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藤野先生》主题思想的理解,大致有三种意见:或认为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的;或认为是表现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或认为既表现了作者对藤野深沉的怀念,又表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的。近年来占上风的是第二种意见。即如部编语文教材第五册选的这篇作品的提示中就指出。“全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种说法是很值得讨论的。我们基本赞成同第一种意见,但是还要补充一点,就是这种怀念和歌颂,是从作者的爱国主义立场出发的。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这篇散文  相似文献   

2.
在义务教材初中语文《藤野先生》一文的课后“理解·分析”第二题中,有这样一个提问:“鲁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统摄全篇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此解说成:“作者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统摄全篇。”对如此解说,笔者认为有些偏颇。《藤野先生》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10月12日写的,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一些生活片断。文章的标题往往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的概括。这篇散文的标题是《藤野先生》,所写的事情是与藤野先生有内在联系的: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日暮里与水户表现出的忧国之情,是作者能在藤野先生教导下刻苦学习的主要动机;写  相似文献   

3.
编录在河北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藤野先生》一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领悟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上(如对鲁迅先生深情的关爱、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无比感激)及其表述关爱和感激的语词语料的运用上,而不应该放在弃医从文等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上。其理由有四:  相似文献   

4.
《藤野先生》是一篇叙事性文学作品,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与恩师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难忘经历,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在字行间又隐隐流露出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本文篇幅较长,建议同学们通过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理解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情感及主旨。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散文名篇《藤野先生》的开头.描写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的糜烂生活及其作者对此的愤慨,强调了从东京去往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处地名的记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鲁迅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操。据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案第五册《藤野先生》一文认为,《藤野先生》“全文是以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为线索”,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则认为,《藤野先生》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还有另外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多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和教师用书都认为,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有求实精神”、“严谨治学”、“不怀民族偏见”等,《藤野先生》的主题,也就是赞扬他这些精神,同时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抒发爱国主义感情当然是正确的,但以上对藤野先生的品质的概括,我认为不准确,把主题定为赞扬藤野先生这些精神,当然也就不准确了。藤野先生是鲁迅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他不但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表示怀念,还一直在家里挂着他的照片。1934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1999年第3期上。曹家标先生《〈藤野先生〉》的中心意思是爱国主义思想吗?《认为:“《藤野先生》一文中,统摄全篇的中心思想应该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深厚的怀念之情。”此种说法,颇值得探讨。一、从作品背量及创作动机看1926年,北京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北洋军阀反动政府血腥镇压了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当时在北京女子师大任教的鲁迅先生由于坚持正义,写了几篇揭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篇幅不长,可是容量不小。文中不单是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到离别的经过,还写了诸如东京留学生的情况,去仙台途中的所见,看电影之后决定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过程等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又是以什么为线索而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呢?我们认为这篇文章是通过鲁迅留学日本这段生活中的几个片断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青年时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贯串全文的一条中心线索。  相似文献   

9.
人教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9课《在仙台》(五年制第十册第23课)一课,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课文通过写鲁迅在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对他的关怀和帮助,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毫无民族偏见,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鲁迅在写藤野先生对他的关怀帮助之前,先用一小段文字写了他在仙台受到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1999年第3期发表了曹家标先生《〈藤野先生〉的中心意思是爱国主义思想吗?》。其文认为:“《藤野先生》一文中,统摄全篇的中心思想应该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深厚的怀念之情。”此后,《中学语文》2000年第1期又发表了张德勤先生的争鸣之作《〈藤野先生〉的中心应该  相似文献   

