文朗读,谁先读给老师听?(一生读第1、2自然段。)师:很遗憾,有一个字漏掉了,你自己感觉到了吗?生:"有一年",少了一个"有"字。(该生把第2自然段又读了一遍。另一生读第3、4自然段。)师:他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读得很自然,像说话一样自然,这是我一直努力要做到的。(一生读第4自然段。)师:儿化音没读好。(范读"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请该生跟着读)再接着往下读。(生读)  相似文献   

19.
在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风景中,还有一道别样的风景,那就是读"作文选"。尽管说读"作文选",对有些家长和老师来说可能有些功利色彩,甚至有时因为使用不当,还可能带来一些学作文的负面影响。但只要注意策略,有效的引导,读"作文选"对学生感悟生活、积累语言和学习习作表达方法都会起到有益的帮助。一方面,对于同龄人的佳作,学生更容易产生感情共鸣。另一方面,阅读这些多生、多类、多题的,并有名师或作家评  相似文献   

20.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读"是重点。只有"读",我们才能认识更多的生字,只有"读"我们才能了解更多的事物;只有"读"才能让我们体会真实情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读"的实践研究,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为例,谈一谈"读——悟——读"的三步读书法。第一步"读"每当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