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未来的社会必将是学习型的社会,而学习型社区则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文章在阐述国内外学习型社区运动的基础上,对学习型社区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构建学习型社区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具体细化。构建学习型社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学习型社区要确定其所要达到的目标体系,即培养终身学习者,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健全教育设施,建立教师队伍;建立终身学习评价体系等等。学习型社区的建设要加强领导,创新制度,以法治教,提高管理水平,加大人力、财力投入。  相似文献   

3.
未来的社会必将是学习型的社会,而学习型社区则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本文在阐述全球学习型社区运动的基础上,对OECD学习型社区模型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社区局域网的构建与应用为学习型社区升级为数字化学习型社区搭建了数字平台.但目前由于社区局域网与其他资源整合不够,网络内容开发不足,已经阻碍了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进程.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发展和完善社区局域网软硬件建设,将成为目前利用社区局域网构建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地方,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自然就成为居民接受教育、自觉学习的一个场所。如何将学习型社区锻造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是摆在全体社区居民面前的重大课题。文章就建设学习型社区的路径做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6.
以社区学院为龙头推进天津市和平区社区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社会理论是发展社区教育的理论支撑,社区教育在国外有着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我国近年来各种文件会议多次提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社区学院是该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应当具有终身性、开放性、共享性、适应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天津市和平区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通过加强领导、统一协调保证了经费投入,并以新华职大为社区学院组建了社区教育中心,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社区建设既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力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但也存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多元参与不够、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融入社区治理程度不够等问题。在总结郑州市学习型社区建设经验基础上,从社区治理的视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型社区建设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督导评估,开展学习共同体创建,培育终身学习文化、提升信息化学习水平,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同治理的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8.
社区教育、学习型社区,是实现全民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是走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南京市玄武区运用生态学原理开展生态式社区教育的情况,研究了在生态式价值取向、生态式资源配置、生态式机制培育、生态式内容选择等方面加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及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本文将学习型社区看作一个系统,将构成学习型社区的各个部分看作是要素,着重分析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从而深化对学习型社区的认识,为进一步加快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主要途径。文章深入分析了国外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区应采取加强立法、拓宽资金渠道、建立人才保障制度、充分利用社区公共资源、加强社区学院建设等来推动社区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成人教育视域看,学习型社区在尊重成员的学习权力,满足成员的学习需求,为成员提供日常而便捷的学习机会诸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功能。然而,在其实践层面,学习型社区教育功能的发挥面l临着理论指导匮乏、资金投入不足、师资队伍薄弱、草根教育形式的制约等现实问题。因此,如何从政府、师资、理论研讨、多向平台的创建等角度构建有利于彰显教育功能的学习型社区,日益成为建设学习型社区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各具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合力,有利于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目前,学习型社区建设过程中三教合作方面存在着教育对象单一、三教地位不合理、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实效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扩大教育对象、协调三教力量、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实效等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Natural disasters are frequently exacerbated by anthropogenic mechanisms and hav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for communities. The role of community learning in disasters is seen to b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However, the ways in which such learning unfolds in a disaster can differ substantially from case to case. This article uses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methodology to examine catastrophes and major disasters from five countries (Japan, New Zealand, the UK, the USA and Germany) to consider how community learning and adaptation occurs. An ecological model of learning is considered, where community learning is of small loop (adaptive, incremental, experimental) type or large loop (paradigm changing) type. Using this model, we consider tha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community learning that occur in disasters (navigation, organization, reframing). The type of community learning that actually develops in a disaster depends upon a range of social factors such as stress and trauma, civic innovation and coercion.  相似文献   

14.
以QQ群创建虚拟学习共同体及其教学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Q是现在学生常用的聊天、交流工具,QQ群是具有一定共同特质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交流信息、分享资源和探究学习的天地,因此,可以以QQ群为平台建立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在QQ群中进行基于网络的主题式探究学习活动、小组协作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提高学习者的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以QQ群为平台的虚拟学习共同体还实现了与基于学校环境的真实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有机地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15.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is the integration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community service into coursework such that community needs are met and students gain both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a sense of civic responsibility. A critical component is student reflec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xample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within an undergraduate health unit at the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ased on survey data from 36 program participants, it demonstrates the impact of CSL on student outcomes.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benefited by developing autonomy through real world experiences, through increased self‐assurance and achievement of personal growth, through gaining new insights into the operations of community service organisations and through moving towards becoming responsible citizens. Students expect their CSL experience to have long‐lasting impact on their lives, with two‐thirds of participants noting that they would like to continue volunteering as part of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麦齐好 《高教论坛》2012,(8):41-43,80
社区教育是建立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手段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学习型社区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组对北海市企业园区、居民社区、乡镇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进行调查,了解了不同群体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愿望、动机和行为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激发居民终身学习内动力、健全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结合本土实际创新社区教育模式等几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习共同体作为社区教育的创新载体,通过交互性学习活动强化居民学习者身份认同并提升社区整体文化水平,生态视野下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具有整体性、循环性、协同性等特点。在生态理念的指引之下,社区教育管理者可通过营造自由环境、促进良性互动、补充丰富养分等举措实现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催生、运行和优化。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鼓励多元创新、注入人文关怀、重视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基模及其本土化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PLC)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共同构建的事业型共同体、实践型共同体与学习型共同体。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发展具有双驱动力和双主体特性,其核心机制是差异互动,其学习对象是学习型课程,其目标是创构实践性理论。要培育出本土化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必须抓住三个重要链环:成长需要的激发、实践问题的关注与良性互动文化的巩固。  相似文献   

19.
网络学习共同体将网络空间变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社会活动文化场域,是由对共同主题感兴趣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对话、协商或辩论、争执等社会性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网络学习的特征,而且具有社会性学习特征。因此,采取营造特定文化氛围、构建社会性交流场、培育社团领导意识等策略,有助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