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幼儿美术活动中作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判断幼儿,更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二维平面"式评价能使评价多样化,使幼儿学会更多的绘画策略,并有利于幼儿自信心、成功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模式,它主要是通过美术这样的形式,提高幼儿的美术绘画能力,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熏陶幼儿的心灵。我们进行的幼儿美术教育一定要和生活密切联系,不但是课堂导入,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也要和生活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给孩子的美术道路添砖增瓦。  相似文献   

3.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德感受与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我们提出了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发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内容,构建与幼儿经验紧密结合的资源。探索生活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幼儿创作表现的途径。回归生活化的评价方式,挖掘幼儿创作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幼儿正处在创造和发展的初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去探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小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需要我们每位美术工作者用热诚去点亮孩子的心灵,给他们的思想插上翅膀,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6.
艺术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我们将无法创造艺术。小学美术也应与生活相连接,把生活引入美术教学,把美术教学引入生活,引导学生从乡村生活,学校生活中寻找素材;从教材中挖掘生活,将生活化的情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使美术课堂走进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人和事物,提高关注意识,将美术活动融入其中,使美术活动走向生活化。学生在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7.
李萍 《内江科技》2005,(1):38-38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了让学生感悟化学之美,提高学生的发现、感受"美"的能力,并从《金属晶体》的课堂构建、教学片段,展示了美育在化学课堂的渗透,希望孩子们能够用美的观念、美的理想去发现美、创造美,与美丽同行  相似文献   

9.
美术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创造和想象思维的过程,让孩子利用想象这潭活水,去感受故乡情、家乡美,为祖国的明天创造更多的美。  相似文献   

10.
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已近二十年,在思考如何改进美术教育时,我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学美术的几乎是100%,参与课堂活动积极踊跃,作业上交情况非常好,喜欢创新、想象的孩子所占比例非常高;中年级的孩子喜欢学美术的人数有所下降,作业上交情况尚可,但喜欢临摹的人数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而生活材料又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稍加改进、创新,就可以为我们所用。将废旧材料运用到户外游戏活动中,发挥材料的多功能性,既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身体动作,还丰富了户外活动的内容,加强户外游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特别是特殊的学生,更多需要老师的教育引导,不要吝啬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点鼓励,要真正地去了解孩子的心灵,用爱感化他们、溶化他们,使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生态课堂教学正处于积极的实践中,它以全新的理念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自然与人文的背景、环境和资源,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形态的呈现、展开和变化,这个过程就是生命体验的过程,是师生间不断质疑、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在这样的生态场中,师生的潜能得到了自然、和谐的发展,并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探究与生长发展的学习状态.尊重小学生,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究、去思考,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美术生态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薛秀华 《知识窗》2011,(8X):61-61
<正>美术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根据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笔者在实践中开展了多元化的美术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更鼓励了孩子用多种方式进行大胆的创造与表现,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一、观察生活,萌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创作情趣1.走进大自然,在与自然的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我在教学中,关心学生体验,强调其身体参与。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去说,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美术教学作为新时期艺术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培养学生们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提升学生们的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另外小学美术课堂的开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铺平道路。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给美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们的学习提出了改进性的要求,要求美术教师关注学生们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引导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中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升学生们对“美术”教育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这样英语教学才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就会慢慢地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英语课堂也会永远地琴瑟同奏,和谐美妙,魅力无穷,英语教学就会成为一项精美的事业。  相似文献   

18.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学生具有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往往追求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总害怕教学时出现"静"。其实热闹的课堂背后并不是真正的活跃,安静的课堂中也在不断地活跃思维,静静的思考更是一种激烈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知识,让每个孩子收获饱满的果实。  相似文献   

20.
儿童时期语言表达力还相对较弱,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更多的是用动作、绘画等方式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孩子心灵的窗口。如何遵循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说话的需要",挖掘绘画语言,打开对话空间,我们尝试了多元"配料",打开孩子话匣子、另辟渠道,拓宽孩子对话空间等方式,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倾听来自童心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