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甘肃人民出版社是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自1957年出版了第一本敦煌学著作《敦煌石窟艺术》之后,便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四十年来出版的敦煌类图书达170余种,其中有4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并有10种图书获国家级奖项。出版内容涵盖了敦煌学的方方面面,是国内出版界出版此类图书最多的一家出版社。其中许多高质量的学术论著和研究成果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空白,代表着敦煌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古人真迹弥足珍贵——敦煌遗书研究文献的出版 敦煌藏经洞遗书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  相似文献   

2.
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肃藏敦煌文献》和该社所属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藏族文化发展史》,最近双双荣获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甘肃藏敦煌文献》一书是甘肃人民社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暨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年而隆重推出的一部大型文献整理图书。该书的出版是敦煌学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随着敦煌史地资料的开发和对敦煌珍藏的研究,人们已经领略到了敦煌的神奇造化和古代中国  相似文献   

3.
敦煌究研院编《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自1986年出版以来,于研究敦煌学多有便利。书后所附贺世哲先生《从供养人题记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营建年代》一文则对各时代七八十个洞窟的开凿或改修情况作了详细考证,  相似文献   

4.
甘肃人民出版社从80年代初出版第一部敦煌学术专著起,到现在已有20年了。1982年,我社出版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编的著名学者段文杰、史苇湘等撰写的学术著作《敦煌研究文集》。这是我社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共收入论文13篇,28万字,附图版150余幅,内容包括石窟分期、敦煌史地、佛教思想、壁画内容考证、石窟艺术研究等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前进,出版后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 1983年,在兰州召开全国第一次敦煌学术讨论会,100多位老中青三代学者济济一堂,相互切磋,盛况空前。这次盛会是敦煌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会后,由敦煌文物研究所编辑部从向会议提交的100多篇论文中精选编为《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交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分为《石窟·艺术编》上下册和《文史·遗书编》上下册,收入国内知名学者段文杰、史苇湘、周绍良、任继愈、谭树桐、叶栋、陈  相似文献   

5.
敦煌藏经洞遗书于1900年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使后人看到了古代社会的山河旧样、人间万象;看到了历尽沧桑的九州方圆、往昔岁月的阴晴圆缺。甘肃是敦煌的故里,是甘肃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敦煌这颗璀璨的文化艺术明珠。作为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深入挖掘本地出版资源,揭示敦煌历史的千古之谜、文化珍秘。在几十年的敦煌类图书出版历程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图书对敦煌遗书文献方面的研究做了细致的缀述与诠释。 其中对敦煌遗书进行了综合整理研究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下),收录了著名敦煌学家周绍良、任继愈等人研究佛经、典籍、科学文化、语言文字、民俗民风、河西史地等方面极有见地的论文43篇。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对敦煌遗书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专题研究方面,《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是我国第一个敦煌文学作品选注本,填补了宋代以前讲唱文学的空白。由周绍良、颜廷亮著的《敦煌文学》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另外一本《敦煌文学概论》则在敦煌学的界定、分类、艺术风格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在对敦煌  相似文献   

6.
1900年,当被人们发现和重新认识敦煌藏经洞和千佛洞遗迹以来,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各国学者对敦煌发现的新资料进行了范围广泛的多方面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国际学术界逐渐形成一门新学科——敦煌学。但是,有关敦煌学的概念和范围、敦煌学的历史和分期,以及如何从理论上系统总结和研究敦煌学的发展和演进过程,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歧义和争论,更缺乏总结性的专门论著。因此,林家平、宁强、罗华庆合著《中国敦煌学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并为敦煌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训诂问学丛稿》是苏州大学教授王继如继他1999年出版的《敦煌问学丛稿》之后出版的又一部论文集。全书共收集有关训诂的论文40篇,作者在此书的《跋》中将这40篇论文分为七类:一是关于训诂学如何面向新世纪的思考;二是古书疑难词语的训释;三是总结敦煌俗字和  相似文献   

8.
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大型敦煌文献整理图书《甘肃藏敦煌文献》(全套六卷),在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前夕,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书是敦煌学历史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是敦煌学界盼望已久的大事,它与已出版的《英藏敦煌文献》、《法藏敦煌文献》、《俄藏敦煌文献》等同类著作相配相补,相得益  相似文献   

9.
“类书”一词始于《新唐书》,它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叫“类书”?在《辞海》(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31页)中有个较简明的说明:“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便于寻俭、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始于魏文帝时《皇览》,历代都有编篡,但多亡佚。现存著名的有:唐代的《北堂  相似文献   

