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纪末女性散文随世纪末女性文学创作的潮头,以强大的话语势力和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女性特有的审视生活的角度和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女性写作特有的新叙事状态和方式,言说自己,感悟人生,追寻“自我”,体认存在,使散文真正成为生命的划痕,情感的皱折。一方面,它确立了女性文化的主体地位,同时,它张扬了女性文化的生命化、个体性情感性特质,对女性文化的建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叶梦的大部分散文都从女性的自然生命历程切人,以大胆而又含蓄的笔致,写出了女性最初的生命脉动.表现出了女性“自我”、“生理——心理”之成长、完善的全过程。并且从生命哲学的层次上体验生命的奥秘,探索秘密的女性之谜和人性之谜。从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叶梦的散文是女性意识和女性体验的极致,是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散文”和“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思想大解放、人性大反思的历史文化机缘,触发了一大批女作家对“女人无史”的历史过往和性别依附的现实境遇发起前所未有的追问、质询,她们醒悟到“跪下的女人才把男人当作天上的星”;她们以不可侵犯又勇于担当的先锋姿态,以不避艰难的承担生命分量的女性散文写作,为全体女性寻找着通往尊严的路径,发出了现代女性人格独立宣言。  相似文献   

4.
“另类”女性创作产生于二十世纪末,以“新人类记事”为标榜,以“前卫”为指向,主要描写了当代青年“另类”生活方式,展示了当代上海、广州等大都市中青年一代的生存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化语境下我国大都市世纪末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状况。从后殖民的角度审视“另类”文学创作可以发现,“另类”女性创作中从人物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行为意识以及小说的语言和人物喜爱的艺术等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后殖民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代女性散文作为二十年代散文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感应着“五四”时代的脉搏,具有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核,作为一种女性书写,它从女性的独特视野,观照着社会人生与女性自我,以富有女性质感的语语,表现了女作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以及审美追求,展示了一个真实而灵动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6.
以诗人身份闻名的雷平阳在其散文创作中蕴藉着丰富的“诗性”因子。《雷平阳散文选集》是作者从私人的角度,以“诗性”之笔构写云南的篇章。从语言、空间想象和现代性叙述形式三个方面介入,对雷平阳散文中的“诗性”进行解码,可以窥见雷平阳散文在“诗性”书写背后所隐含的对文化“同质化”反抗和拒斥的写作姿态,以及对“底层”生命存在价值的质询,进而管窥主体在散文“诗性化”背后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五四时期女性散文和十七年女性散文作为参照,考察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审美内蕴,指出新时期的女性散文具有浓厚的女性意识,它主要反映在女性柔情的恢复,女性问题的反映以及女性生命的独特体验上。这对过去的女性散文有回归与超越两方面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范培松的《中国散文史》基于对散文本性的“生命”理解,从“史”的构架到体例分期上.着眼在一个“变”字,以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下散文主体的“自我”精神裂变为经纬.整合了意识形态制约下的社会文化心理及作家的精神气质和艺术个性,在客观再现“史”的同时,融入了著者大量的生命体验和激情,从而派生出一种形象生动的阐释效应。一种通常学术著作所缺乏的人生意味和阅读快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散文史上,萧红的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青春主题”。萧红的散文站在女性立场上,用独特而率真的青春笔触,展示了女性青春坎坷的成长之路和现代女性青春复杂而悲凉的内心世界。萧红富有才情而又饱含感伤的散文使读者感悟到作者当时的青春生命状态,也为我们认识和研究那个时代的青春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文学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执著的理性思考是构成王英琦散文艺术魅力的两个重要方面。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为她提供了丰厚的艺术土壤和情感积淀,“壮游”的经历、不幸的家庭生活、与“斗筲菜农”为伍、“求书问哲”使她获得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深刻的理性思考使她的散文具有了相当的思想深度。对民族文化、人类文明的思考,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对生命终极关怀的执著追问,都将历史、现实和自身经历相融合,使其创作不落俗套。  相似文献   

11.
叶梦是现代散评议颇具探索、开拓精神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对女性成长发育和生殖生育等历程中的种种生命奥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这些散文是对传统的女性禁忌的颠覆,标志着女性自我的复归与生长,也是叶梦以其女性的独特体验为视点对男权文化的反观和挑战,这些散文呈现出一种新的女性美,也体现出作者积极的创造的生命哲学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1990年代散文创作呈现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共生共有的局面。循此线索观察,此期出现了“散文热”等现象,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比较明显,出现了诗人散文、小说家散文、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女性散文等,杂文创作也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3.
散文“当遗嘱一样写”,散文情感革命,80年代散文的平静——余秋雨散文对散文文体体式的爆破——世纪末散文热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学风格和审美特征的角度指出了贾平凹散文的一系列阴性气质,如贾平凹散文中的“月亮”、“土地”、“石头”等审美意象和对女性的描写。并从作家生长的故土、家庭背景,成长历程、所接受的艺术观念、文化传统等角度,深入分析了贾平凹散文中的阴性气质形成的美学理念、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5.
张立勤是当代著名的女性散文家.她曾于病痛中经受生死考验,因此,她以生命的深层体验写作.她的散文是生命散文.她散文艺术的成功,昭示了她生命的凯旋.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散文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秋雨作品突破了他本人最初文体构思的设定,不是“游记集”。秋雨散文应被视为“广义”散文,其主体为“随笔”,很少篇什才是“抒情叙事并重”的“艺术散文”。它直接继承了本世纪初期现代文学先驱创立的思想文化传统,以其磅礴大气、文采横溢的艺术风格,精深奥博的文化意蕴,在中国文坛上,筑起了长达10年的亮丽风景线,给了人们各种各样的启示。它是一种宏大恢廓的文化目标的建树,它对文化与人格的考察思辨,可称为中国文坛“第一人”。它对“生命”奥义的开掘,正在引发出一群生命的共振  相似文献   

17.
在消费主义的文化氛围中,谭湘散文创作以其对个人存在经验的执著表达而独具特色:其作品以对知识女性艰难生存境地的审问和反思,向通常的女性散文的柔弱、脂粉气提出了挑战,在极限性的生存体验和领悟中表达着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同时,其散文以包容一切的女性精神、生命意识,豁达、兼容地看待生活与人生,传达出一种可贵的生命体验、乐观风貌。  相似文献   

18.
学者散文批评文化学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受《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所述艺术研究的“三维模式图”启发,主张用文化学方法研究学者散文,并从文化史、文化域、文化人(创作主体)和文化层(文化文本)四个交叉的向度(或称“文化生命圈”)纵横剖析学者散文的几乎所有侧面;提出散文文本词指(表层)、象指(中层)、义指(深层)和心指(隐层)四层分剖法;新创了“散文四要素”第一系列重要术语、概念和范畴,为研究散文及学者散文设置了一套全新的理论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给散文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的是以周涛、张承志、马丽华、刘亮程等为代表的西部散文。西部散文无论题材、风格、手法、体式,都与传统的散文观念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西部散文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西部民族的生命意识、生存意识,更是在散文史上和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在散文中,以女性的视角,深刻揭示出女性自身的劣根性和女性在男权社会受到的精神奴役与创伤,并且在旧的价值废墟上为现代中国人树立了新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与之相适应,她也创造了女性散文的新的意象、叙述语调和结构模式,从而形成了具有女性特色的“私语体”式的女性散文话语方式体系,开创了女性散文话语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