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越王赵佗是在岭南实行封建割据,建国称王的第一人.《史记·南越尉佗列传》是记录此史事的最早记载.因而,它是我们研究南越国历史的重要文献材料.余积年有志于南越国史之探索,仅就管窥之见,对此列传略作笺证.  相似文献   

2.
在古汉语里,使动、为动和意动用法,是常见的、特殊的实词活用法。此三者句型结构相同,其谓语部分均是“动词+宾语”的动宾式,且与一般动词用法的句型相类。例如: ①吾攻赵,且暮且下。(《史记·信陵君列传》) ②赵军固壁不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良业为取履,因长跑履之。(《史记·留侯列传》) ④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史记·李将军列传》) 以上四例,既有动词的一般用法,又有动词的  相似文献   

3.
对宋玉作出总的评价的,首先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宋玉“祖屈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叙述的秦朝疆域是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的疆域。后来,秦朝北击匈奴、南攻南越和西南通西南夷后开拓的疆域无法包括。整个秦朝的疆域应是东、南到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阴山,东北至辽东。由于后人引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朝疆域的失误,错把秦朝初年的疆域当成整个秦朝的疆域,造成千年之错。我们有责任纠正这个千年之错。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到西汉时期,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很大的发展.《史记·西南夷列传》不仅真实地记述了这历史事实,而且反映了太史公先进的民族历史观念;《史记·西南夷列传》不仅准确无误地记述了我国古代西南地区各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而且是一篇讴歌我国西南地区各民族的诗篇.  相似文献   

6.
1987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宋衍申主编、苗泼、王景周副主编编写的、标明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材”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全书一册,不到40万字。我粗略地选读了其中的《尚书·牧誓》、《诗经·七月》、《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武帝纪》、《汉书·张骞传》、《汉书·食货志上》、《后汉书·党锢列传序》、《后汉书·华佗列传》、《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十二篇文选,觉得有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史记》未予张骞立传,而于《大宛列传》中第述始末,另于《西南夷列传》、《匈奴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及《李将军列传》中,兼载相关行迹。《汉书》钞录《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史事,编辍而为《张骞李广利列传》。《史记》载述张骞行止之各传,对博望侯归汉之年及得国失国之年,互有参差,而《汉书》对此闹如。读《史记》难免存惑,现试考辨。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夜郎的诸多问题中,夜郎王城究竟现在何处,始终是贵州史学家与考古学家难以破解之谜。要判定夜郎王城之所在,首先就必须以最原始的史料《史记?西南夷列传》为依据,然后再参照其他文献和考物发现的材料进行甄别。司马迁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写作《史记》,并且又曾在夜郎王国尚存的汉武帝时代亲临西南夷,从现在考古工作者在原西南夷区域发掘出土的实物,可以说明《史记》中的许多重大史实是可信的。比如《史记》说:“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现滇王印早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根据《西南夷列传》中的记载,考察夜郎王城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夜郎王城距爿垌江不远;第二,蜀地商人常在夜郎卖枸酱,并由 柯江乘船到南越番禺出售;第三, 柯江属于联系黔粤的珠江水系,从夜郎王城不远处可以通航直达番禺。  相似文献   

9.
徐仁甫先生《史记注解辨正》附《史记校读举隅·辨省略》(四川大学出版社 1 993年版 ) ,揭示了《史记》记事的“省略例”。如其文云 :“《郦生列传》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 ,赐郦生食。’按 :‘沛公喜’上节略了一段记郦生言辞。”“《游侠列传》‘而猥以朱家……郭解’等。按 :上文曰‘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 ,此言朱家、郭解等 ,明举五人之首尾以赅括中间 ,其有省略可知。”徐先生所论 ,甚为精道。今循徐先生之法 ,似还可得《史记》“省略”之一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太史公曰” :“余读《离骚》、…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课本和一些选本(如人教版《古代散文选》(上)、安徽教育出版社《古文观止全译》)均说陈涉“倔起阡陌之中”,而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中《史记·秦始皇本纪》则说陈涉“倔起什佰之中”,乾隆四年校刊、上海锦章图书局印行的殿版影印《史记·秦始皇本纪》亦持此说。是“阡陌”还是“什佰”?笔者以为应作“什(仟)佰”。理由有四:1.说陈涉“倔起什佰”不仅见于上引二版本《秦始皇本纪》,而且乾隆四年校刊、上海锦章图书局  相似文献   