10.
<正> 三《敦煌遗书总目索引》,1958到1962年编纂,1962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83年中华书局重印本。《敦煌遗书总目索引》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到现在为止的,世界上唯一的敦煌汉文遗书的总目加索引。世界上研究敦煌学的学者,可以说没有不利用这本书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的类书类序和各书提要体现四库馆臣较为成熟的类书思想。这主要表现在对类书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类书具有兼及四部的性质,有便检寻、存遗佚、资考证的功用,类书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类书在使用中也还会产生弊端。《总目》的类书思想对后世的类书研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成立8年多来,继1986年《现代汉语频率词典》获中国图书奖荣誉奖、1991年《胡同及其他》(张清常著)获中国图书奖二等奖之后,1992年出版的《中国敦煌学史》一书,1993  相似文献   

13.
“敦煌古藏文文献出版工程”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经典出版工程之一,其主体部分《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先后被列为“2011—2020年国家古籍出版规划”“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分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文章回顾了“敦煌古藏文文献出版工程”项目实施的来龙去脉,梳理总结打造这项文化出版精品工程的顶层设计、出版历程、编辑经验及重大意义,全面呈现几代藏学专家、出版人的筚路蓝缕之功。  相似文献   

14.
类书是一种特殊的文献编纂形式。检讨近八十年来有关类书的研究状况,类书的研究可以分为相关研究专著与相关研究论文两部分。从相关研究专著来看,各成体系,面也铺得较宽;从相关研究论文来看,对类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类书与目录学的关系、类书与索引的关系、类书的分类体系与分类思想、类书产生与发展的原因、类书的起源、类书的性质、类书的综论性研究、类书的功用、类书与文学的关系、类书的现代化、类书与文献编纂、类书的编纂思想、敦煌类书等十几个方面。同时,指出了八十年来类书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对将来的类书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宋代及以前已有相当数量的类书,但是,对宋代出现的四六类专门性类书,学界几乎无人涉及。宋代出现的较为集中的四六类类书主要有《圣宋名贤四六丛珠》、《圣宋千家名贤表启翰墨大全》、《翰苑新书》、《诚斋先生四六发遣膏馥》等几种。文章从诸种四六类书的基本文献问题入手,归纳总结出宋代四六类类书的兴盛原因,并对此类类书的性质、特点做出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前不久出版的《敦煌吐鲁番本文选》,与上海接踵面世的《文选集注汇存》,桴鼓相应,是构建文选学的两大基础工程。与通行的敦煌文献的图录书影相比较,中华本有两个明显的特色:专门集中和收罗富赡。《昭明文选》写本在敦煌遗  相似文献   

17.
金传道 《兰台世界》2021,(3):135-138
古籍书目对于元代类书的著录,有将非元代类书当作元代类书的情况。《声律关键》《群书会元截江网》《新编通用启劄截江网》《源流至论》《类编名公四六启劄云锦续集》为南宋类书,《韵类节事》《群书会要》为金代类书,《裁纂类函》《群书集事渊海》《群书类编故事》《群书备数》为明代类书,均被著录为元代类书。此种状况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元代类书的编者多为名不见经传者,缺乏相关的文献记载;明清时期书贾伪造古籍;元代类书研究现状较为薄弱等。  相似文献   

18.
国家图书馆馆藏全部16000余件“敦煌遗书”将于明年全部编纂整理完毕,分150册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这是记者6月29日从《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编纂座谈会上了解到的。这项出版工程是在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和国家图书馆共同努力下历时三年完成的。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其中数以万计写于公元5世纪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历史文献在尘封千年之后再度面世,令举世震惊。此后,“敦煌遗书”历经劫难。其中,外国探险家将大量“敦煌遗书”劫掠海外。直至1910年,当时的清学部才命甘肃学台将劫余经卷解运…  相似文献   

19.
《辞源》、《辞海》振红《辞源》、《辞海》是近几十年来,我国最为通行的工具书。它们都是以我国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辞书的特点编纂而成的。《辞源》出版于1915年,由陆尔奎、方毅主编,商务印书馆编6人《辞海》出版于1936年,由陆费奎、...  相似文献   

20.
明清类书的兴盛与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书是我国古代按照事类抄集材料的书,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知识,所谓“区分胪列,靡所不载”(《藏海》李桓序);“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陈梦雷《上诚亲王汇编应》)。它具有百科全书的某些特点,但不是现代意义的百科全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编辑类书的传统,历史上出版过大小类书四百多种,在我国古代出版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编纂类书起始于三国魏,衰亡于清末民初。明清两代,是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类书的出现,把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