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棣华 《海外英语》2014,(21):208-209,226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常常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歌:去,抓住一颗陨星》一直被认为是邓恩最受欢迎的诗歌之一,其韵律的运用巧妙而独特。该文从约翰·邓恩的诗歌入手,结合英语诗歌中的韵律知识,探讨了邓恩的《歌》中的韵律音乐性。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常常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歌:去,抓住一颗陨星》一直被认为是邓恩最受欢迎的诗歌之一,其韵律的运用巧妙而独特。该文从约翰·邓恩的诗歌入手,结合英语诗歌中的韵律知识,探讨了邓恩的《歌》中的韵律音乐性。  相似文献   

3.
诗歌鉴赏能力是中学生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必备的素养之一,也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在组织教学时,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联想等方法让学生领悟诗歌的魅力,达到融会贯通之功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最具文学底蕴的一种文学体裁,但高中学生却兴趣不大,而且觉得很难。如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呢?本文中笔者从诗歌情感鉴赏入手,介绍了几种体悟诗歌情感的技巧,通过知人论世、关注题目、把握形象和揣摩语言来降低高中生分析诗歌情感的难度,从而减小高中生和诗歌鉴赏中的障碍,让学生在感悟诗歌情感的过程中,享受美,提升个人素养。  相似文献   

5.
周仕敏 《新疆教育》2013,(16):93-94
诗歌是中学语文教学难度中较大的一种文体。究其原因,除了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学定位不合理等因素外,没有充分认识和把握诗歌自身文体的特点,而忽视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应该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从诗歌的本体特征入手,探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知人论世法、意象分析法、诵读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唐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体,其语言精炼、情绪内涵大多利用意象来体现,因此意象的翻译成为唐诗翻译最关键的一部分。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如何准确翻译诗歌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7.
现代诗歌教学的切入点是指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最先进入的讲解手段或方法,这里主要指从现代诗歌的语言形式进入。诗歌语言的主要特质是跳跃性,这种跳跃包括语音层面和语法修辞层面。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应从诗歌跳跃的语言形式入手,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8.
古诗歌具有想象丰富、语言凝练的文体特点,增加了其解读难度。诗歌阅读又是中、高考的重点,所以,如何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意象是古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意象入手,简述古诗词意象的内涵、特点,探寻意象的教学角度,从而为诗歌解读提供一些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诗歌教学的切入点是指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最先进入的讲解手段或方法,这里主要指从现代诗歌的语言形式进入。诗歌语言的主要特质是跳跃性,这种跳跃包括语音层面和语法修辞层面。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应从诗歌跳跃的语言形式入手,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10.
<正>诗歌难懂亦难教,这几乎是一线语文教师的共识。诗歌教学之难有其自身的文体特点因素,但当前诗歌教学探索中的不足亦不容回避。诗歌文体凝练语言简省,包藏的情感却极为丰富多元。这让诗歌具有谜一般的迷人气质,也成就了诗歌谜一般的解读之难——读诗如同猜谜,读者只能借助在语言中窥破的点滴,去探查作品蕴藉其中的情绪。迁移到诗歌教学,则是引导学生突破重  相似文献   

11.
金叶 《考试周刊》2014,(4):20-20
<正>诗歌篇幅短小,结构精当,语言精致凝练,极富表现力,特别易于学生诵读。小学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诗歌,怎样通过诗歌教学让学生经历美的历程,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是诗歌教学的首要任务。怎样在诗歌教学中凸显有效性呢?在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水乡歌》的过程中,我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紧扣教材,各段突破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3,(60):27-29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样式,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几千年来古典诗歌以其特有的魅力滋润着炎黄子孙的灵魂。中小学新课标的教材中,古典诗歌所占比重明显增大,篇目大多是流传千古的名作,但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有待探讨。文章从大胆放手让学生讲评讨论、以"读"和"写"作为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教师素质的提高、营造大的教学环境四方面入手提出建议,希望能改善古典诗歌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13.
杨瑞芳 《集宁师专学报》2006,28(1):22-24,33
诗歌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文体之一,其语言艺术的独特性远不是其它文体可以相比的,它往往利用语义的乖谬悖理、语序的颠倒、语词的错位以及跳跃和省略等来实现诗歌艺术的主体特征。本文主要从内在形式上来分析一下诗歌语言的智性建构,诗歌语言偏离常规语言模式,在它的文本构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语词的多义或复义、语词的跳跃性组合、语词的色调调整等。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古代,人们把不合乐的称作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现代汉语将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称为诗歌。诗歌是最古老的文体,既反映社会现实,又饱含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感情,是独具魅力的文学瑰宝。新课标对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诗歌教学的重要作用,即诗歌因其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形象凝练的语言和丰富深沉的感情,成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不可替代的载体。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数量众多的经典诗歌,本文旨在结合诗歌的特点和  相似文献   

16.
诗歌,文学的一种样式。它要求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像,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中学诗歌教学,应体现诗歌的文体特点。笔者认为体现诗歌的文体特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以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的核心观点"图像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与世界关系的角度概括诗歌的本质,再从诗歌画面与场景入手,总结当前诗歌教学应具备自觉的理论意识和相应的理论素养,明辨诗歌文体特征,处理好知识、审美和人生三方面的关系,从而实现诗歌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所有文体中,诗歌是最能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一种文体,在阅读古代诗歌时,从诗歌的情感入手,体会作者的心绪,是读懂诗歌的一种方法。一、从注释中把握情感。诗歌的注解往往把诗歌的写作背景交待得很清楚,而写作背景常常就透露了诗人创作的心境,人生的  相似文献   

19.
唐诗是中国古诗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典范。为贯彻《新课标》倡导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文章从中小学教材选文出发,探寻义务教育阶段诗歌教学尤其是唐诗的审美价值,从唐诗的音韵、语言、绘画、意境、真情、哲理等美点入手,挖掘其中最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的因子,以便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力求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以唐诗为范式,加强诗歌的"美育"功能,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塑造完美人性并完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0.
<正>一、激情诵读,激发兴趣教学诗歌时,老师准确地把握好诗歌的感情,用有感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这是诗歌教学的魅力之源。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诗歌的朗读,并且经常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旨在通过范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意境之美,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另外在讲诗时,我适当用一些诗意般的语言,这种清新、美丽的语言就如同涓涓溪水,使学生顿感清爽、惬意,语言艺术的魅力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