11.
一 多年来多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和教师用书都认为,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严谨治学”、“不怀民族偏见”等,《藤野先生》的主题,也就是赞扬他的这些精神,同时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以上对藤野先生的品质的概括,我认为不准确,把主题定为赞扬藤野先生这些精神,当然也就不准确了。 藤野先生是鲁迅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他不但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表示怀念,还一直在家里挂着他的照片。1934年,日本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教育界和文学界对鲁迅散文名篇《藤野先生》的主题思想,看法很见分歧。有说是记录鲁迅思想转变过程的;有说是记录鲁迅探索救国道路的经历的;也有说是揭露帝国主义对日本青年的毒害或是批判某些清国留学生的丑行的。而争论最热烈的是:<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当年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对外国留学生入学条件的有关规定,鲁迅先生与日本人民的友好交往和对中国国民弱点的正确态度,《藤野先生》的思想内容,以及“物以稀为贵”的含义等方面,试图论证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他初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时所受的“优待”,其作用并非在于表现作者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是表现“日本人民的友好感情,为藤野先生的出场作辅垫”。  相似文献   

14.
《藤野先生》文中多次运用对比,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其中相同人物不同方面的对比、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等对理解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作文中滥用错用词的现象普遍而严重。因此,在讲解课文中,加强副词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能力是有帮助的。 今以《藤野先生》一课为例,试谈一下我的作法与体会。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回忆青年时期留学日本在仙台学医生活的散文。文章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文情并茂,且用词十分准确。其中“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的运用,不仅起到语法作用,使句子结构完整,并且对作者所寄寓的深沉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十分贴切,准确。因此,在讲读课文时,就需要抓住这些副词,扣紧课文原句,突出作品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以逾 1/3的篇幅,叙述了日本爱国青年写“匿名信”诬陷鲁迅先生考试作弊和霉菌学课余放电影两事件。从鲁迅先生思想发展道路看,他早期赴日求学时思想具有突出特点并发生过重大转折,于是人们就从鲁迅思想研究的角度认为,这两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热情,交待了他弃医从文的原因。这固然不错,但仅此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这种过于笼统的分析立足点脱离了作者的本意。这篇以“藤野先生”命名的回忆性散文,其文章以表现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为主旨,无论怎样散,都必须围绕“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17.
《藤野先生》的主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本文并非主要写藤野先生,是歌颂藤野为主;也不是表现中日人民友谊为主;而是以表现作者寻找救国救民的爱国道路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主的。”这种说法有其片面性。首先,不应把鲁迅写作藤野先生》的思想基础当作文章的主题。作品中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只是反映了问题的共性——作者写作《藤野先生》及其他许多作品的共同思想基础,不能看成《藤野先生》这一作品的个性。其次,从选材看,《藤野先  相似文献   

18.
关于《藤野先生》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颇多。然而,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是毋庸置疑的,尽管有人认为它不是本文的主题或唯一主题。时隔多年,再读《朝花夕拾》,细品《藤野先生》,心中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藤野先生是鲁迅年轻时留学日本在仙台读书时的副班主任。文中,他是一位严谨治学的学者、一位循循善诱的教师。更重要的是,他正直无私,心胸宽阔,毫无民族偏见。这样的先生自然让富有爱国思想的鲁迅为之感动。从文章内容来看,藤野先生是文中的重要人物,但不是唯一的人物。应当承认,文章从头到尾都是在写“我”的见闻和感…  相似文献   

19.
《藤野先生》是一篇感情深沉的记叙散文。记叙的重点是藤野先生对作者——鲁迅先生的关怀和教诲,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鲁迅与藤野先生“结识——相处——惜别——怀念”构成一个整体结构。而文章的开头部分一至五自然段记叙的却是鲁迅结识藤野先生之前的一些事情,似乎与文章的主题不大相关。我们平素辅导学生作文时,经常辨到要围绕中心选材,那么,怎样理解本文的开头与中心思想的联系呢? 一、本文主要记叙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但文章开头(一至三自然段)不直接去写,而是奇峰突  相似文献   

20.
<正>他是治学严谨的青年教师,也是不修边幅的寒酸学者,同时还是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求医之际,唯一给予他关怀与鼓励的异国长辈。在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藤野先生》里,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藤野严九郎——这位师者身上所蕴含的高尚精神与多重形象。本文基于《藤野先生》的文本解读,探讨作者刻画人物时的情感表征与写作特点,以此对文学中惯有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进行深入认识。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