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科苑》2015,(12):17-18
国际永久编号第31230号的小行星,如今有了新的名字——"屠呦呦星"。4日下午,五位科学家的小行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吴良铺、郑哲敏、张存浩的名字,被写上了浩渺星空。屠呦呦因身体原因并未出席命名仪式。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  相似文献   

2.
正一、关于"屠呦呦之问"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令中国举国上下为之振奋。在众人的关注中,有人注意到获奖者属于"三无科学家",其申请院士的过程也成了批评院士制度的重要证据之一。无独有偶,在今年1月8日公布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屠呦呦再次榜上无名,  相似文献   

3.
正(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1B)(1)小行星是天文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人类对这种天体的探索已经持续了200多年。发射小行星探测器是探测小行星最为重要的方法。(2)小行星探测器"尼尔·苏梅克"号访问的是433号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爱神"。"爱神"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近地小行星,它原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成员,后来在木星和其他行星引力的扰动下,才  相似文献   

4.
正屠呦呦2015年,因为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在获得这一巨大的荣誉之后,85岁的屠呦呦并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而是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带领团队继续攻坚克难。2019年6月,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终获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  相似文献   

5.
资讯     
正小行星取样探测器出发了美国"奥里西斯-雷克斯"探测器近日启程,开启长达7年的探测之旅,前往贝努小行星采集样本并送回地球。如果一切顺利,它将于2018年8月飞抵贝努小行星,然后用2年时间对小行星表面进行测绘,寻找可能存在的矿物质并挑选取样地点。2020年7月,它会伸出机械臂从贝努小行星表面抓取60克样本,然后踏上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三位科学家的成就和个人情况屠呦呦获奖的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屠呦呦研发和提取了青蒿素,使之成为抗御疟疾的特效药,拯救了全球数以百万人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1月27日,一颗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这颗名为"2012BX34"的小行星位列20颗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首。2012年6月中旬,一颗被命名为LZ1的"大个儿"近地小行星靠近并飞越地球,但也没有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当时它与地球之间的最近距离只有540万千米远。  相似文献   

8.
根据欧洲主导的"小行星撞击与偏移评估"任务(AIDA),科学家将在2019年发射两艘飞船,而后在2022年让这两艘飞船故意撞击一颗巨型小行星,用以了解小行星的内部结构欧洲航天局制造的AIM(小行星撞击监测器的英文首字母缩写)飞船将负责观察整个撞击过程同时收集数据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中国科技届头一件大事,毫无疑问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并且是一位女科学家。我们在屠呦呦获奖后短短几周时间就推出了《呦呦有蒿一一屠呦呦与青蒿素》一书,从"523任务、青蒿素的前世今生;科研大协作以及诺奖等几个方而为读者详细解读这一中国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实我们早在2000年起就开始关注青蒿素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尹怀勤 《今日科苑》2011,(20):51-52
2010年7月10日,欧空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在飞往目标星体的征途中,成功飞掠"鲁特西亚"小行星,并对其进行了拍摄。这是它第二次顺路探测小行星,且具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小行星数量庞大,种类繁多。针对小行星组成物质、物理特征等科学探测,对于研究太阳系演化、生命起源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地球附近存在大量潜在危险小行星,相关探测任务可以验证小行星防御技术,提升小行星防御能力。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在今年元旦成功近距离飞越了太阳系边缘小天体"天涯海角"。探测器在此过程中收集的数据正缓慢传回地球。近日,《科  相似文献   

12.
捕获小行星     
美国宇航局最近制定了一个"捕获小行星"的方案,计划在地月之间捕获一颗重约500吨的小行星,改变其轨道使之成为月球的卫星,来充当日后宇航员登陆火星时进行补给的中转站。该任务将由"宇宙神5号"火箭携带一艘"小行星捕获舱"来承担。捕获舱在接近小行星时会释放出一个"袋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政府一位高级官员4月6日向媒体证实,美国宇航局(NASA)将加速对接近地球的小行星的勘测,在十年之内派遣宇航员登上小行星带回样品,最终目标是火星登陆计划。这一表态或标志着"捕捉"小行星计划即将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屠呦呦获奖的理由是发现和提取了青蒿素,坎贝尔和大村智获奖的理由是发明了治疗盘尼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的药物阿维菌和伊维菌素。尽管青蒿素被誉为治疗疟疾的"神药",但是,青蒿素在疟疾治疗中也面临一些问题。疟原虫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一颗直径约13米的小行星有1/4 166的概率在2022年5月6日撞向地球。不速之客2年之后造访的消息很快登上了微博热搜。对地球来说,任何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都不能掉以轻心。未来如何抵御可能对地球造成较大撞击威胁的小行星?多年来,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寻找方法。例如,2005年7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深度撞击"号发射的撞击舱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以研究该彗核的成分,同时间接尝试防御小行星撞击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大家好,我是地球,今天我在这里要跟大家讲一讲关于我和小行星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已知道,2019年7月底,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过程很惊险、结局很美好的事,没错,我想说的就是已经被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有一颗小行星跟我擦肩而过的事。为什么一颗小行星从我身边经过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小行星靠近的过程又为什么要用"惊险"来形容?下面,就给大家讲讲——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从瑞典传来的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消息,让在国庆长假中的中国人沸腾起来。生理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个人,屠呦呦因为"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即青蒿素抗疟法获得一半奖金;爱尔兰科学家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因为"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分享另外一半奖金。一时间手机微信、互联网、电视等媒体纷纷刷屏点赞,因为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在本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尽管站在小区里一抬头,就能看到人民日报社的大楼,但这个躲藏在北京胡同里的小区,却从未距离媒体如此之近。前来祝贺的人们,甚至在屠呦呦家门口的电梯外排起了20多米的长队。从一名退休教授,到诺贝尔奖得主,85岁高龄的屠呦呦迎着鲜花和祝贺,却也免不了周围流传着的一些非议。"是否得奖无所谓,是不是三无教授,我也不在意。"屠呦呦说,药做出来了,就是挺欣慰的事。  相似文献   

19.
国内速递     
正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于去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当天,包括屠呦呦在内的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经济学奖得  相似文献   

20.
<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没错。但是在地球周围还可能有一些来自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的"临时卫星"。通常情况下,这个小行星带的小行星不会与地球有任何交集,但是有一部分小行星由于轨道的原因,会跑到地球附近,并绕地球运行。科学家们曾经发现过这类小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