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提出相应干预方法和策略,为相关院校和部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北大学和保定学院221名在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保定市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率为31.2%,高年级、来自农村、家庭贫困的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高年级、农村以及贫困家庭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其所表现出的不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比较中医药院校不同类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心理卫生工作提供更详尽的参考资料。方法:采用SCL-90对不同类别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学生总体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2%;除敌对因子外,內向型大学生各因子及总均分显著高于外向型和内外兼有型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抑郁、人际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均分显著高于独生大学生。结论: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其独特性,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性格、独生和非独生以及不同性别等因素,有区别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目的:了解河北大学医学部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大学医学部36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学习压力下的医学生在抑郁和焦虑2个因子上的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可能是导致其"抑郁"或"焦虑"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多重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某校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文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2名艺术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高校艺术系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各因子分的影响,探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排查工作,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院调查比较中医药院校不同类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心理卫生工作提供更详尽的参考资料。方法院采用SCL-90对不同类别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院大学生总体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2%;除敌对因子外,內向型大学生各因子及总均分显著高于外向型和内外兼有型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抑郁、人际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均分显著高于独生大学生。结论院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其独特性,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性格、独生和非独生以及不同性别等因素,有区别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高校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的统计,介绍了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大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目前大部分大学生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仍有近20%~3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10)
目的:通过对河北大学医学部校区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得出在校医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全校区的一二年级学生整群抽取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学习资料,上网及人际交往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医学生消费状况。结论:加强对医学生健康消费心理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9.
冉素真 《科教文汇》2011,(33):39-39,77
考试焦虑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对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考试焦虑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一和大四年级学生具有较高程度的考试焦虑,女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普遍较男生高。本文分析了不同年级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旨在为大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的胃肠炎患病状况,探索有效的预防性措施与策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对河北大学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58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胃肠炎患病率为14.6%,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用餐环境不卫生这三个因素是大学生胃肠炎的危险因素(OR1)。结论:大学生应通过规律的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刺激性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积极预防胃肠炎,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在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分析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探讨亚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为大学生身心健康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大学在校大学生开展调查。结果:(1)我校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为34.34%,亚健康人群有136人,健康人群260人。(2)不同性别、年级、父母是否健康、生源地、休息与上网时间的长短影响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结论:大学生的亚健康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年级、父母是否健康、生源地、休息与上网时间长短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兴趣程度、父母期望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大学新生中的生理缺陷群体、情感问题群体、学习困难群体、问题家庭群体四类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CSPA)中的心理健康问卷(CCSMHS)对特殊群体进行调查,并与普通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困难群体占重比最多;不同特殊群体与普通学生在健康量表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部分因子上存在性别、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专业差异。特殊群体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倾向性,需跟踪观察其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度问卷对全国88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教育对策。研究发现:女生、偏外向的大学生、家庭经济很好的大学生以及较为敏感与极敏感的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容易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高的大学生越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其他支持对压力应对方式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据此,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高校应区别对待不同人群,针对性地给予更有效的方法指导;并且能注重完善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还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了解、追踪学生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大学生学业问题及其改善策略,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随机调查了陕西某高校的7826名学生,并对其心理健康因素与学业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业成绩存在影响,且不同心理因子影响不同。高校可以从心理育人的角度改善大学生的学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大学新生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我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我校2006级新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经过对结果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我校2006级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2、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交往问题、情绪困扰、神经衰弱症状、躯体症状.3、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家庭来源差异.4、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对专业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5、各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太平衡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索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干预效果。采用理论授课和团体辅导干预的方法对河南某民办高校17级120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验证综合实践教学的干预效果。团体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团体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系统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长春市8所本科院校3000名大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研究,旨在对长春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进行健康教育诊断,力图构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充分体现高校教育特色、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材为目标的大学生健康教育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8.
陈郑 《科教文汇》2013,(6):175-176
目的:研究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Kessler10中文版量表,对武汉市3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3份。结果:(1)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存在性别差异(F=3.483,p<0.0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专业类型差异(F=5.793,p<0.05);(2)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感戴和心理健康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3.3%的变异。结论:女大学生感戴水平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理工科大学生;大学生的感戴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感戴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分别对2011级、2012级、2013级新入校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2%,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不同性别、不同入校年度的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各异,入校新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进行了统计,分析了不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同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浙江省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达到14.15%,在构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中,年级、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性别、人际关系、主要上网地点、每周上网时间、学习成绩状况、是否玩游戏等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