11.
《招魂》的作者是谁?历来都有异议.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千余年来主要有如下三说:一是认为屈原作以招楚怀王的.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吾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清代吴汝纶《古文辞类纂校勘记》沿其说而认为《招魂》是屈原作以招楚怀王的:怀王为秦虏,魂亡魄失.屈子恋君而招之,盛言归来之乐,以深痛其在秦之苦也.“朕幼清以廉洁兮”,朕者,怀王也.“上无所考此盛德兮”,言怀王本有盛德,为俗所牵,曾不能成此盛德而罹祸也.“有人在下”,人,怀王也.是时怀王未死,故曰“有人在下”.“魂魄离散”,盖入秦不返,惊恐忧郁而致然也.张裕钊补充其说: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动词“问”除了极少的几个用例作“问候”、“慰问”讲,绝大多数是“询问”义.本文论述的是“询问”义的“问”用作谓语所构成的多种句式的特点.“询问”义的“问”,作谓语时,表示有不了解的事情要向别人询问,把问题提出来请别人解答.这样就涉及询问什么(询问的内容)和向谁询问(询问的对象)的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可以由双宾语句式表现出来,承担询问内容的词语是直接宾语,承担询问对象的词语是间接宾语.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母问奢其故.”“奢”是询问的对象,是间  相似文献   

13.
《辞海》(1979年版)的“睡”(3819页)字是这样解释的:睡(shuì)睡觉。《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汉书·贾谊传》:“将吏被介胄而睡.”其中“孝公时时睡”的“睡”字,并非“睡觉”之意。  相似文献   

14.
题解: 本文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标题是选文时加的。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史书,所记史事自黄帝起至汉武帝止(约公元前3000年—前90年),计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文是《秦始皇本纪》中的一节。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其父司马谈曾任汉太史令(掌管历史和天文的官),开始计划写《史记》。司马迁  相似文献   

15.
一古书上“孰与”二字连用,表示询问,有两种基本句式。甲式:吾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乙式:子孰与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救赵孰与勿救?(战国策·齐策一)甲式可用“A+孰·与B·x”来表示,乙式  相似文献   

16.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同谪)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徙谪实之初县。”这是“谪戍”制度在秦代历史上首次出现。其后,始皇三十四年、三十五年、三十七年屡有谪发(见《史记·秦始皇本纪》、《越绝书》卷八)。汉人晁错总叙其制说:“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扬粤,置戍卒焉……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  相似文献   

17.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出巡,“过彭城”,曾大规模组织人在泗水捞取周鼎。而《史记·秦本纪》和《周本纪》则明确记载,周王室灭亡时,“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那末,秦始皇又何以在泗水捞取周鼎?《史记·封禅书》又说“……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日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汉书·郊祀志》亦有类似记载。而唐人孔颖达则在为《史记》作注时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于秦中。”本文试对以上诸说作一考辨,并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巨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注“间”为:“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这是不妥的。据《常用汉字详解字典》(孙云鹤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间”也可以从本义(隙也)引申为“悄悄”,“偷偷”的意思。如:《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乃屏人间语曰……”《汉书·项籍传》:“太公吕后间求汉王,后遇楚军。”《汉书·匈奴传》:“左大都尉欲杀单于,使人间告  相似文献   

19.
“与”字在《史记》、《汉书》中有“带领、率领” 义,而现有各字、词典“与”字下均未列此义项,应予增补.(一)《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哈、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饣甫)之.” 同上:“汉王稍收士卒,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阳,破楚京、索间.”  相似文献   

20.
说“竖子”     
中学语文《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各种课本对竖子的解释是:“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项伯辈。”先说竖子。说它是骂人的话,言重了。《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史记·蒯通传》:“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成竖子之名”。《战国策·燕策》:“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史记·平原君列传》:“白起小竖子耳”。《吕览·必己》:“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雁飨之”。《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以上这些例子,“竖子”并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