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黄赤交角决定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使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规律地变化.如果黄赤交角发生变化,则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也跟着相应地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范围,使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规律的变化。如果黄赤交角发生变化,则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也跟着相应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上稳定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 ,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使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时间而发生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天 ,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有规律地变化。如图 1:图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示意图a.夏至日 ;b .太阳直射 15°N纬线时 ;c.二分日 ;d .冬至日从图 1可以看出 ,同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  相似文献   

4.
蒋洪力 《物理教师》2004,25(2):49-51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由于太阳光线的传播 ,向阳的半球是明亮的 ,形成了白昼 ;背阳的半球是暗黑的 ,形成了黑夜 .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公转的平面 (黄道平面 )与自转平面 (赤道平面 )约有 2 3 .5°(或 2 3°2 6′)的交角 (黄赤交角 ) ,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使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不同纬度的昼长也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在分析和研究光的传播与地球昼长的数量关系时 ,将太阳视为点光源 ,或视为面光源 ,地球的昼长将有所不同 ,同时…  相似文献   

5.
问题一,黄赤交角α=23°26',南北回归线纬度为23°26';南北极圈纬度为90°-23°26'=66°3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及极圈纬度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建立的?如图1,A、B、C、D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分别代表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和春分日。R代表太阳的位置。过BRD作平面M与地球赤道平面平行,则α为黄赤交角的平面角,α=23°26'。C位置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最南点P点。显然线段RP和线段OP在同一直线上。线段KL为赤道平面内与EF平行的地球直径,而β为P点的地理纬度,即地面一点与地心连线和赤道平面所…  相似文献   

6.
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如度图值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为δ,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值为H,L1、L2为平行的太阳光线,L3为过北极点的圆的切线,L5垂直于L3(过切点的圆的半径或直径垂直于圆的切线),L4(赤道)垂直于L5(地轴)。求证:δ=H。证明:∵∠1=∠2(同位角相等),δ为∠1的余角,H为∠2的余角,∴δ=H。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的正二、午刚太出阳现高极度昼值(。极夜)现象的地区的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图2,L1为太阳的直射光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δ,L2为晨昏线,L1垂直…  相似文献   

7.
夏至日或冬至日当天,白天有多长时间?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如何由当地竖杆的影子长度来计算竖杆的高度?这些有趣的问题,与物理、数学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可推导出地球昼长公式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由公式来计算某地冬至日或夏至日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和夏至都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对于北半球一定纬度处,冬至那天,白天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而夏至那天,白天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过了冬至,北半球白天的日照时间增长,同时太阳直射  相似文献   

8.
[考点解析] 考点一 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 1.基本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实际的昼长比理论昼长要长. (2)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北(南)移,则北(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相似文献   

9.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当太阳直射点位置移位时,会产生哪些要素作关联的变化呢?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中找到相关答案。从这简单的光照图(图1)中可以得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与晨昏线和经线夹角(α)以及AN两点的纬度差是相等的。可以想象,当β变化时会带动α与AN纬度差的变化。可见当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变大,伴随着晨昏线与经线夹角(α)也增大,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范围也在扩大;昼夜差值(ED)也在增大。反之亦然。从上面的…  相似文献   

10.
金剑 《地理教育》2014,(7):49-55
一、考点扫描 二、知能构建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与公转的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由于黄赤交角(23.5°)的存在,加之地球自转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往返运动,从而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使得太阳辐射在地表有规律地季节变化(形成四季)和纬度变化(形成五带).具体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什么叫正午?从时刻上看即一天中自昼的中间时刻,即昼半球中央经线的时刻,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其地方时为12点.从位置上看则一定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昼弧的中点、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午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有固定的位置.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故正午太阳高度角为某地正午(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即昼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如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全球有且只有120°E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才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太阳视运动图上表现如图1.  相似文献   

12.
邓先武 《教学月刊》2015,(Z1):107-109
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这种移动会导致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密切相关,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一定的关联性。那么,这种关联性是否可以通过我们熟知的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图表示出来?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目前研究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图的文章虽然不少,但是大多都集中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所造成的影响。其中包括各地正午太阳高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用途演示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模拟测量正午太阳高度。二、制作原理(1)利用激光笔射出的光点作为太阳直射点。地球自转和公转时,观察模拟的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状况。(2)激光笔射出的光线穿过胶体时,出现一束红色光线(丁达尔现象),用以模拟太阳光线,当光线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器时就可以模拟测量某点的太阳高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2007,(24)
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时间、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时间、不同纬度分布规律。当太阳直射在某一纬度时,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分别向南、向北逐渐递减。2.应用纬度分布规律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由于太阳直射点在不停地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也在不断地变化,但分布规律是不会变化的,只要抓住了直射点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就能够得出。  相似文献   

15.
黄开云 《考试周刊》2012,(92):133-133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同一经线上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其纬度差就是多少度。  相似文献   

16.
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这种移动会导致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密切相关,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一定的关联性。那么,这种关联性是否可以通过我们熟知的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图表示出来?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目前研究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图的文章虽然不少,但是大多都集中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所造成的影响。其中包括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极夜的范围互求,南北极圈极昼极夜的变化趋势,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凹凸状况。[1]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的讨论也仅仅停留在文字分析方面。[2]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问题有用数学分析和推导的,也有利用黄经推导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δ=arcsin(039.7775sinλ),λ是黄经度。并有分时间段利用日期推导太阳直射点纬度,如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这个时间段,δ=arcsin{0.39775×sin[×n]},n 为从春分日开始太阳运行的天数,n沂[0,186];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这个时间段,δ=-arcsin[0.39775×sin(n-186)o],n为从春分日开始太阳运行的天数,n沂[186,276];在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这个时间段,δ=-arcsin{0.39775×cos[×(n-276)]},n为从春分日开始太阳运行的天数,n沂[276,365]。[3]但对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图,至今未发现有人利用函数研究地球昼夜长短情况以及昼夜变化。本文拟对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图进行函数分析,从中找出其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通过绘图讲解这一难点,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较好。在绘图时,以某一经线的纬度为纵坐标,标出赤道(0°)、北回归线(23°26′N)、南回归线(23°26′S);以时间为横坐标,标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及次年春分、夏至六个节气(如图所示)。一、引导学生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边讲边绘,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曲线(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从A至B,即每年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从B至D,即每年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经过…  相似文献   

18.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向阳的半球是白昼,背阳的半球是黑夜,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黄道平面)与自转平面(赤道平面)有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而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变,所以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使某一地区的昼长也随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1.降低并突破“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中许多内容复杂且抽象的知识重点和难点:①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规律;②“二分二至”及“四立”等节气的天文含义;③冬夏半年的划分及天文含义: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时间)和纬度(空间)变化规律;⑤四季成因及天文含义;⑥五带的划分及天文意义,五带范围大小与黄赤交角大小的关系;⑦不同季节太阳的出没方向:⑧太阳直射点纬度数和极点太阳高度.与晨昏线相切纬线的度数(亦为极昼夜的最大范围)及正午太阳高度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教材中讲到“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新教材第17页)时,地球由于自转而有赤道平面,由于公转而有黄道平面,这两个平面之间有23°26′的夹角,而地球的自转轴总是指向北极,因而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而且移动的幅度在南、北纬23°26′之间。教材中的图把黄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