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燕 《小学生》2011,(4):18-19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汉字的造字特点,汉字的形声规律.汉字组成的丰富词汇,使学生学习汉字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有益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我们知道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与写字教学,要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维度考虑。  相似文献   

2.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困难的环节,多采用分散识字法和集中识字法,但效果不是特别好.“字族文识字教学法”是国内非常成功的一种集中、高效的识字教学法,把这种识字方法运用到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但要注意汉字基本笔画、部首集中学习,母体字需要优先教学,循序渐进推进字族文识字教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识字教学应渗透汉字文化。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学习特点不同,运用汉字文化进行识字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应各有侧重。低年段从字源入手,了解汉字构成;中年段从偏旁部首入手,进行汉字分类迁移;高年段从字义入手,体会汉字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汉字祖先》是我校自主开发的配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有关识字教学的语文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汉字的情感,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汉字构形规律对识字的重要性。汉字的形义关系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本教学设计中,尝试运用“溯源——对照”的方式认识象形字的构字特点;依据“分解——组合”法科学而灵活地析解指事、会意字;强化偏旁教学的字理意识,做到“教一个得一串”,认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效率。在教学中,注意形与义的有机结合,凸显字理教学的特色,更好地为学生掌握汉字特点、识记汉字字形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一直是个难点,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方法,应先分后合,在教学初期,除分散识字外,专门开设汉字课集中识字。本文提出了集中识字法的教学原则,以及操练法、归类法、组块法(拆分或组合汉字)、理据性解释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汉字的造字方法入手,通过对汉字形体演变的分析,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六书”理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7.
黄昭艳 《广西教育》2005,(7A):64-65
一、汉字教学及汉字使用现状 1.汉字教学现状 (1)目前小学语文教师主要采用的汉字教学法目前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的汉字识字教学法多种多样:a.看图读拼音识字(以图示义,音形义结合识字,小学一年级用得较多)。b.归类识字(如把形声字、形近字、同义字、反义字等归类,集中识字)。c.随课文分散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语言环境中学用结合)。d.部件识字(通过对汉字部件结构的分析进行识字)。e.听读识字(听读、识字、写字分步进行)。f.字理识字(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探究汉字的形义渊源,从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等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汉字教学改革步履维难,当代汉字识字教学的症结在于没有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相似论具有极强的方法论意义,以相似论为指导改革汉字识字教学,建构新型的科学认读机制,有助于培植识字教学新的生长点,有助于将汉字教学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建立汉字档案,拉长识字战线。具体做法有:以掌握学生的“相似信息块”作为识字教学的基石;以重视和把握汉字教学与周边事物的联系作为关键;将识字教学当成系统工程对待作为保证。  相似文献   

9.
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两大流派,但二者各有优缺点。集中识字的优点是学生可以短期内集中识记大量的汉字;缺点是汉字识记缺乏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不易理解汉字的意思,遗忘率高。分散识字的优点是把汉字放在课文中学习,学生学习汉字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容易理解汉字意思,记忆牢靠;缺点是一边阅读,一边识字,二者互相制约,汉字识记效果受影响。如果能创造出一种融合二者优点,尽量避免二者缺点的汉字识记方法,无疑对汉字教学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识字教学的传承和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字、汉语已有几千年历史 ,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汉字的学习 ,汉字的教学便自然成了中国蒙学教育的起点。从《史籀篇》到当代小学语文课本 ,其间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识字教学经验。近十年来 ,我国召开的全国性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就有三次 ,识字方法也从五六十年代的“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发展至现在的 30余种 ,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于 :1.基本上解决了汉字难学问题 ;2 .构建了识字教学的基本理论 ;3.发展了“识字和阅读与作文基础”的理论 ;4 .体现了汉字教学的现代性。但在汉字教学和研究中还要进一步提高识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要进一步研究字种、字量、字序和汉字的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世界上罕见的历史悠久的文字。中国古代的汉字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五四”以后的几十年,没有真正形成识字教学法体系。建国以后的汉字教学少有专门的识字课本,“字、词、句、段、篇”同步教学,“音、形、义、用”同步教学,要求一步达到“四会”,这样做既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也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汉字诗的追溯,创生“汉字儿童诗”概念,并基于统编教材创作600个生字的汉字儿童诗用于识字教学,多维度构建多样态课型,实现基于统编教材的读创融合识字教学改革,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发挥汉字“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低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而且又实行“识写分离”,这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字的“回生”率。为提高识字效率,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可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把抽象的汉字符号具体形象化,赋予汉字全新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对少数民族的汉字教学的发展决定并制约着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发展。汉字教学应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寻找一种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少数民族的汉字教学应从常用独体字入手 ,集中识字 ,把识字与阅读、书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语文汉字教学中习惯于利用拼音进行识字, 但是从汉字的起源来看要远远早于拼音,因此,汉字的学习并 非必须要借助于拼音。汉字的结构本身具有独特性,其中的象 形、形声、会意等特点都具有非常强的趣味性,因此,无拼音的 汉字教学效果更明显,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识字,同时还有利 于促进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感受汉字深厚的文化底蕴。本 文将利用汉字构字的趣味性特点对无拼音下的汉字教学进行 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学参考》2009,(6):F0003-F000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中指出:“识字教学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的特点也就是汉字的构字理据,简称字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独特地位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外汉字教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字理识字法、部件识字法、字族文识字法、集中识字法和注音识字法等识字法,呈现出汉字教学令人欣喜的一面。然而,尽管方法众多,但在本体研究和主体研究上从事的既符合汉字规律又符合学习规律的研究却很少。本文正基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外汉字字源教学法,为改进对外汉字教学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18.
李毅 《新课程研究》2009,(9):183-184
汉字的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怎么样让汉字识字教学持续发展,是摆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本文从汉字发展简史、识字教学发展史和识字教学发展观的培养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汉字识字教学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林林总总,但对大部分的汉字教学来说,最根本的方法应该是依据汉字造字规律进行“析形索义,因义化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创新了“字理识字”教学法。所渭字理,即汉字的构形理据。字理识字教学即是运用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识字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汉字字义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汉字教学中,存在着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第一,盲目地竞相提前识字年龄,对小学初始的识字教学产生干扰;第二,单纯追求速度与数量,使汉字教学的很多重要功能与应有的质量无法保证;第三,一些具体教学方法以“流派”的方式推出,各自强调某一特色,刻意求别,使一些地区和学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程序固化。走入这些误区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汉字学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发挥不足。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从理论上明确以下五个问题:1.明确汉字对汉语来说是第二性,识字教学必然滞后于汉语母语的习得;2.明确汉字构形是形义体系,而汉语是音义体系,二者的差异增大了小学识字教学的困难;3.明确汉字教学的方法和速度要随着不同的阶段发生变化;4.明确几种主要识字教学方法的学理依据和对各阶段的适应性,选择教学方法应当多元化;5.识字教学的科学学理具有普遍性,方法可以选择,学理不能违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